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起点上推进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科学发展

在新起点上推进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科学发展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要把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认真总结10年本科办学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各项事业在下一个10年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一样,学校经历了高等教育扩招、合并、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发展时期。

在新起点上推进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科学发展

新世纪第二个10年到来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最新要求。学校要把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认真总结10年本科办学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各项事业在下一个10年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10年的建设发展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学校自2000年升本以来,走过10年本科办学历程。同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一样,学校经历了高等教育扩招、合并、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发展时期。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10年实现了办学层次、规模、条件、质量等方面的历史性跨越,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办学层次与办学规模实现新跨越

在20世纪末高校“合并、重组、升格”的浪潮中,学校抓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曲靖师专、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三校合并”,实现了由办专科向办本科的跨越,结束了滇东北地区上千万人口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伴随着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重大机遇,迎难而上,在确保办学质量的前提下,着力外延扩张,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在职教职工由413人增至874人,专任教师由254人增至632人;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000年仅有2497人,2005年增至6250人,2010年达到13200人,实现了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新跨越。

(二)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取得新突破

初建的曲靖师院,校区分散,设施简陋,起点低、规模小、基础薄、实力弱,占地仅有267亩,建筑面积仅7万平方米,硬件、软件条件与一所本科高校的要求极不相称。为突破硬件制约“瓶颈”,学校抓住省市共建带来的重大机遇,克服各种困难,于2004年11月基本建成了充满现代大学气息的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由192亩发展到1267亩,建筑面积由7万平方米发展到2005年的21.1万平方米,2010年达到27.8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学校毫不放松软件条件建设,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先导,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确立了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步骤,教学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软件条件同样得到极大改善。

(三)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抓住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重大机遇,大力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本科办学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2004年,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6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争创良好”预期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数学建模竞赛、艺术展演比赛等各类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800余项,2004年至2009年,毕业生连续六年以93%以上的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与此同时,学校狠抓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显著提升,科研研究平台粗具规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所(中心)从2005年的2个发展为20个,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1项,其中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项,发表论文3300篇,出版专著、教材及艺术作品集和参编教材133部,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81项。

(四)学科专业与队伍建设获得双丰收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学科专业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本科专业由4个发展为34个,另有17个高职高专专业,专业涉及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建成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共6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由70人增至232人,硕博士学历教师由20人增至397人,硕博士获得者占专任教师的66.4%;有17位教师荣获云南省教育功勋奖、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称号,有15位教师享受国家、省、市政府特殊津贴,有9位教师成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建有省、校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6个。2009年4月以来,先后与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36名教师受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五)开放办学与社会声誉成就新高度

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重大机遇,主动“请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拓宽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的路子,增强了办学活力。学校成立了“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曲靖分院”,启动了与泰国两所大学联合招收“1+3”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韩国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学校和机构,以及台湾屏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百年师范积淀,十年本科办学,社会声誉得到极大提高,学校成为曲靖教育发展的龙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赢得“园丁摇篮,桃李芬芳”的美好赞誉,荣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执行党的思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60余项殊荣。全校教职工有650余人(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下一个10年科学发展

走进新10年,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既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学校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自觉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前瞻的思维、创新的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布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切实贯彻落实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此,学校在“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中,要坚持“一个主题”,深化“两个认识”,围绕“三大目标”,突出“四项建设”,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一)坚持“一个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的重点和《“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1]学校在今后5~10年的发展中,必须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构想,切实按照《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大跨越。[2]

1.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今后5~10年,必须牢固坚持“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的思想理念,牢固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好“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和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3]

2.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今后5~10年,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最鲜明的特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积极探索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把学校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上来。

3.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今后5~10年,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深化“两个认识”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高校特色发展的要求,在高校层面上,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必须从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变化出发,站在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性国家的高度,全面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把质量、特色、创新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此,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化对校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1.深化对校情的认识

