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后期理论发展,人们认识到,并不是满足了低级需要才有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有时交互在一起。三种机制也是如此。例如,前文谈到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搁置了研究院的长期目标,导致物质交换机制的不完善。再如,物质交换机制需要有信息沟通机制的配合,政府或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赖于研发进展的信息。
(一)建立政产学研互通信息的机制
前文提到,政府要引导企业成为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员,企业应承担较大比例的研发经费。相应地,要以研究院为基地建立起面向企业的研发战略联盟,企业应参与甚或主导研究院项目的选择,并掌握进展信息。即企业提出面向产业实践的研究项目后,可由政府组织专家评审(政府审题),判定其是否属于共性技术问题,予以立项,并提供相应的配套研究资金。由企业邀请专家来讨论该项科研任务的承担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由企业确定谁来答题);并由企业聘任专家组来考核研究院研发项目的进展。
新兴技术的研发有一定的难度、科研进程和成果难以预计,有一定的科研风险,其研究价值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政府科研资助部门、企业有必要为新兴技术的研究专门设立“种子基金”,为研究院科研团队所提出的研究项目提供一定的预研经费,根据研究进展情况,在1—2年进行审核,审核合格或优秀的再划拨后续经费。
信息技术为网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设施,我们要加以充分利用,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拥有多所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区的官方网站开辟了专门的网页介绍各个研究院,并且相关的实验室构成一个虚拟的技术平台,以一个相对统一的面貌出现在企业、社会公众面前,这有助于校企之间、研究院之间的信息沟通。
(二)急需能串起创新链的科技创新人才(www.xing528.com)
某研究院的王博士认为,作为面向新兴产业的研发单位,研究院需要有这样的人才——既了解前沿研究的进展,又了解生产实践的需求。这样的人才最好能了解多个学科、多门技术。技术在细分深入,也在模块化,要有人能把这些模块整合起来。这样的人就是战略科学家,需要有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敏感。战略科学家会串出一条完整的创新链,把产学研结合起来。中国特别缺少这样的人。王博士认为,自己可能部分做到这一点,“之所以自己能这样做,是因为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各个方面都做过。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时,了解并参与大学与产业间的合作。回国后,曾担任科技特派员”。
政府、高校、企业都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既了解某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又懂法律、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曾经从事过技术研发工作,又从事过一定的产业实践,要给予这些人才较大的管理权限。特别是政府的科研资助部门更需要这样的科技管理人才。例如,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的做法值得效法,该局的科学处聘请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人员,一般他们会为此工作4—6年,以保证项目研究的稳定性。他们经常与研发团队、技术成果的用户交流,对国防科技进展相当熟悉。他们确定研究项目的内容,选择项目的研究团队,并跟踪研究进展。[18]这种人才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又能转译多个部门(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语言,有利于开展集成创新。
(三)研究院与校本部之间亟须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
“研究院每年几千万的科研经费,对于我们大学每年20多亿的科研经费来说,是比较小的比例。”中部某省高校设在长三角的研究院领导认为,研究院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他解释:“我们大学领导的意识中,研究院应该要办成精品,有多个研究中心能成为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教授们既有成果转化,也有高水平的论文发表。目前,研究院对我们大学来说,是一个窗口,与长三角企业联系的窗口。”研究院要办成精品,正如我们前文讨论的,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并有一定的规模。
目前多数研究院只是承担起校本部的“派出机构”角色(亦即“窗口”角色)。这个窗口角色也不容易做的,是一项较难的任务。某市科技行政部门的处长指出:“双方签订的共建协议是院校整体和市政府的合作,但有的高校领导很少过问,派出人员也是高校的一般员工,连给校领导汇报工作都比较难,学校资源根本就没法整合。”“派出专家有的是科技处管,有的是院(系)管,在高校里没有明确的部门来协调,导致相关部门互相扯皮的情况,工作协调难度较大。”
研究院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如何加强与校本部的联系这一难题。这一难题蕴含着两个基本性课题:一是,如何从校本部获得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二是,如何与院系双聘科研人员以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来开展研究。显然,后一个课题是更为根本的课题。在地方政府官员看来,一些高校对研究院的支持可能还不够,有效沟通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一是,一些研究院与校本部并没有太多的联系,研发项目并不是来自校本部,许多项目都是在本地立项、本地开展,它们并未能实现“中试基地”的期望;二是,一些研究院未能与校本部相关院系双聘教授,未能引进优秀的人才,那么这只是引进学校的“称号”,研究院“名存实亡”。校本部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院的定位,给予相应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