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是张熊飞教授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专心研究三十多年而创建的,其思想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最终目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它揭示了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于素质教育的现代学科教学体系,逐步将其具体运用到基础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去。它以学生是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起点,以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培育品德为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和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三维教学目标论,从而构成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一)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教与学的人际和谐,是教学系统中一切和谐的基础。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便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学贵善思、学贵善悟,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即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思点)的诱导下,独立思考,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教贵善诱、教贵善导,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全面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地学,就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学。教师实施的一切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学为中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建立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科教学。
(二) 诱思探究三维教学目标
多年基础教育实践让张熊飞教授意识到,要使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阵地,就需要挖掘出学科知识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就是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完成学科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的本质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熊飞教授认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一位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看其课堂教学能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最关键在于要找到“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高度”,既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摘到“桃子”,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摘取桃子”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拼搏、最终培育品德。
一般来说来,生物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使他们逐渐丧失兴趣。而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育品德,效果显著。
(三) 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教学总是有一定的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教授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包含的要素后,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而构建了学生学习运行机制的崭新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的学习应“以人的全面的和谐发展为本”,即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具体化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真正的学习行为是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教师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大体验量,和谐地变化体验形式,不断丰富体验内容,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五官并用,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同时必须把发展思维能力作为体验的主攻方向,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客观世界,得到全面发展。
探究性学习方式中主要有两种探究学习方法,即实践探究法和理论探究法。理论探究法是通过理论探索和演绎(或归纳,或类比)研究,来发展已有的概念,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理论探究法是从低级的概念发展到高级的概念,从已知的理论发展到未知的理论,通过观察特征,在经过思维加工获得新知识。这要求教师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典型事例,充分调动迁移的教学功能,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低级概念并以它为起点,揭示该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新概念。(www.xing528.com)
由于实践探索的具体方式不同,它有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实验探究法、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和形象探究法。
1.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验证学生实验逐步提升到探索性学生实验。
2.体验探究法
体验探究法是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探索的:就是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之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整理,掌握了内在的本质特征,而形成概念,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
3.经验探究法
学生接触客观世界,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探索这些有关的经验事实,归纳、研究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而不需要学生再去进行教学实验或亲身体验即为经验探究法。
4.形象探究法
形象探究法就是侧重于以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视觉空间的方式,处理形象信息,运用“释义—成像—悟道”的教学思维层次而完成学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