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案例 2015年5月的一个周末,中职学生小雨感觉到自己幸运日来了。因为早上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您好!您的手机已成为《奔跑吧兄弟》节目幸运之星,荣获奖金58 000元和苹果电脑一台,请登录www.hnan22e.com,领取号:1568”。苹果电脑,太诱惑人了,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于是,她赶紧按照短信的要求下载了客户端,并按要求填写了自己的信息。中午,她接到了回信,回信称:经过核实,她的信息真实有效,但要领奖,按照国家的要求,应先缴个人所得税5 000元,只要把钱打到指定的账号,她所获得的奖金和苹果电脑就会在第二天上午送到。于是,小雨吃完午饭后,就兴高采烈地到银行,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把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压岁钱打了过去,然后静等奖金和电脑。到第二天上午,小雨没有等来奖金和电脑,她试图与对方联系,但打对方留下的电话却关机了,她这才意识到不对,赶紧到学校保卫处报案。保卫处的老师告诉她,这是典型的电话诈骗,她受骗了。于是,保卫处的老师赶紧与她一起,到派出所报案。
案例思考
你认为案例中小雨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她的事例,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雨收到短信后,没有充分思考,没有任何的警惕性,就轻信短信所说的内容。同时,小雨还有贪小便宜的思想,以为“天上掉馅饼”了,这正是骗子们利用的心理,所以,骗子得手了。
安全预防
在现代社会,不法分子经常采用欺骗的手法来侵害青少年。而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少,常常被他人虚假的言行所迷惑,信以为真,受骗上当,最终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侵害。未成年人常常成为骗子的侵害对象,这是因为,骗子作案所选择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经验匮乏、认识能力不强、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的人。为了防止受骗上当,未成年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谨防“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初次印象的作用”。在诈骗犯罪中,骗子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刻意伪装自己,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精心设计,力争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识别能力弱,很容易仅凭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处理一件事,使认识失之偏颇,最终上当受骗。
2.谨防“标签效应”
骗子大多利用青少年心理上存在的标签心理,冒充各种身份,打着吓人的招牌和迷人的头衔,使人信以为真。例如,有人羡慕权贵,骗子就自称是高干子女、报社记者,诱人上钩。从一定意义上说,标签效应最容易在社会经验缺乏、辨别能力较弱且本身虚荣心强的人身上奏效。
3.谨防“贪利心理”
许多受骗者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即贪小利,如有些未成年人迷信权贵,爱占小便宜,爱买便宜货,喜欢时髦等。骗子正是以蝇头小利来吸引人,投其所好,送其所需,从而骗取信任,大肆行骗。所以,对骗子的防范关键是自己不贪小利,一身正气。
4.谨防“盲目同情”
同情弱者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态,一些骗子就是利用这种心态行骗。例如,有的骗子以遗失钱包,无钱购回家的车票,向人“借钱”;有的骗子以家乡受灾,向人乞讨;有的骗子以本人生病向人求援……未成年人大多富有同情心理,故很容易被其利用。防范这类骗子要求青少年凡事三思而行,不要盲目同情,以免上当。
5.谨防“感恩心理”
许多实施欺诈行为的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警惕性低、识别能力弱等特征,投其所好,送其所需,“解”其所难,不仅在物质利益上让未成年人感觉到实惠,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让未成年人产生好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信任,形成感恩心理,失去警惕性,最终达到欺骗未成年人的目的。
6.谨防“息事宁人”
被欺诈的受害者一般是一些相对软弱的人,这类人大多胆小怕事。所以,他们遇到敲诈勒索后也常常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这更加剧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受骗的未成年人不要采取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而是应当及时报警,让骗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知识拓展
1.什么是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受害者往往会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中职学生自身的谨慎和防范,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在现实生活中,诈骗者有多种手段,而对中职学生等未成年人的诈骗,方式和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有时甚至是防不胜防。因此,我们更应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谈。
2.校园内的诈骗
(1)校园内诈骗的主要手段
①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②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儿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③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④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⑤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⑥招聘为名,设置骗局。现在有的中职学生进行勤工俭学,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2)校园内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①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中职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多了解、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②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③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④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缺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3.电信诈骗
(1) 什么是电信诈骗(www.xing528.com)
电信诈骗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包括电话诈骗、信息诈骗、纸质媒介诈骗等,是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信手段、银行支付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诈骗,老百姓极易受骗。
