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案例1 《生命时报》 ( 2006-12-26 第22版 ) (人民网)流感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就制造了无数起震撼全人类的惨剧。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可算是最大的浩劫。据科学家估计,它导致全球2 000万~5 000万人死亡,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1 000万的死亡人数只有它的1/5~1/2。
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国堪萨斯州Funston军营,一位士兵突然觉得四肢乏力、头疼,紧接着开始发烧。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中午刚过,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
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被称为“influenza”(意为魔鬼)的流感病毒,已经悄然来到了这个小镇。而此次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使得世界大战的死亡幽灵都相形见绌。
案例2 2004 年 9月,西部地区某中学由于食堂两名厨师、两名服务员都是伤寒杆菌携带者,导致 6名学生先后感染伤寒,继而引起伤寒的爆发流行。
案例3 周六晚,小刘到网吧通宵玩网络游戏。在第二天返校后,他感觉眼睛有些发红,以为这是熬夜后的眼睛疲劳充血,并不在意。两天过去了,他注意休息,可眼睛反而越来越红了。奇怪的是,同寝室另外3名同学也出现了红眼睛现象。同学们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得了传染病。
案例思考
①案例1中,骇人听闻的“西班牙流感”剥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你还知道哪些流感病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案例2中,食堂的厨师和服务员携带传染病毒,你所了解的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案例3中提到的是什么传染病?当发现苗头时,该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分析
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各种传染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常见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如流感、麻疹等)、肠道传播(如甲肝、菌痢等)、接触传播(如水痘、癣等)、体液传播(如乙肝、艾滋病等)。
传染病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案例1中的“西班牙流感”剥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案例2中的伤寒和案例3中的“红眼病”都是由于没有及时控制传染源,以及切断传播途径造成了疾病的传染。
安全预防
预防传染病必须针对传染病流行的3个主要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因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得到及时控制,可减少传染病传播疾病的机会,病人也可早日康复。
在不同季节,多发的传染病不尽相同,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多发等。
2.切断传播途径
要切实搞好疫源地的消毒、隔离管理。在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可考虑封锁疫区。对肠道传染病要做好隔离工作,呕吐物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加强对饮食、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对呼吸道传染病除隔离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易感者并不与传染源接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知识链接
1.免疫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如细菌、病毒),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免疫反应正常对机体有利;免疫反应低下,如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则严重威胁健康;免疫反应超过正常,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
2.抗原和抗体
任何外界侵入人体的新异物体,都能刺激人体组织产生抵抗这种物体的物质。侵入的物体称为抗原,如麻疹病毒等。抵抗它的物体称为抗体,如免疫球蛋白等。抗体可以将抗原杀死、包围、溶解或吞噬。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属于抗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则属于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某种抗体只能对某种传染病起作用。
3.免疫的种类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1)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具有的免疫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类在进化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一种生理功能。这种免疫能力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的,而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防御作用,如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和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等。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在后天才获得,只能对一定的异物或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知识拓展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下述种类。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多在冬末春初流行,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可分为甲(A)、乙(B)、丙(C)3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即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1)病因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传播力强,病毒主要经飞沫直接传播,飞沫污染手、用具等也可造成间接传播。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3)临床症状
①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高热,寒战,体温可达39 ℃以上,伴有头痛、咽痛、倦怠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眼结膜充血等。
②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乏力可持续1~2周。
③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普通感冒是呼吸道症状较重,全身症状较轻)。
④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和中耳炎,部分病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惊厥等。
(4)治疗
一旦发现流感病人,首先应对其进行隔离。病人需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维生素,进食后用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病情严重时要到医院治疗。早期可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必要时也可进行中药治疗。
(5)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②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③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④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⑤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⑥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⑦春秋季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⑧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较为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得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在2003年,“非典”曾全面爆发,最后,虽然人类战胜了“非典”,但教训是惨重的,代价是沉重的。
(1)病因
本病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 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
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经过口、鼻、眼等部位侵入人体而引起传播。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10天。首要症状为发热,体温一般高于38 ℃,并持续一段时间。伴有怕冷、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干咳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
(4)治疗
“非典”大流行期间,因缺少对“非典”发病原因的治疗,只能实行对症治疗,如发热、咳嗽等症状使用对应的药物,或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的药物等。目前,我国已研制出相关的药物来控制疫情。
(5)预防
①控制传染源。
a.疫情报告。我国已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隔离治疗和管理。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b.隔离治疗患者。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c.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对医学观察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如条件许可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为期14天。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
②切断传播途径。
a.社区综合性预防。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统淤阻隐患。
b.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腔,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应注意戴口罩。
③保护易感人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多喝汤、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在空旷场所作适量运动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抵抗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主要发生在儿童中的呼吸道传染病,以6个月—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中、小学学生发病率也很高。多发生于冬春季,但病后可终生不再患此病。
(1)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而这种病毒感染成人常常发生带状疱疹。
(2)传播途径
水痘的传染性较强,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者是接触了病人“水疱”内的疱浆,以及通过沾染上疱浆的衣服等物品而被传染。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
(3)临床症状
①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逐渐延及躯干、四肢。
②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
③在得病的1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结痂,也有的正处在水疱阶段,所以,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3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痛痒。
(4)治疗
若发现水痘病人应尽早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病人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没有什么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及预防皮肤感染,保持清洁,避免挠抓,有感染的可外用抗生素软膏。
(5)预防
①接种水痘疫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并且所产生的保护作用可以长期存在。
②多喝水。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愈后可获终生免疫。
