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轨迹来看,围棋的繁盛与时代更迭时能人、智者的出现,以及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的安定、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
江户幕府采取了一定的围棋培养保护政策。这期间,围棋日渐成为国技。保护政策的核心就是“棋所”制度。根据《坐隐谈丛》记载,没有达到名人这一段位水平的棋手,不能担任棋所职位。若是就任棋所,便要担任将军的围棋指导老师,同时全权处理正式的围棋赛事等一切有关围棋的重大活动。而且,还肩负所有棋手段位的认定、许可证的发行、御城棋对决安排、与外国棋手的比赛等职责。由棋院四家(本因坊算砂逝世后,由本因坊、井上、安井、林所形成的家元制度)各自推出的棋手在德川将军面前所举行的围棋对战被称为御城棋。第一届御城棋约于宽永3年(1626年)举办,后每年举办一次,并一直延续到了江户时代。出席御城棋的棋手最初包括四大家元首和其继承人及五段以上的棋手。天明时代以后则变为七段以上的棋手才有资格参加御城棋。对于受俸的棋院四家来说,向将军展示棋技是一种义务。这期间的棋谱后来被日本棋院编集为《御城棋谱》。
本因坊秀策肖像
(图源:2000年3月1日『高校囲碁テキスト』)
本因坊四世道策肖像
(图源:2000年3月1日『高校囲碁テキスト』)
此外,棋所的名人段位是由如下所述的方式而获得的。
1.官命所定。(江户幕府的命令)
2.联合推荐。(由棋院四家联合推荐)
3.夺冠争棋战。
最早的争棋起源于道硕逝世后,本因坊算悦和安井算知的六局番棋决战。(www.xing528.com)
算悦和算知之间的争棋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争棋的方式来选出名人棋所。
两人间的争棋是以御城棋的方式开展对决的,对局最终结果是两人势均力敌,不分上下。但是,算悦在争棋结束的第五年含恨离世,年仅47岁。1668年,安井算知受命为名人棋所。
《御城棋谱》全十卷
(日本棋院监修,诚文堂新光社发行,大阪商业大学游艺研究所藏)
17世纪后半叶,元禄文化兴盛繁荣。在这一时期,围棋史上出现了另一颗新星——道策。在此之前,日本棋坛流行的是以“安井流”著称的拼力局部搏杀的战法。对此,道策提出了以“手割”为基调的全局布局观,形成了一种新的布局体系。延宝5年(1677年),道策被幕府任命为棋所,在他离世后,被称为“棋圣”。
日本围棋史上迎来的第二个繁荣期是从文政年到嘉永年间的幕府末期。这期间,围棋界涌现了本因坊元丈、本因坊丈和、井上幻庵因硕、本因坊秀和、本因坊迹目秀策等名家。在这当中,丈和因其凌厉强劲的棋风,被称为继道策后的又一“棋圣”。在这之后将围棋布局体系化的秀策也被称为“棋圣”。
江户时代后期,豪强、富商、富农阶层兴起。在这一背景下,歌舞伎、连歌、狂歌、川柳等娱乐悉数登场。围棋也在他们中间流行起来,自此,围棋就开始从武士、僧侣之间的高雅游戏转向平民化、日常化,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里。在幕府的保护下,围棋作为一种国技,竞技水平在亚洲国家间已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最高水准。这一时期,也正是围棋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的时期。
棋盘花纹的服饰
(图源:歌舞伎十八番『毛抜』)
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中的“棋”在日本写作“碁”,在日本得到了发展与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