(2)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和案例
①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案例:市民郝某接到自称公安机关的电话,称其因涉嫌经济犯罪,需要对其执行逮捕,让其登录虚假网站,签收“逮捕令”,并要求通过电话给其做讯问笔录,后威胁郝某将所有资金转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否则将予以冻结,并以案件涉密为由,禁止郝某告知家人。郝某出于害怕,将自己的全部资金约合241万转出,几天后,郝某发现被骗。
②QQ诈骗。犯罪分子盗取他人QQ号码,使用该QQ号码,以子女、朋友、公司老板等身份,向QQ好友实施诈骗,受害人往往不经向本人核实,就向犯罪分子实施了转账。此类诈骗,公司财物人员、学生家长最容易上当。
案例:市民王某的儿子在加拿大留学,某日王某接到孩子的QQ留言,称需要给其汇款8万元,并称自己手机坏了,暂时接不了电话。王某并未尝试拨打儿子的电话,便向该账户转款,结果被骗。
③代办信用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短信、纸质广告的形式,发布代办信用卡、信用贷款等信息,以支付手续费、预付利息等名义实施诈骗。近年来,也出现了骗取受害人身份信息、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和验证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资金的手段。
④冒充淘宝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商家或者客服人员,以系统维护、交易未成功,需给客户退款的名义,诱骗买家登录犯罪分子搭建的钓鱼网站,获取买家的银行卡信息,并骗取交易验证码,进而转走资金。
案例:中职学生张某接到自称淘宝客服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购鞋时系统正在升级,出货未成功,需要给张某退款。张某按其提供的网址输入了银行卡信息,并未加甄别地将交易验证码提供给对方,后发现卡内2 500元被盗刷。
⑤网络兼职刷信誉度诈骗。犯罪分子以先消费、后返款并提成,进而帮助网络商户刷信誉好评度的名义,通过互联网进行招工,诱使受害人打款消费后,却不退款。
案例:某中职学校学生王某,上网时有一个QQ名为“工号06美美”的人加其为好友。对方称招收兼职,工作是在网上刷信誉,刷一单有5%的提成,一个任务是3 600元,并返还本金和提成,于是其打款做任务,后发现被骗。
⑥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极具诱惑力的电脑、服装、宠物等物品的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就以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钱财。
⑦中奖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向QQ、MSN、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现在犯罪分子还会冒充法院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扰乱抽奖秩序,对其进行传唤的手段威胁受害人,更具迷惑性。
⑧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领导诈骗。
案例:某日,一男子冒充某中职学校的学生张某的同学,称自己在张某学校附近旅游,第二天要来学校找他。次日上午,该男子以出车祸需要住院押金为由,让张某给其汇款2 000元,张某汇款后,却联系不上该男子,发现被骗。
⑨网络预订机票诈骗。犯罪分子搭建机票预订钓鱼网站,骗取受害人购买机票的钱款,同时以系统升级、出票未成功为由进一步骗取受害人钱财。
案例:市民张某在网上购买机票时,误登与真实网站十分相似的钓鱼网站,被骗3 000元。
⑩冒充银行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提升信用卡额度、网银密码器升级等名义,诱使受害人登录虚假网站,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再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账方式将受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转移。
⑪积分兑换现金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商或银行以积分兑换现金为由,诱使受害人登录钓鱼网站,进而转走银行卡内资金。
案例:彭某收到一短信,显示是10086发送的,内容是其话费积分已达到兑换216.2元现金标准,待安装了短信提供的软件,并输入银行卡账号后,手机中毒,卡内资金被转走。
(3)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
①加强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网购信息的保护,防止被窃取,防止犯罪分子依据已泄露的信息实施诈骗。
②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一切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的电话,均是诈骗电话。
③接到“退税补贴”“信用卡办理”“提升信用卡额度”“淘宝退款”等可疑电话时,应及时向家人、朋友以及相关部门核实,说明情况,征求意见。
④凡是涉及转账汇款的QQ留言、信息和电话,必须联系本人核实真伪。
⑤电脑和手机应安装防护软件,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意登录无密码WIFI,不要将银行卡的交易密码提供给任何人,防止被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转走资金;网购时要选择通用的购物网站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4、网络诈骗
(1)网络诈骗的手段
①利用网络通讯“QQ”等即时文字、视频聊天工具,通过植入木马或者病毒实现盗取事主个人信息和视频片段,然后冒充事主向网络好友借钱的手段诈骗。近期冒充在国外留学人员QQ号码诈骗国内亲友的案件增多。
②利用博客、论坛、游戏、QQ、邮箱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消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③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火车票、飞机票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④在交友网站上发布交友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交往一段时间后,以自己开办企业缺钱、开店庆祝送花篮、发财树或知道香港、澳门彩票内幕等名义进行诈骗。
(2)预防网络诈骗的方法
①青少年树立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不炫耀、不露富、不谈论家庭情况,避免惹祸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
②勤于思考,不轻信他人。尽量避免在网络上通过QQ及微信和一切聊天工具与陌生人打交道,面对陌生人的请求需谨慎注意,对于在QQ或微信上涉及的钱财及物品要留心,做到不要相信陌生人,不给网络上的陌生人留有任何被骗机会。
③勤于学习,了解骗子的诈骗手段,避免上当受骗。网络诈骗手段居多,如代玩游戏、买卖游戏“装备”、代购游戏账号实施诈骗,或以虚假网上银行骗取账号、密码实施诈骗。因此,青少年在上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网络骗子的手段,特别是那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更加需要多留个心眼,如需网上交易最好通过第三方认证方式或通过可信的网上交易平台保障交易安全。
学以致用
电信诈骗的种类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