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字教学方法
近现代语文教育时期,传统集中识字方法逐步为分散随文识字方法所代替。最初的识字方法仍吸取传统集中识字教学的经验,从看图识字开始,课数多,课文短,识字数百,转入边识字边阅读。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1923年“壬戌”学制之后,我国对识字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如教科书基本上按“以文带字”的原则编排。儿童所要识记的字分布在各篇课文中,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并进,每课的识字量减少。随文识字教学法由文言文领域逐渐拓展到国语、白话文教学领域。现以沈百英在《小学读文教学的新贡献》一文中“教生字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分散识字法的运用情况。作者认为教学生认识生字不要按照生字出现的顺序来教,要通过读文全面了解学生对每个字的熟悉程度后,再确定所教授的重点生字。要重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训练:(一)教“坐、跑、笑”等字,可用表演的,就用表演法教;(二)教“黑白、快慢”等字,可用比较法教的,就用实物比较法教;(三)教“窗、椅、书”字可用实物指示的,就指给他们看;(四)教“什么、就”等字,可用证明法教的就用证明法教……(五)不得已而要用土白翻译时,就用排比法教,比如教“玩耍”两字,排示“游戏”、“白相”一起教;(六)有两字以上要连教的就连教,例如“睡觉、蝴蝶、为什么”等。[3]同时,作者还注意到通过复习以巩固生字的方法,主要有字片闪烁练习法、字片游戏练习法、哑口表演练习法,抄写练习法、默写练习法、缀句练习法、集类练习法等。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教材与教学的语言一致,课文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内容也较为浅显,比较符合学生认字的心理规律,所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二)写字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写字教学方法可以说与近现代识字教学法相伴而生,《钦定学堂章程》(未实行)和《奏定学堂章程》都作了具体规定,如《奏定学堂章程》“习字科”规定,初等小学堂五年习字“即授以所授之字告以写法”等等,生字的书写则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传统的识字教学开始了变化。在以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适合新形式需要的写字教学方法的规定。
此外,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少写字教学法,比较典型的有:江苏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制订的《书法教授规程》,规定了十步写字教学过程:“(1)准备用具。(2)批评预书。讲评上单元‘预书’之字。(3)示范说明。(4)练习(模仿练习、理解练习)。(5)巡视订正(桌间订正、板上订正)。(6)练习。(7)誊清(去范书或法帖)。(8)应用练习(组合已习之字而应用之)。(9)预书(次单元)。(10)收集。”[4]该写字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教科书生字,而且复习巩固了熟字,当然也达到了练习书法和提高书写效率的目的,这种方法比较合理,一直使用了四十多年。
总之,近现代语文教育废除集中识字,实行分散识字教学改革最突出的成绩是:克服了言与文不一致的弊端;注意了字的音形义的统一,强调理解字词义;教材内容反映了浅显的科学知识;表达形式适合儿童心理,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些改革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步,意义是深远的。但是,在这一改革中,因受西方拼音文字的影响,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特点,以致产生了消灭汉字、实行拼音文字的说法和做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语文课程标准”在1923年的标准上只作了局部的修改,对识字教学的规定也没有太大的改动。但是在语文教育界,对识字教学的改革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主要有:王文新的《小学分级字汇研究》(3364个字),解决识字量的问题;1931年张耀翔进行了识字测验研究,解决识字质的问题;1945年辛安亭对识字量进行了研究,于次年编写出《群众急需字分类表》(1800多常用字,供边区三年制小学需要)。这些改革都是属于如何使分散识字更加科学化的问题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