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对应对能力的进一步强化,等于给口语交际标示了一种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教学高度。但总体来说,各实验教材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仍比较薄弱,编排缺乏有序性,缺乏有效指导。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口语课程的构建一般只注意到了听说知识或课堂情境的口语活动,具有简单化的倾向,表现为把口语素养转化为一系列知识条目,或是为了书面表达而活动,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口语交际文化这两个重要维度,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既显单薄、呆板,又缺乏提升学生交际素养的有效策略。而作为新课程改革五大领域之一的“口语交际”则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种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切实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对以往片面追求知识体系化的反拨和超越。

(一)交际方式

从交际方式上看,2000年及以后的大纲和课标涉及“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诸如说话方面有“复述大意”、“讲述故事”、“参加讨论”、“与人商讨”、“即席讲话”、“主题演讲”等,充分体现言语交际的合作性和礼貌性。

(二)交际能力

从交际能力上看,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总要求中虽未提到“交际能力”,但其“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实则暗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诉求。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则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并基于此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整体渐进的序列:倾听能力分学段按“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主要内容”,“能抓住要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的递进顺序排列;表达能力按“复述大意”、“简要讲述见闻”,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地表达,“表达要有条理”,讲话和演讲观点鲜明有说服力的递进顺序排列;应对能力按“积极参加讨论”,主动请教、与人商讨,“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发言”,“根据需要调整表达方式和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可以说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进一步强调:“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这是对应对能力的进一步强化,等于给口语交际标示了一种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教学高度。

(三)交际创造(www.xing528.com)

从交际创造上看,纵观2000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共出现“自己”2次,可见其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认识还不到位,更多的还是侧重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强调。到了2001年,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四个学段中共出现“自己”字样7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价值,如“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高中阶段更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综合效果,2002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2003年高中语文课标都对表达方式、言说风格、语音语调、选词用语、姿势表情作了具体要求。

(四)交际素养

从交际素养上看,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社会需要。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交际素养”的概念,这既是指学生要有向社会人转换的自我定位意识,同时也要有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的意识,于是“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就被提上了日程。21世纪其他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和追求,可以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口语教学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五)口语交际教材

从口语交际的教材来看,伴随着口语交际在新课程改革中地位的确立,各实验教材均安排了富有特色的相关内容,如,语文版设计了诸如“采访任课老师”、“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以及“交谈学习体会”等活动,既有具体的交际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践经验;又如,苏教版选取一些蕴含“口语交际之道”的可读性强的趣味故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提供了范例。但总体来说,各实验教材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仍比较薄弱,编排缺乏有序性,缺乏有效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