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学科研究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跨学科研究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政府积极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或者协同创新中心,以期相关学科的研发力量汇聚成“联合体”,实现创新链的完整。我们调研发现,不少依托高校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产学合作新平台,已经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五节总结了关于长三角高校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跨学科研究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本书的第一章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的深度对接。第二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四种类型的大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学科性产学研联合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织与管理。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政府积极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或者协同创新中心,以期相关学科的研发力量汇聚成“联合体”,实现创新链的完整。我们调研发现,不少依托高校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产学合作新平台,已经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它们是长三角协同推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长三角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目前,不少大学研究中心也面临运行经费不充足、学校层面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各地竞相争夺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等困境。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多所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地调研,我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将分析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理想模式(实现“接口”与“集聚”的作用)与实际运行情况。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建与发展将使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一流的建设工作与服务地方的工作得到有效结合。

第二节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等理论,把政产学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所需要的网络交流机制(或者称政产学合作的动机)分成三种机制(或层次):物质交换、信息沟通、知识交流。这三种机制或层次也对应三种创新类型:消化吸收式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人才开发和利用应是政产学合作的核心任务,三种机制的有效运行依靠人才,也是为了促进人才能力的释放和提升。第二节还阐述这几种交流机制的概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呼吁政产学合作的重心应从物质交换层次转向知识交流层次、人才培育和开发上来。(www.xing528.com)

第三节指出,产学合作从“成果转化”的线性模式向多方协同创新的“全面战略合作”模式转变,大学科技园需要政府和大学的更多支持,并有必要转化为非营利组织,重建与大学的关系,以充分地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从而,大学科技园能真正成为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创新的大平台。

第四节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策略。协同创新中心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校内学科院系,还有师生个体等。基于若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实践,我们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若干建议:链接学术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加强与校内学科院系协同发展;营造促进师生发展的学术环境

第五节总结了关于长三角高校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