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具体流程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具体流程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形成中学生物教学特点的一套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实验班按“情境诱思,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确定重点、难点。教学中“诱思点”的选取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具体流程

(一)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大量查阅,了解诱思探究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已取得的成果,明确了诱思探究的概念、方法、过程及特点,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形成中学生物教学特点的一套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学习生物的方式、态度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3.教学实验研究法

(1) 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

测试方式、材料:① 生物测试卷:分为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两种。② 学习生物的方式、态度及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问卷。

(2) 实验方案。

前测:把实验学生的某一次标准考试成绩作为前测生物成绩,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方式、态度及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测量。

方法:由本人同时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这两个班各任课老师相同,班主任都是富有经验的教师,也无其他学科的教改试验。对照班按以前教案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班按“情境诱思,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实施。

无关变量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起点一致,教学时间一致,教材一致,教学内容、练习量、作业都一致,没有特别关照,尽量消除无关变量,实验时间为一年。

后测:包括生物学习成绩及进行生物学习的方式、态度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测量。

(二) 研究途径

1.生物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实施模型(图7-1)

图7-1 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实施的模型

教学模式建构目的就是应用于实际教学,起到指导作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根据知识、能力、品德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实施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说从本质上解放了学生的枷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迁移中学会实践应用。不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环节

教学主要是由备课、授课和评价三个环节组成,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也为其他环节奠定基础。它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 备课。(www.xing528.com)

第一,备教材。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确定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合的诱思点,进行探究,突破重、难点。每次探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回味及进一步发挥的空间。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诱思点”的选取。教学中“诱思点”的选取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堂课可能有几个诱思点,一个诱思点可能在几堂课中出现。所以,诱思点的选取要层次分明,能够凸显教学的重难点。多个诱思点的重要性不同,各居轻重,能够突出内容的重、难点。② 探究的程度。探究的程度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的要求深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深度、没有新意的探究内容学生没有积极性,同样有新意,难度大的探究内容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③ 诱导情境的设计。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强烈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教师只有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只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落实其主体地位。因此,诱导的情境一定要新颖,才能吸引学生。遇到重要的理论知识要设计奇特、别致的入口,遇到容易出错的内容要设计“陷阱”。创设诱导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展开课题教学。

第二,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原有知识和能力的认知水平及层次差异等。学习是旧知识延续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新知识学习的起始点,它决定着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实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建立学习动机有关键性作用。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和主观努力的不同,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他们的接受理解和迁移运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情感因素、学习方法,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三,备方法。即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尽可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限制学生。尽可能让学生选择学习的难度。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也得因人而异,不能强迫孩子,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设计弹性的、多层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难度学习。选择学习难度的权利应当还给学生。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条件。① 改变座位排列方式。我们适当改变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可以采用马蹄形的排列或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围圈坐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② 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有指导式讨论,也有自主式讨论。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③ 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就是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知道。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们还让学生走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2) 授课是教学的实现过程。

基本流程图如图7-2所示。

图7-2 授课基本流程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思导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贴近生活、生产实践的学习情景,选取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诱思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探究新知。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时,要以学生学过的生物知识为前提。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航空实验的关注,出示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人不穿宇航服不能在太空生活?”,学生会很急切地进入学习。

导向性信息设置的方法:① 通过回顾旧知引发新知来设计。如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时,这节课是前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延续。在学习时可以用类似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比较就能得出一些结论。可以设置导向性信息:动物的进化由水生到陆生,它们登陆后会遇到什么问题?请比较陆地环境和水环境有何不同?② 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重在考虑以下问题:哪些让学生自己来“学” ?哪些应该让学生合作来“学” ?哪些应该由教师逐步引导来“学” ?从而根据知识学习的深浅度,围绕如何引导“学”来设计相关的导向性信息。③ 根据知识的难易不同来设计。对于难度稍低的文本,如《生物的特征》,可引导学生在“看” “读” “议” “听”等中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对于跨度大、有难度的知识,如《物质的遗传与变异》,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④ 利用文本中插图、注释、旁批和栏目等信息来设计。教材的编排就是强调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有很有效的指导语可以直接设置在课件上。⑤ 借助媒体演示来设计。有时候只用简短的句子不能说清楚,需要借助录像片、声音文件、图片等。如探究“鱼鳍在鱼类的游泳中的作用”,先播放录像,配置导向性信息:“观察鱼的游泳运动,思考鳍在游泳中的作用。”⑥ 结合学生操作来设计。学生课堂上可能会随机出现一些情况,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导向性信息给予指导。

B.合作探究,交流思考。

教师的“诱思点”确定后,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实践,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

具体操作方法:①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每个人的任务;选出组长,总结发言,其余组员补充。② 教师巡回指导听取意见。由于学生带着不同的疑问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多方面发散,会产生许多创造性设想。例如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时,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学生们各持己见,有的说:“用两只鼠妇,分别放在亮处和暗处,观察它们的动向。”有的说“用两只鼠妇做实验不行,万一这两只鼠妇比较特别,不能说明问题。”还有的学生准备了手电筒,以便增加光照的强度。经过充分讨论,学生摸索出了很多探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收获更大。

C.知识统整,形成体系。

经过自学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中已形成一定的观点和认识。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精讲点拨。这一环节,主要在”精”。老师要精讲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典型的习题,并启发学生寻求探究方法,总结最佳方案。此过程,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D.迁移升华,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基本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将所学知识”活用”。老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有意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变式思维等。例如,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因为该节正好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上的异同,既可以对一章的知识进行梳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E.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辅导。

(3) 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生物课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水平,迁移运用的实际情况,来考察教学效果,整个评价都应当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而进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式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指导下,对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价: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探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者认可,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集体达标。

第二,纸笔测验。纸笔测验是传统生物学习评价采用的主要方式。传统的纸笔测验存在许多弊端,如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试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孤立地进行生物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有一些题目出得偏、难、怪,命题者故意“捉迷藏”,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针对传统纸笔测验的弊端,生物“情境诱思,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纸笔测验要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核,即了解学生掌握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