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考试三个特点的分析介绍

语文考试三个特点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2年,中国开始实行高考制度,新制度的建立让语文考试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2—2002年之间的语文考试,有选恰当的词语填空,有解释词义,还有标点符号填写、文学常识回答等题型,对现代汉语基础和古今文学常识的考查与以前的科举考试迥然不同。主观题型可以分为简答题、概括中心思想题、古今汉语翻译题、作文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语文考试三个特点的分析介绍

1952年,中国开始实行高考制度,新制度的建立让语文考试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考试具有社会性、教育性、测量性和工具性。总体来讲,由于高考制度刚刚建立,当代语文考试无论从考试内容上、方法上还是考试题型上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建国初期,每年的考试题型都不一样,考试内容的侧重点也不断变化,总之,语文考试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考试内容趋于全面化

1952年高考制度的建立,语文考试内容发生了大的变化。高考制度建立初期,语文考试受当时政治变动的影响,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传统知识的掌握的情况。1978年恢复高考后,语文考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对经典文化的掌握,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字词知识、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等现代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1952—2002年之间的语文考试,有选恰当的词语填空(包括成语、词语搭配、虚词),有解释词义,还有标点符号填写、文学常识回答等题型,对现代汉语基础和古今文学常识的考查与以前的科举考试迥然不同。这说明当代语文考试已经开始将所考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考试内容也日趋全面化。

(二)考试方法趋于多元化、科学化(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习引进了国外的考试理论与方法,当代语文考试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方法。首先,在命题方式上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之分。客观题从题型看又分选词填空题、改错题、解释词义题、加标点题、拼音组词题、是非判断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观题型可以分为简答题、概括中心思想题、古今汉语翻译题、作文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当代语文考试的方法更加多元化、科学化。

(三)试题编排趋于客观化、合理化

相对于以前的科举考试,当代语文考试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在语文试题的命题上坚持以下原则:1.知识性与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3.实用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原则;4.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语文试题的安排上,则坚持抽样、分析、比较、统计的科学原则,以提高语文试卷的信度、效度,从而去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1978年恢复高考后,语文考试在主客观试题的所占比率上更加科学化,并且文理分科考查,对文科的考查难度大于对理工科的考查,这样能够比较客观地考查被试者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