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教学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字产生之前主要是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和学校产生之后,口语教学成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一)生产、生活经验与技能
远古时期,人们基于吃、穿、住的需要,必须学习和参加渔猎、人工取火、缝制衣服、制造生产工具等活动。在氏族村落内部,人们参与选举、管理、集会、习武、祭祖祀神、节日喜庆、歌舞娱乐等活动。
(二)神话故事、歌谣、谚语等口头文学
古书中记载了不少神话故事,如《山海经》里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都是历代语文教育选用的典型教材。其创作和传播的过程,有口头语言的教育,有激发先民向上的教育,也有开发先民智能的教育。原始口头语言教育是人类社会教育的源头,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源头。(www.xing528.com)
(三)与“六艺”相结合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史称“三代”。这一时期的口语教学主要是结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行,没有纯粹的口语教学。
(四)诸子思想和论辩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口语教学内容因各个学派的不同而不同。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学生,师生间的交流都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典型的口语教学。老师提出一个话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孔子的言语课对当下口语交际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今天的口头作文就类似孔子的言语课。
孟子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论辩能力的训练。[23]《孟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雄辩的论证艺术。诸子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不断扩大和宣传各自的教育思想。这一时期,“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士有选择服务对象的自由,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论辩能力成为一个游走于各国的独特的阶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