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到20世纪末识字教材采用各种形式,旨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以识字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的识字教材为识字教学提供环境,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与句子、阅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语文教科书中的分散识字教材
195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要求编订出版了一套教材。在这套教材中,识字教学部分采用大量集中安排,依据语言环境中教学的方法编辑识字教材。1978年2月—1981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1978年《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出版了全国五年制小学通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其识字教学的特点是:1.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根据大纲规定,教材中的生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要求把握,另一部分只需要了解意思就可以了;3.汉语拼音用于教学后,编入拼音识字教材;4.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交替进行,兼容并蓄。
1981年,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进行改编。识字教材也做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识字方式要符合儿童的认识发展过程;2.加强识字与识词的结合,在识词中识字;3.加强识字与写字的联系。1984年对五年制教材做了一些改进,出版了六年制小学语文通用教材。
1990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语文》,这套课本把识字量从3000字左右降到2500字左右,并且在低年级强调注音识字,注音学课文。该实验本教材1990年秋开始在全国试教。1992年4月经全国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列为义务教育教材之一。定稿本放缓了识字速度。(www.xing528.com)
(二)实验教科书中的集中识字教材
集中识字教材有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黑山北关集中识字教材,“文革”后,集中识字教材几经变化。在全国比较通用的是《小学语文新实验课本》,它以《小学语文实验课本——语文》为基础,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部习作”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吸取了安子介先生对常用字的研究成果。以集中识字为基础,结合三十多年的教改实践取得的经验,逐册出版,不断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完成的。在集中识字的道路上,这套教材有其独自的特点,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材
1982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开始实验,自编教材也随之开始使用。一年级、二年级用的是注音课本,三年级以后,教材由注音文章逐渐过渡到难字注音。1991年5—10月,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均主编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本《语文》(修订本)10册。这套课本是根据九年义务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修订本第1~4册,全部课文和课后练习都有注音,第5~6册,注音课文与非注音课文交替出现,第7册,只作难字注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