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30年来学校快速发展的最大收获和宝贵经验。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思想的解放转为思想的实践,核心就是要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践所证明的道理,也是我校发展所证明的道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我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求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1]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解放思想既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最大收获和宝贵经验。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

曲靖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历经70年的风雨洗礼,1978年4月在原曲靖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曲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3月由“曲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回顾一百年的办学历程,前70年由于受历史的和其他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后30年恰好与改革开放同步,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学校成功实现了由中专向专科、由专科向本科两大历史性跨越;自2000年至今的8年间,则是学校发展得又好又快的重要时期。

曲靖师院组建短短8年间,学院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实现了五大跨越:一是实现了“三校”的实质性融合,“三校”机构人员的合并及快速融合,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根本性转变,截至2008年11月,本科专业由4个发展为29个,本科在校生由216人增至9320人,专科在校生由2281人减至607人,形成了以本科为主的学科专业格局。三是实现了校园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优质高效建起了能容纳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现代化的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由192亩发展到1267亩,校园建筑面积由7万平方米发展到19.54万平方米,校园设施、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四是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新跨越,在职教职工人数由413人增至758人,专任教师由254人增至544人,全日制在校生由2497人增至10729人,另有函大、电大成人学员2611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人大学。五是实现了办学水平和实力的新跨越,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确立,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由70人增至213人,硕博士学历的教师由20人增至215人;图书馆馆藏文献由42万册增至91.6万册(其中电子文献24.41万册);学校固定资产由4930万元增至4.25亿元。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发展上的每一个重大跨越,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把学院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解放思想是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自建校以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大学是什么、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大学、依靠什么办学、如何办好学”等根本性问题,分四个时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第一次大讨论自2000年3月至2002年7月,针对建校初期的实际,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进行,经过讨论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曲靖师范学院“十五”建设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实现了“三校”实质性的融合;第二次大讨论自2002年8月至2005年2月,主要围绕“树立大学理念,强化本科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全校上下明确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任务和要求,实现了基本建成新校区的发展目标;第三次大讨论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主要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曲靖师范学院,怎样建设曲靖师范学院”进行,经过讨论,制定了《曲靖师范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凝练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对学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第四次大讨论自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主要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高水平大学”进行,经过讨论,明确了“强本、申硕、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新的发展目标。四个不同时期的解放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贯穿学校的整个办学过程,促进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和创新。可以说,学校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促进了学校的大进步。学校提出的每一项举措、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结果。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30年来学校快速发展的最大收获和宝贵经验。

二、继续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校与全省兄弟院校一样,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校师生面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发展的新起点就是解放思想的新起点。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思想的解放转为思想的实践,核心就是要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校来说,解放思想,首要的就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空间上谋求更好的发展。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学校成立以来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获得教育部“良好”评价;第二步是实现“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创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使我们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巩固本科教学水平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尽早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如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2015年建成以师范和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这样才能获得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动力,促使学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唯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完成新使命、创造新辉煌。(www.xing528.com)

(二)坚定不移地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在提升办学质量特色上取得新突破

从实践上落实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要求,就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提高办学质量和特色作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我校成立8年来,院党委牢牢把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这一主题,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审时度势,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在不断推进中,提升了办学质量、凝练了办学特色、增强了办学实力。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学校新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办学质量和特色的快速提升仍受到诸多制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甚至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还异常突出,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学科专业特色、教学科研特色、育人特色和管理特色的培育还异常艰巨,素质教育的推进仍面临很大困难和阻力,毕业生就业压力仍没能缓解,等等。改革需不断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亟待化解。靠什么,出路何在?回答是明确而肯定的:只有在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解放思想,才能把握大势、顺应时势、打造优势;只有在深化改革上解放思想,才能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解决问题;只有在提高质量上解放思想,才能“好”字优先、提升水平、树立品牌;只有在打造特色上解放思想,才能选择好特色、设计好特色、创造出特色。

(三)坚定不移地把管理作为发展保障,在完善办学机制体制上取得新突破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从学校的实际看,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关键是要下移学校管理的重心,增强院(系)管理主体的动力,激发学校管理职能的活力。要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不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的思想束缚,解决制约发展的长期性和深层次问题,加速形成有利于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学把握学校的任务、功能和定位,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学校外部及内部的和谐顺畅,消除培养创新人才和培育创新成果的一切文化障碍和体制障碍;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建设浓郁的制度氛围和创新文化,使人善于超前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模式、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使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不断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学校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贡献力度;要积极有效推行精细化管理,细化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使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落实,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使精细化成为学校的一种共同的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精良。

(四)坚定不移地把开放作为发展途径,在提高开放办学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对外开放办学是构建高水平大学的趋势。思想是否解放,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内对外开放度上,体现在对外开放办学的水平上,体现在以开放的胸怀谋求科学发展上。开放办学就是千方百计地整合教育资源,在发展的社会中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是全社会的,不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创新思路和举措,打破校内外界限、地域界限、时空界限,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准确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趋势,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国内高校开放、面向国外高校开放,重点加强同各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加强合作交流,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人才、物质流的互动,不断优化学校的结构与机制。要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以更大的气魄和胆量,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管理制度的开放、德育教育的开放,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积极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携手搞好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五)坚定不移地把师生作为发展之本,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就是要深刻理解发展的本质,科学回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师生作为发展之本,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首先,在为谁发展上,要坚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的最好体现是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必须一切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师生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决策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师生需要、提高师生素质、实现师生利益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要坚持学校的发展依靠全体师生,牢固树立“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的思想理念,尊重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他们投身学校的发展事业。最后,在怎样发展上,要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化解各种矛盾的机制,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努力使校园安全稳定;要切实转变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切实为师生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校园和谐温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3-22.

(原载《学术探索》200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