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讲,写作活动是一种发现和发展不同语言形式来组织、表达个人思想的能力培养过程。丁言仁(2010)指出,目前批判性思维缺失是大学生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辨析、创新等思辨能力严重不足。作文往往用语简单、观点陈旧、思想肤浅。他指出,诸如网络文学、口袋读本的“快餐式”社会环境因素和缺乏交际性、重文凭不重水平、重学历不重能力的教育考试制度都不利于大学生培养深层阅读的习惯。意识到这些问题,组织有效写作课堂时,写作任务的选择一定要足以挑战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能引发深度思考。(www.xing528.com)
上文提及的叶洪老师关于流行语的写作话题任务选择很好地契合了这个原则。这些流行语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产生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特征。教师抓住机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程度引导他们用“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等工具了解常见的哲学术语(例如现代主义、后现代思潮等),查阅一些国外媒体对相关现象的报道并启发他们自我思考。这项写作任务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批判。有些学生发现大众(包括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些片面与偏执,自己有义务重塑人们的思想并为其提供新的视角。有的同学感到有些流行语所反映出的消极价值取向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对症下药”,以改进社会风气。这项任务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有真实的目的和读者,教师在向学生提供了背景知识和技术支持之后,任务的难点仅在于某些特殊词汇的表达无据可依,但这恰恰是写作者发挥创造力的好机会。同学之间可以展开对中国特有现象如何用英语表达的讨论,将平日里学习的翻译原则、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切实运用并不断润色、改进,力争使英语这个国际语能够贴切表达中国文化内涵,并为这种底蕴丰厚的本土化英语的推广使用添砖加瓦。在诸如此类写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学会审视周围的世界,并能对文化、社会和语言多样性所带来的不同思想和认知习惯进行重新认识与判断。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培养了深入思考与创新能力。这样的写作任务在写作技巧、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上都有明确目的,达到了“生长性外语学习”(高一虹,2006)的目的。在我国急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语言文化意识的高水平外语人才的今天(王克非,2011),不失为一种非常有益、值得推广的任务设计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