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的提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要求适应新形势,树立创新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方式方法,实现理念、方法和机制的创新发展。
中共“十七大”到“十八大”,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都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的是具体层面的要求,强调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这些变化表明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更加与时俱进,达到了崭新的境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工作模式和创新指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是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继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后,中共“十八大”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还比较薄弱,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突出表现在:在教育目标上重统一性要求,轻层次性要求;在教育内容上重普遍性要求,轻个性化需要;在教育方式上重主导性,轻多样性;在教育组织上重教师,轻学生。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着“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为国家、集体和社会服务,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忽视满足大学生个体需要和生存发展的作用。往往培养目标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人需求是辩证统一的,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个人需求是不能长久的,没有个人需求的满足社会需要就会失去支撑的基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是统一教材、集中教育,注重共同理想信念、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忽视个性化教育和具体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引发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心理与情感、学习与就业、经济与交往等方面问题的解决相对薄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统一教材、统一授课外,考试往往都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以班级等“小集体”的形式为单位,统一宣讲教育内容与要求,对有特殊情况、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的大学生关注相对较少,而这些大学生往往由思想问题引发更严重的其他问题,更加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所谓主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种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强调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主导性不是一元性,它是相对于多样性而言的,与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导性是对多样性的主导,没有多样性就无所谓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双边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创新性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实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和选择性没有得到有效尊重,硬“灌输”和被“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常见现象,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表面上服从既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更谈不上有效内化和付诸实践。这些完全背离人文关怀理念的做法,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克服薄弱环节、探索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时不得不痛苦地去思考本不愿去面对的现象:我们眼中的“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其实“和平演变”是一个中性词,往往优势的一方具有“和平演变”对方的愿望、能力和可能性。为什么不能通过“和平演变”推行我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道理很简单,我们目前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和平演变”总是强势一方演变弱势一方。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世界先进国家同类学科建设晚了将近半个世纪。
2012年我国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第89位,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运用得较少,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还不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更多的是处于认识阶段和发展取向,还没有成为工作常态。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以介绍国外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为主。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起来。而最早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服务的美国,其学校教育在20世纪初就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立了心理辅导这一科目。学科建设和心理疏导工作起步晚,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少,人本理念的践行成为常态还需假以时日,这些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自尊自信,更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拿来主义的心态面对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与时代潮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方能后来居上。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既实行拿来主义,也决不照抄照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用世界的眼界、开放的视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做到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激发人、发展人。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成为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而不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发展应当是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只有落实到个体人那里,才具有真实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行动指南,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体现于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结构等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中,切实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依靠学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原则和标准、动力和依靠、目标和归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把大学生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靠与动力。注意全面协调国际与国内、校内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兼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为了大学生、依靠大学生、发展大学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才能落到实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明确实践指向。
2.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差异,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人的价值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指个人或社会为满足个体需要、个人发展所做的贡献。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既具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和个人价值,这就要求社会关注、承认和满足生命个体的正当利益诉求,为具体的个人创造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人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满足离不开社会价值的依托,这就要求个人和社会必须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大学生由于家庭、阅历、情商与智商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学习、心理、性格和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可能反映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是成长成才的力量源泉;也可能反映个人的缺点和不足,是发展进步的影响因素。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价值,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注重正确处理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个体性发展的关系,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有机整合,形成多层次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一方面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把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人来考虑,使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诸方面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把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使其具备基本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合格“公民”。
3.切实维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形成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决定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指“对教育者影响具有主观选择性和决定接受状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具体的且有思想的人,没有大学生的充分认可、积极参与和自觉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难以保障。与其主体地位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选择权利,包括对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甚至教育者的选择,这种选择发自内心,却时常表现于无形,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模式的构建,必须尊重、维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探索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要求教育双方地位平等、民主自由、双向互动,教育过程和谐,教育效果良好。首先,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思大学生所想,办大学生所需,大学生的权利得到充分行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使教育双方在心灵交融、情感沟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产生共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外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其次,尊重应把握好分寸,尊重但不能“失重”。在教育内容上,开放但不放任;在教育方式上,鲜活但不失理性;在教育载体上,创新但不猎奇。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不能丧失主导权而被动应对,以教育视野的开放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教育方式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和教育平台的强势性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动权和主导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选择权与教师的主导权互为根据和条件,和谐共振,相得益彰。
4.有效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与现实困难,弘扬务实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崇尚求真务实,力戒虚谈废务,最终落实到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上来。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当下,我国在校大学生呈现诸多新特点: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体,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大学生的问题日渐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网络化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思想的激烈冲突等,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生活、情感和信息等各方面的困惑与压力。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体现。
面对大学生多层面的价值诉求、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基础上,切实把帮助人摆上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切实解决好现实存在的思想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照大学生思想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切实解决好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各种思想问题。二是帮助解决好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大学生诸多思想问题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不切实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各种思想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吸引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实效性较差。大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主要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学校的层面帮助解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这些问题,协调学校予以有效解决,或者帮助大学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5.大力推进专业化和常态化建设,探索高效度的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方式
