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州级政府积极支持旗舰州立大学创建跨学科中心

州级政府积极支持旗舰州立大学创建跨学科中心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来临之际,这些州的政府科技政策转向支持大企业和大学合作产生世界领先的尖端科技,以期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政治等因素,州政府的科研资助经费倾向于流向州立大学,处于本州旗舰位置的州立大学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科研任务,其学术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上升,在国家(区域)创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政策影响了大学科研的组织与管理,许多大型研究中心在州立大学中涌现出来。

州级政府积极支持旗舰州立大学创建跨学科中心

提起美国大学科研,我们大都会联想到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科研的大力支持以及若干所顶尖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名校)的大名。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政府纷纷跟随联邦政府实施主动的科技政策,积极促进(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像加州、纽约州、乔治亚州等较大的州或较富的州的科技政策则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在开始推行积极的科技政策之初,因政治等因素(以期符合多数选民的利益),州政府倾向于支持能帮助当地小企业发展的大学科研,但是小企业由于缺乏研发能力常不能利用研究成果。

21世纪来临之际,这些州的政府科技政策转向支持大企业和大学合作产生世界领先的尖端科技,以期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政策源于一种“迷信”,即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高科技能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硅谷的成功使得人们相信可以复制这样一个成功的历程:高科技产业的聚集产生经济效益的“溢出”,从而使当地企业受益;然后,创新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创业公司在此良好的环境中快速地成长。[5]例如,现任纽约州州长就希望能在该州再造一个“硅谷”。

积极的科技政策鼓励优先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高科技,而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发展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关各州政府都在积极地推动本州大学与产业界一道从事技术创新。由于政治等因素,州政府的科研资助经费倾向于流向州立大学,处于本州旗舰位置的州立大学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科研任务,其学术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上升,在国家(区域)创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政策影响了大学科研的组织与管理,许多大型研究中心在州立大学中涌现出来。这些大型研究中心大都倡导面向工业实践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突破传统个人项目式的自由探索。

例如,加州政府于2000年资助加州大学3亿美元成立“加州科学与创新研究院”(CISI),下设4家研究所,分别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量化生物医学研究所”、“电信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系统研究所”和“符合社会利益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每家研究所由2个以上的加州大学分校合作建设,并要从产业界等渠道找到相当于州政府资助经费一倍的匹配经费。[6]纽约州政府自2002年起巨额资助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纳米科技研究(配套吸引了多家私营企业的资金,到2006年公私两类资金累计高达35亿美元),该校于2003年专门建立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以下简称“CNSE”)。[7]这引发了2006年2月纽约州内几所私立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康纳尔大学等)为首联合近20所知名大学要求州政府增加对干细胞研究的投入。[8]CNSE现有25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IBM、GE、AMD等世界级大企业。2006、2007年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排名中,CNSE是全美的第一名。(www.xing528.com)

科罗拉多州政府的支持下,位于该州的美国能源部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U.S.Department of Energy’s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CSM)、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CSU)和科罗拉多州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CU-Boulder)4家学术机构合作成立了科罗拉多可再生能源研发联合体(Colorado Renewable Energy Collaboratory),于2007年开始正式运作。该联合体计划成立了6个中心,第一期开始运行的是生物提炼与生物燃料研发中心(Colorado Center for Biorefining and Biofuels)、太阳能转换研发中心(Center for Revolutionary Solar Photoconversion)。对于每个研发中心,每位PI可以在各自所属的学术机构(4家中的一家)之中开展科研活动。每个研发中心由1家学术机构担任领头单位,参与建设的4家学术机构(以及它们的下属机构)都是在一个单一的行政架构下运作。也就是说,每个研发中心所设计的组织架构会为每位科学家提供与各家的科学家交流乃至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交流的机会,为科学家们提供统一的行政服务和统一的交流平台。[9]

科罗拉多州州长2008年12月曾率团访问上海市,随团成员在上海市的一所大学介绍该联合体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总结如下:第一,州政府为联合体提供的资金并不是很多,每年200万美元(目前已确定连续3年),且只是用于联合体申请到的联邦政府项目的配套经费,人头费由原来各自的学术机构负责;第二,联合体要通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而获取收入,返还州政府投入的资金;第三,由联合体成立的每个中心都吸引了企业的积极参与,例如,生物提炼与生物燃料研发中心现有22家会员企业,会员企业每年交一定额度的会费。

像CNSE、CISI这些大型的研究中心,以及科罗拉多再生能源研发联合体大都是由大学、政府、企业等联合投资共建,需要同时向大学以及大学之外的机构等负责。它们一般不附属于某个院系,并且会经常跨越学校的边界。CNSE事实上相对独立于奥尔巴尼分校,不通过大学的教务长,而直接向大学校长和纽约州科技与学术研究办公署(NYSTAR)报告。

美国著名科教战略专家罗杰·盖格(Roger Geiger)教授认为,像这样一些大型研究中心把技术创造、产业聚集、人力资本生产和新公司创建等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在短时间内把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集中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交互良好的学术共同体。这里看不到企业(产业研究)与大学(学术研究)之间的界限,可以做到美国人常说的“无缝对接”(seamless connection)。盖格曾这样评论这些大型研究中心:它们精心地创造“集聚”效应,产学双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能进行高水平的交互。这种交互能极大地促进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向产业界转移。[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