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鸦片战争以来识字写字教学内容介绍

鸦片战争以来识字写字教学内容介绍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19世纪后半期的集中识字教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大开,西方的科学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教育尤其是母语教育。19世纪下半期,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封建国家,识字教学的内容依然是以学习日常习俗、天文、历史故事为主体,同时灌输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第二次兴学高潮,《国语教科书》的编排、发行和使用,使得小学识字教学言文取得一致。

鸦片战争以来识字写字教学内容介绍

(一)19世纪后半期的集中识字教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大开,西方的科学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教育尤其是母语教育。19世纪下半期,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封建国家,识字教学的内容依然是以学习日常习俗、天文历史故事为主体,同时灌输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等集中识字课本依然流行。同时,一些适合当下需要的识字课本也编排出来,比如太平天国时期新编《三字经》、《御字千子诏》;狄考文、林乐等人发起成立基督教学校教科书编纂委员会,先后编辑过《教会三字经》、《耶稣事略五字经》、《福音识字课本》、《旧约识字课本》等,供传教区私塾使用。[2]

(二)20世纪初期分散识字教材

20世纪初期,适合时代需要的以分散识字为主体的课本应运而生。如,1901年上海澄衷学堂编的《字课图说》,全书共选3000字,按语法分类排列,即分为名字、动字、静字、状字、虚字等类;每类之中,又把意义相关的字编在一起,如天文、地理、人事、物性等;每字先注音,次释义。释义又分为两种,略者为十岁以下儿童而设,详者则为十一岁以上儿童而设。1902年,小学语文教科书《识字贯通法》,将字分为名字、活字、虚字三类,依次分课编排。每一课先列单字,次讲意义,最后拼句。如第一课,单字:天、地、子、西、工、夫、南、瓜、片、冬;大义:(略);拼句:冬天,南瓜,工夫,片子,南瓜子,西瓜子,天地等。这样编排的书本还有《便蒙丛书》、《文话便读》等。(www.xing528.com)

(三)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识字教学内容

传统的识字教材自《奏定学堂章程》提出废除后,到辛亥革命以后逐渐被国文教科书所代替。如,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共和国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开头几课是:“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这样编排的特点是:(1)字由简到繁依次编排;(2)以语句的深浅为主编排,浅的在前,深的在后;(3)以儿童常见与不常见为主编排,常见在前,不常见在后,并且单字、短句、篇章依次排列。但是由于此阶段的言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第二次兴学高潮,《国语教科书》的编排、发行和使用,使得小学识字教学言文取得一致。这一时期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是,先学习生字,之后,边复习旧词边学习新词,利于巩固;内容口语化和生活化,用普通话白话文教学,利于识记。如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共八册,第一册的一些课文是:第一课,狗、大狗、小狗;第二课,大狗叫,小狗跳,大狗小狗叫一叫,跳一跳。

此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写字教学一般没有专门的字书,多是随堂练字,或临摹书法字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