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砖引玉,有的放矢
无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抛砖引玉的启发性原则都是教学中有效教师反馈的灵魂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面对教学中的学生信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信息,穿针引线、抛砖引玉,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等,培养学生自给自足的自我修改能力,其宗旨是把学生引下海,扬帆起航,达到彼岸。
一些国外写作研究者提出很多评阅反馈策略,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不强加给学生一个“理想版”文本;少给予指示性的(directive)反馈,多提供协助性的(facilitative)反馈;对于优秀习作,用完整的句子代替“good/nice”对于语言形式错误,不仅标出错误、纠正错误,还要有对错误的解释;对于思想内容,以鼓励继续思考的方式要求澄清(用Why、How、What问句);每次批改集中于一到两个主要问题,并给予学生清楚的解释(肖福寿,2007)。徐昉(2012)也谈到文字批改的一个关键技巧:“解决显著的问题。也就是说,文字批改不要赶尽杀绝。总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让突出的问题先被指出,得到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有选择地指出作文中的错误。如近期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语篇的连贯性,教师可以仅就学生作文中与此相关的错误做出重点反馈。
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可理解性输入顺利通过,也可以阻隔甚至完全阻止习得所必需的输入。情感过滤越低,语言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有大量可理解输入的语言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使学生习得。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包括:(1)动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自信心。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焦虑状态。焦虑感较强的学习者及课堂气氛,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低;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由此可见,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极大影响教学效果。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人本主义相吻合: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情感、情绪、思想置于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它重视学习者个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感情。相比认知因素,更加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感情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减轻焦虑等。英语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重要“中介者”(meditator)对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和持续,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起着关键作用。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并已取得成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情感交流对于写作教学的作用尤为凸显。他们往往存在动力不大、自信心不足、焦虑较重的情感倾向。既要面子,又缺乏成就感的他们对于英语写作最为抵触。如若语法错误较多,建议教师有选择地画出几个突出问题,不要逐一批改,以免影响积极性。不妨每次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出一些相对较好的文字或段落,予以表扬和鼓励。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导机制,让他们在写作课上也能获得强大的动力和成就感,避免面子危机,减少焦虑感。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坚持学下去、写下去的信心和动力。即便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教师要把对习作的评价反馈看作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而不是上下级之间批评与改正的过程。比如,教师在对文章内容层面做出反馈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以建议的方式给出引导性的意见,而不是强制学生按自己的思路修改。只有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受到尊重,才会一直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此,学生与教师形成学习合力,必然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