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的确如此,某次省教学年会上有个教师展示了一节课,课堂上的提问达70多次。可现实是仍旧有很多老师习惯于满堂讲授,他们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也想不出有什么要问。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所以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对生物课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多是背背课本、做做题,应付考试而已。迫于考试的压力,多数学生仍然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问题意识薄弱。当前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课程改革要求相差甚远。课堂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 教师设置很多问题,课堂出现假繁荣。事实的确如此,某次省教学年会上有个教师展示了一节课,课堂上的提问达70多次。很多教师认为提问越多越好,参与回答的人数越多越好,但是仔细观察很多问题是低水平和回忆性的问题,思维含量较低。我在以前的博文中也曾提到过,课堂看似很热闹,学生齐声回答“Yes” “No”的次数很多,课堂出现表面的繁荣或者是假繁荣。

问题的确能促进学习,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少量的,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

(2) 大部分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有关事实、回忆或者知识的,处在比较低的认知水平上。一是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二是学生的基础和其他知识所限,很难使教师有能力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即使老师想出高水平的问题,也担心驾驭不了学生。从中考的角度不一定看出低水平问题和高水平问题所带来的差别,但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看,高水平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能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程度,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

(3) 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师经常会叫一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这部分群体往往比较固定。

反思我自己的教学,也曾有这么一个阶段。有的同学非常活跃,抢着举手,我不好意思不给他们机会,再者,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我没有耐心等待他们思考,而他们给出的答案又是不完整的,就这样经常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了少数同学,因为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不用教师再对答案进行补充。结果两极分化很严重,基础差的同学成了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现在的不少公开课教学,情况依旧如此。所以,我们要承认孩子的差异,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而不是优等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们努力达成的目标。

(4)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在叫学生之前,等待的时间不足。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教师在开口讲话之前往往几乎没有任何停顿时间。研究发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有12%的时间里,他们会等待3秒以上。在学生回答以后,低于1%的时间里教师们会等待3秒钟或以上。在90%的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几乎就不再等待了。假如在提出问题后和学生回答后,教师等待3 ~ 5秒,更多的学生会参加到讨论中,答案会更完整,质量会更高,在高认知水平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忽略了等待时间,沉默是金,学会等待。

(5) 教师们经常在没有继续探究的情况下接受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没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研究发现,几乎没有教师专注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身上,并给予引导和激发来帮助他们回答完整和正确,相反老师们会叫其他的同学来补充或者自己补充回答。事实上启发引导该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上课时会发现一些这样的学生,每当叫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习惯性地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原因是不是在某个时候回答问题不正确,自信心受挫,或者某几次回答不出问题老师就让他们坐下而不是鼓励他们作进一步的尝试,久而久之,他们养成用“我不知道”搪塞老师,懒于思考的习惯了呢?

(6) 学生几乎不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有很多研究表明问题对于学习很重要。尼尔·波斯特曼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始于问题,也就是说提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智力工具。”可现实是仍旧有很多老师习惯于满堂讲授,他们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也想不出有什么要问。真正的好课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求知的欲望。当然,把学生培养成提问者需要耐心和时间。

总之,传统教学中,问题常常是由教师提出的,提问几乎成了教师单边的“专利”。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不到天性的充分释放、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持续提升,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回答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达到所谓掌握知识的目的,表面看学生的思维似乎很活跃,实际上制约了学生思维向深层次的发展,更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因此,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方法和途径,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落到实处。

前些年,教育强调要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是很重要。但再想一想,就觉得不全面。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谁来提出问题呢?问题是主人提出来的:这里有个问题,你去分析,你去解决。如果不提出问题来,根本就无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了。所以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有人认为提出问题只是领导的事,上级的事,组织的事,一般人无须在此劳心伤神,“你们只要解决我所提出的问题就行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思维定式,我们民族很少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性。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作为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因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法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所以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培养,并不等于就具有了创新能力。在提出问题之后,还需要解决问题,还要考虑问题的质量。但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有了问题意识,至少为创新活动准备了条件,具备了创新的潜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问题意识现状及缺乏的原因,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例,截至2017年1月,在校初中生6 200多名,其中很少提出问题的约占36%,偶尔提出问题的约42%,经常提出问题并且是有价值问题的只占22%。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这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的状态。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对书本的崇拜,在他们眼里,老师、书本都是不可能有错的,因此,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对老师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提出疑问。对教师来说,要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意识。第二类是不能提出问题,这类情况是学生受教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不够开放,教学观念还不够解放,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准确无疑的知识,为了把知识讲透,往往在课堂上占去大部分时间,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授,学生没有什么问题好问。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思维惰性大,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教师对这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重点培养。

造成我国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的学校教育只注重教学生“学答”,而不注重教学生“学问”是个重要的原因。传统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上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如何提问的方法。因此,教师也只向学生传授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向学生传授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后也只是布置一些巩固答题方法的作业,而很少布置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作业。许多教师对循规蹈矩、能按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于提问和探索的学生则不给予应有的保护和鼓励,反而认为他们是胡思乱想、故意与老师作对,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歧视。这些都无不制约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