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师提问的原则
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虽然教学提问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应注意问题的语言描述、呈现时间和对象,教师和学生在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语言表达准确流利、清晰稳重,使问题变得简洁明了。如果教师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学生回答问题也会语无伦次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混乱。教师创设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取决于提问的时机与对象的选择。提问后适当停顿一下,便于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叫学生回答,因为有了准备,学生答题心不慌,能正常发挥水平,偶尔答不出来,请其他学生补充,以免在问题呈现后将问题指向某个学生,会导致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的态度。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并轨到教学实践中来,从中受益。
2.难易适度原则
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筋;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所以教学提问宜取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来问,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适合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设置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设置彼此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的和难易程度上的层次关系问题,做好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或阶梯等方式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果。
如,在“植株的生长”一节中,如果设计成“农民给农作物施肥后马上就浇水,这是为什么?植物吸收无机盐是否与吸收水分的原理一样?”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内容中,设计成“深秋,绿色植物的叶为何变黄?哪部分的叶先变黄?”这样有次序的问题,就容易把学生的思路步步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反,如果第一个问题就设计成“什么情况下大白菜菜心生长不良?”,那么学生就没有办法想下去了。因为问题的坡度过陡,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展开思考。
3.启发性原则
为了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所提问题赋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首先,教师要能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关键性和标志性的问题预设来较清晰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突出教学的核心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能提出需要更高层次思维活动的思考型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积极地思考,使思维得到训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第三,提问过程中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提问时,要追问学生“怎样想”。问“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而且讲出来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别人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www.xing528.com)
如,在讲授“神经调节”一节时,先提出与核心知识有关的问题“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兴奋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解决这两个基础问题后,接着提出开放性问题:“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为什么总是单向的?如何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导?”对于这一实验设计,学生在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大胆地陈述了多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学生的多维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设计思路只要合理、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通过对这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的思考,诱发了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思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效追问原则
有效追问是相对无效追问来说的。无效追问要么问题流于简单化,要么偏难化,要么模糊化。总之,无效追问效果不佳,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有效追问原则:一是要了解追问学生的真实状况。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程度不同,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程度进行追问,不能盲目追问,这样,才能提高追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有难易之分,提问太容易,等于白问;太难,学生答不上来,则不如不问。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相对应的追问,否则,学生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训练。三是追问方法要得当。追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适当。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学习行为”一节时,通过对比蚯蚓和小白鼠走迷宫的行为,你对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认识?生答:不同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教师追问: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何差别?再次追问: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的差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种刨根问底不断追问,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5.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做出正确回答。
6.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学困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