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跨学科中心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建议

关于跨学科中心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建议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准备创建跨学科研究中心时,应先推进跨学科中心的研究生教育,再考虑中心的科研任务。学校要为跨学科研究中心配置与其科研任务相应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学校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应向跨学科研究中心倾斜。跨学科研究中心应加大力度促进前沿的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和完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学校、跨学科研究中心、导师分担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短期交流、学术会议的经费。

关于跨学科中心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建议

我们在前期的调研基础上认为,高校要推进跨学科研究,必须把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准备创建跨学科研究中心时,应先推进跨学科中心的研究生教育,再考虑中心的科研任务。下面尝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构建适应跨学科研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促进科教结合。

(一)探索适合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招生和毕业方式以及学制。学校要为跨学科研究中心配置与其科研任务相应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学校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应向跨学科研究中心倾斜。

可考虑建立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学术委员会来讨论和明确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和毕业的学术标准,包括具体的学位论文学术标准和答辩程序。探索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让学生提前(甚至在本科毕业之前)进入课题组,经过4—6年学习和研究,既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产出好成果。

(二)加大助研津贴资助力度。科研团队或导师个人的科研项目应承担研究生助研津贴的较大部分。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或激励资金列支。探索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比例,探索“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的劳务费列入直接成本,据实列支”的可能。

(三)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跨学科研究中心应加大力度促进前沿的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和完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工科类的基础性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增设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四)鼓励建立跨院系、跨单位、跨部门的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校外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士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相结合。探索和推进研究生实验室轮转制度,原则上要求研究生的第一学年至少在3个实验室轮转。研究生是教师合作的中介,教师们一般通过派遣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另一位教师处学习和研究,来推进科研合作。

(五)完善研究生事务管理。学生事务(包括奖学金评定)应该由跨学科研究中心统一管理,避免“研究生院不管、相关院系不管、中心不管”的现象。学校的研究生奖学金名额适当地向跨学科研究中心倾斜。

(六)为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创造更多的科研机会。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优秀研究生特别是优秀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科研经费额度从3—10万不等。学校可考虑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部分比例用于支持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型科研项目。

(七)加强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帮助研究生获得更多的校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机会,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资助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开展短期科研或授课,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探索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方式,吸引国外学生前来留学。学校、跨学科研究中心、导师分担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短期交流、学术会议的经费。

【注释】

[1]“Report of the Cluster/Interdisciplinary Advisory Committee to Evaluate the 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http://www.provost.wisc.edu/2008clusterreport.pdf,2008.

[2]本节改编自刘凡丰:《美国博士生教育的模式及改革动向》,《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第61—63页。

[3]Michael T.Nettles and Catherine M.Millett,Three Magic Letters:Getting to Ph.D,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6.

[4][美]伯顿·克拉克编:《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0页。(www.xing528.com)

[5]本节改编自刘凡丰、应蓓蓓:《耶鲁大学BBS项目介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5期,第58—59页。

[6]资料来源:耶鲁大学BBS项目官方网站http://www.bbs.yale.edu/index.aspx。

[7]本节内容改编自刘凡丰、董金华:《技术创新:产生经济成果——美国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跨学科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2期,第69—72页。

[8]Georgia Tech and Emory Law.“TI:GER Brochure 2009”,http://tiger.gatech.edu/files/TIGERBrochure2009.pdf.2011-6-11.

[9]Georgia Tech.“The funding of TI:GER”,http://tiger.gatech.edu/funding.html.2011-6-11.

[10]Georgia Tech.“TI:GER curriculum”,http://tiger.gatech.edu/about/curriculum1.html.2011-6-11.

[11]M.C.Thursby,“Introducing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to graduate education:An integrative approach”,Libecap,Gary edited,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 Transfer,Oxford,Elsevier,2005,pp.219-249.

[12]Emory Law.“TI:GER Program Overview:More than Practice”,http://www.law.emory.edu/academics/academic-programs/tiger/programs.html.2011-6-11.

[13][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13页。

[14][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43页。

[15]同上书,第222页。

[16]同上书,第225页。

[17][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