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中的写作教学内容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奏定中等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规定教学内容为:一曰文义;二曰文法;三曰作文;次讲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于政事身世关系处。此外,还要作习字练习。其中,作文主要指日用实用之文。1912年《中学校令实行规则》对国文教学的内容规定为:“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使作实用简易之文,兼课习字。”[20]直到五四运动前夕,尽管写作的都是文言文,但注重撰写切近民生的实用文而非应试文,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1920年国语科设立后,小学写作切合生活实际的白话文,初中文言、白话兼作,高中继续做文言文的局面初步形成。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初级中学国语教学内容共32学分,其中作文(共10学分),包括作文与笔记(4学分)、文法讨论(3学分)、演说与辩论(3学分)。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内容不仅指书面写作,而且也包括口头写作,人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之后,语文教学内容基本固定下来,主要包括听说、阅读、写作、习字以及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教学
我国近现代写作教学训练包括基本组词、组句、改错、订正、片段、整篇等多种形式。但是由于语文教材无外乎综合型(阅读、写作等)、分编型(白话、文言分开)两种类型,没有独立的写作教材,在语文独立设科的近30年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传统文选型教材的改良与突破,单元组合型教材还没有形成,因此,学生写作时也更多是模仿书本中的名家名篇的写作思路与技巧,或者借助教师规定的写作题材来作文。20世纪30年代中期,单元组合型语文教科书初步形成,写作教学在语文教材中开始有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较早以“文章作法”进行读写单元组合的是1932年孙俍工编、神州国光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该课本第一册设计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揭示训练中心的小标题:第一单元,白描风景的技能的授予;第二单元,描写天象季节的方法的授予;第三单元,授予人物的形态个性的描写法;第四单元,授予人物的内在生活的描写;第五单元,授予记载社会风俗的方法;第六单元,授予记叙文中怎样应用感情、怎样运用想象的方法;第七单元,授予记叙文中掺入议论的方法;第八单元,授予描写杂记日记的具体方法。该课本编排的特点是以“文章作法”为中心,让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一种写作方法来选择课文、布置作文题目,使之成为具有读写训练功能的复合式单元。比如,第一单元,白描风景的技能的授予。围绕这一中心,选出了冰心的《慰冰湖畔》、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10篇写景佳作,并布置有8个体现该训练目标的作文题目,如《出了三峡》、《波上的白鸥》、《松涛》等。(www.xing528.com)
(三)写作教学内容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学界很多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23年,夏丏尊进行了教学小品文的尝试。他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不发展,是只从国文去学国文的缘故。所以经常劝学生不要只将国文当国文学。“我所第一叫学生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叫他们用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我想设法使学生对于实生活有玩味观察的能力,以补济这个病弊,于是叫学生作小品,叫他们以一二百字写生活的一断片;一面又编了一点小品文的讲义,教授讲解。”[21]小品文对于作文练习的价值很多,比如,能多写、能养成观察力、能使文字简洁、能养成作文的兴趣,还可以做长篇的预备。
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系统总结设计了作文教程:“(一)小学:初小前二年以简单语言之记录发表为主,如校中物名地名之标签,易忘事件与教师命令之记录,简单便条、标志、通信、报告等设计是也。……至初小后二年作文,尤宜注重设计,使其可以应付环境,发生实效,如(1)实用文,(2)记叙文,(3)说明文诸体,均得藉此多方练习,并研究其作法。凡练习作文,以事理真切,下笔迅速,文法正确为三大要素。高小则可进而间作(4)抒情,(5)议论之文,但亦宜法重设计也。(二)中学以上:其应习之文体,大致亦不外此数种;至于诗词等纯文学作品,及古体的美文,可随个性,自由拟作,不加限制,亦非必修。其必修者,即从初小以迄高中,真切、迅速、正确之‘语体文’技术,必按级各达到相应之水准。至于应用的‘文言文’,初中固可视个性随意练习;高中以上不作则已,作则不宜更有文法上之错误。”[22]由此可见,黎锦熙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比较符合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推动了写作教学的程序化和科学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