(1)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唾液中,且时间较长,腮部肿胀前6天至腮部肿胀后9天都可能从病人口中排出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短时间内接触病人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也能引起感染。
(3)临床症状
①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尤其是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4~5天后消肿。
②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缺乏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③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后果更为严重。(www.xing528.com)
(4)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是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 ℃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预防
①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传染性结膜炎
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者“暴发火眼”。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在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1)病因
引起传染性结膜炎的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
(2)传播途径
传染性结膜炎主要是接触传播,即“眼—手—眼”的传播。接触病人用过的洗脸用具、游戏机、计算机键盘或者到病人去过的游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被感染。
(3)临床症状
①起病急,常为双眼或左右眼先后发病。双眼有异物感或烧灼感及轻度怕光、流泪。
②细菌性结膜炎一般有脓性及黏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
③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者,眼分泌物多为水样,一般两周即可痊愈。若未能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结膜炎。
(4)治疗
①一旦得病,应积极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者3%的硼酸水冲洗眼睛。若是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感染则使用抗病毒的眼药水。
②治疗应彻底,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继续治疗1周左右,以防复发。
③病人不能遮盖病眼,否则可能引起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加重病情。
(5)预防方法
传染性急性结膜炎虽然不会造成明显视力障碍,但其传染性极强,往往会造成广泛流行,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避免用手拭眼,避免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眼部用品。
②使用公共设施时要注意卫生。当传染性急性结膜炎流行时,要小心使用公共设施,尤其是在泳池游泳,切勿在接触公众用具后拭眼,以免将病菌传到眼部。
6.传染性肝炎
传染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比较广泛的常见传染病。肝炎病毒常见的为甲、乙型。传染源为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1)病因及传染途径
①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一般的消毒剂如高锰酸钾不能杀灭甲型肝炎病毒。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多数预后良好,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在幼儿园中易流行。
②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唾液、鼻涕、乳汁等中。含有病毒的极微量血液就能造成传染。可通过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
由于病人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中也有病毒,所以,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食具,也是传染的途径。
(2)临床症状
无论甲型、乙型传染性肝炎,在症状上都可分为黄疸型与无黄疸型两种。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约经1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黄疸型肝炎。
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经2~6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无黄疸型肝炎。
①黄疸型肝炎。
a.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
b.精神不好,乏力。
c.经1周左右,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
d.出现黄疸2~6周以后,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②无黄疸型肝炎。
症状比黄疸型肝炎轻,一般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
(3)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严格卧床休息特别重要,以及选择性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饮食以合乎病人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同时,还应忌酒、避免过度劳累以及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4)传染性肝炎的预防
①防止病从口入,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饭前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水杯、牙刷不能混用。
②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对肝炎病人的食具、水杯、玩具以及便盆均要严格消毒。病人应隔离治疗。
③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保护易感者。
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⑤用一次性注射器。
⑥避免“母婴传播”。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必要时及时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患乙肝的母亲慎重对待母乳喂养。
7.肺结核
在新中国成立前,肺结核又称为“肺痨”,因为其死亡率极高,所以谈起它无不令人恐惧。如今,肺结核在人群中的传播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已大大减轻。然而,由于青少年生长非常旺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处于相对的不平衡状态,当营养不良、疲劳过度、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生病,因而肺结核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仍然较高。
(1)病因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时,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浮游于空气中,可直接传播;病人吐出的痰干燥后,病菌散播于飞扬的尘埃中,也可造成传染;此外,牛奶消毒不彻底时,其内有一种名为牛型结核杆菌的细菌也会传播肺结核。
(3)临床症状
①病初可有低热、轻咳、食欲减退等症状。
②病情发展则出现长期不规则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
③若给予合理、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原发病灶钙化;否则,病灶长期残留,有可能发展成继发性结核。
(4)治疗
一旦发现肺结核,应当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应遵循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并应定期复查胸部X光片。
(5)预防措施
①不要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以防尘土飞扬。牛奶要煮沸消毒后再喝,集体用餐要实行分餐制。
②肺结核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隔离治疗,以防传染他人。
③为了早期发现肺结核,最好每年体检,做X光片检查一次,发现可疑症状者应进一步检查确诊。15岁以下的少年,若没有接种卡介苗,应抓紧时间接种卡介苗,以增强免疫力。
④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这对加强抗结核能力有很大帮助。
8.细菌性痢疾
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细菌性痢疾在学校也比较常见,如果治疗不彻底就容易转为慢性病。
(1)病因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
(2)传播途径
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染。
(3)临床症状
①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总有排不净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
②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
(4)治疗
细菌性痢疾患者要卧床休息,吃容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要积极到医院就诊,并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治疗和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5)预防措施
①预防的关键是要做好饮食卫生。采购食品时,要选择新鲜的食品。另外,凉拌菜要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洗净去皮再吃。
②苍蝇与蟑螂等害虫可能会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传播。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③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可以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传播。
④病人如果不能立即送往医院,在家中除了补充水分之外还需补充盐。
9.艾滋病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1)病因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
(2)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患者的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里都含有艾滋病毒。另外,输血、吸毒时共用针头也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除此之外,患艾滋病的妈妈还可能将艾滋病毒直接传播给新生儿。
(3)临床症状
感染了艾滋病毒,要经过平均7~10年的时间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为艾滋病病人之前,外表看上去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一旦发病就会出现长期低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4)治疗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最好是以预防为主。
(5)预防措施
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
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针头。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借用或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⑤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哺乳。
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地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⑦避免直接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
知识链接
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是什么关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流感,是由甲(A)、乙(B)、丙(C)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特别是甲型可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丙型仅引起散在病例。禽流感为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学以致用
①春节返校,同寝室的3名同学均出现了发热、咳嗽、喉痛、头痛、不停打呵欠等症状,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学期间,如果你不小心感染了疥疮,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