师范性、地方性和教学性是学校鲜明的特点,本科办学时间短、底子薄、基础弱是学校的基本现实。一是师范性,学校从1907年开办师范传习所至今,历经百年师范教育传承,这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做强做优。二是地方性或区域性,学校是西部地区的一所地方高校,办学服务的重点是曲靖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要以此确立办学定位,在立足曲靖、服务地方的过程中推动学校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三是教学性,学校是一所教学型高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此外,学校本科办学仅10年,升本时间短,基础较为薄弱,改革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正视现实,虚心学习,认识差距,找准不足,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5]一所大学的创新发展,必须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走出曲靖看学校,将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中,必须把深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作为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在不断的认识中,把握教育规律,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和层次结构,建立学校服务社会特有的区域空间、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办学特色和运行机制。(www.xing528.com)

(三)围绕“三大目标”

2007年底,曲靖市委市政府做出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曲靖师范学院向以师范和工科为重点的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力争2015年建成综合性曲靖大学”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按照曲靖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曲靖综合大学”的决策部署,确立了“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未来5到10年,要把强化本科教育作为根本任务,把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作为紧迫任务,把创建综合大学作为战略任务。

1.把强化本科教育作为根本任务

本科教育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第一位重要的任务。要特别重视本科教育,不断强化本科教育,这是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要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要求,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牢固坚持“教学是教师第一天职”的思想理念,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2.把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作为紧迫任务

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创建综合大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想尽一切办法和措施,争取在5年之内实现这一目标。要认真研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坚持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依托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采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形式,在专业硕士培养上找到突破口,争取在教育、化学工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等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上率先取得突破。

3.把创建综合大学作为战略任务

积极推进综合大学建设,是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二五”时期,学校要着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创建综合大学打好坚实基础,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奋斗,实现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

(四)抓好“四项建设”

在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中,要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突出抓好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队伍四项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学科建设最能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抓学科建设,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6]要从“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学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规划学科建设工作;要按照“优化结构、突出优势、扶持创新”的原则,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树立学校品牌学科,带动多学科协调发展;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构建高水平学科建设梯队,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改善基础条件,提高产出效能,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2.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基地,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是衡量专业建设成效的基本尺度。[7]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注重专业内涵发展”的原则,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以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为落脚点,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要按照“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重点培育优势专业,着力建设特色专业,做强做优师范专业,大力发展地方急需的非师范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适应曲靖建设西部新型工业强市、云南现代农业大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的新要求,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要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国家、省、校级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好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并以此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3.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是构成专业的要素,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体现。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渠道。[8]要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要继续加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网络课程建设,重点抓好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突出其示范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培养一大批能上好课的教师和扎根讲台的名师[9];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教师系列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方位监控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办学治校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有效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和关键问题,对于推动“十二五”及中长期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必须从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高度,举全校之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名师云集的新局面。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教授、百名博士),着力培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根本体现,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推进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

(五)科学统筹和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在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中,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要视质量为生命,在适度发展规模的同时,着力提升办学质量。二是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的关系,既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又高度重视抓好党建、行政、后勤等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既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又十分注重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四是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的关系,既高度重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又不忽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做到两支队伍一齐抓。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既注重专业知识提升,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六是自主办学和对外开放办学的关系,既立足自主发展,增强自主办学活力,又打破封闭的办学思想和模式,走开放办学之路。七是继承创新和特色发展的关系,既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在继承和创新中正确把握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八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加强“大楼”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更下大力气加强大学精神文化等软件建设,做到硬件、软件相协调。九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关系,既立足自主培养人才,又依靠灵活机制引进人才,同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使用好各类人才。十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为动力,发展为目的,稳定为前提,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10]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4-17.

[2][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4-17.

[3]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

[6][8]王建华.论学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相关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1-24.

[7]刘海燕,曾晓虹.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29-31.

[9]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9.

[10]施洪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高校改革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7.

(原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