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休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缘于国际与国内、家庭和社会、主观及客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由诸多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而引发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态,进而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思想偏激与极端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较晚,经验不多,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重点在队伍的专业化和工作的常态化上下功夫。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建立以专业与专职教师为主、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兼职辅导员为辅的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切实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与覆盖面。在常态化建设方面,建立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制度,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中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定期开展集中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追踪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等,使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化和常态化。在此基础上,特别注意帮助入学新生、毕业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言行异常学生等特殊群体及时化解心理危机,消除心理障碍,做到重点群体抓住不放,面上工作科学规范,把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变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正能量。
6.强化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与熊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的真谛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受用一辈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帮助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思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增强自觉、自我和自主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崭新境界。强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重点教给大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应对问题的态度、分析问题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在帮助提高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作用巨大,不可或缺。今后在保证知识性教育的基础上,重在加强能力性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大学生正确立场、科学观点和有效方法的培养。在课程考试安排上,着重考察大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基本能力和行为习惯。教师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教给大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最好采取寓事说理的办法,大学生容易接受,教育效果较好。教给大学生应对问题的态度,重点讲明道理、分析形势、指出思路。人生失意十之八九,坦然面对无常之事。天下之事何所惧,办法总比困难多。教给大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解剖麻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中悟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通过教给大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应对问题的态度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路、能力与习惯。
三、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构建
(一)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内涵
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属性即特点、特征,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和基本的特性,又是事物某方面质的表现。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文化属性是指个体的人、社会团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生产生活的习惯定性,或者说是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阶级或集团的利益而进行的意识形态教育,而意识形态是阶级意志的表达,是文化的特殊部分,属文化范畴,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的一般规律,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均隶属文化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它遵循文化的逻辑,体现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认同、情感的交融和理性的选择的有机统一。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在其结构要素、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成为一种成熟的、常态化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
能够成为一种教育模式,一定有异于其他模式的显著特点。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它的文化特性上。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知识规范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隶属于文化范畴,更要以文化的外在形态予以展现,增强其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载体、活动和手段等,都应赋予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形态,以适应大学生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不断增强的文化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决定了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充分赋予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文化品位,适时展现文化形态,突出彰显文化魅力,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
(二)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提出
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提出了文化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创文化发展繁荣新局面的改革也随之启动。在这一过程中,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内容和形式等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深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面向”“四有”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文化改革建设、促进发展繁荣作了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这是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讨论文化课题。
(三)构建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路径
路径一般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也比喻办事的门路与办法。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背景下,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和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理念到构成要素都体现文化特性,展现文化魅力,成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工作范式。
1.坚持以文“化”人,用先进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念就是思想、观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与策略、思路和措施。做任何事情、干任何事业都需要一定的理念为指导。以零售业为主打的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就是先进理念行为化的成功典型,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在创业伊始他就意识到:沃尔玛要想获得成功,除了为顾客提供低价位的商品之外,还必须超越顾客对优质服务的期望。他倾其毕生精力为此工作理念转化为企业行为而不懈努力。他激励并鼓舞员工,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他所倡导的一切,最终取得了成功,先进的理念引领沃尔玛走向成功之路。虽然山姆先生在1992年就已驾鹤西去,但他的先进理念却一直引领沃尔玛的事业不断拓展。沃尔玛之所以获得今天的成就是源于其初创、坚守并始终践行着的先进企业理念。这样的典型不胜枚举。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样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文化属性,广泛展现文化魅力,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总体部署,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现状和内在需求,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树立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先进理念。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视角来看,其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大学生的文化层次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文化的品质,充满文化的魅力,运用文化的方式,满足文化的需求,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既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着力培养健康完美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和文化性的和谐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凸显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倡导文化渗透、寓教于无形,做到春风化雨、滋兰树蕙;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大力提升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增强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上,根据文化影响的渗透式、深刻化和持久性等特点,构建长效的文化育人新模式。
2.提升文化素养,建设充满文化魅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组织保证,构建文化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充满文化魅力的教师队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对教师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这种文化素养是综合性的,具有高品质、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许多人感叹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做,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文化实力不强、文化魅力不足等主观因素。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范、原大连舰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方永刚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方永刚教授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爱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愿信,其成功之道是对自己所宣传的创新理论坚信不疑,宣传教育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具备能够将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的高超演讲技巧,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和鲜活的教学内容,掌握着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等。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方永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诱人的文化魅力,因而极具感染性和说服力。
四、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和谐”是当代社会的热词。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中共“十八大”报告先后33次提到“和谐”这一概念,并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的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和提升,不仅对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视野。用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内涵
1.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内涵
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审美性、互动性、层次性与协调性等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指教师与大学生在地位、人格、诉求等方面是平等的,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讨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民主的原则和运用民主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健康正确的方向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性,指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美学原则,加入美学因子,运用美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行云流水、入耳入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充分尊重,达到交流探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指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确定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皆得到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学生人性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性,指对教师与大学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等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教育系统本身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形成强大合力,提升教育质量。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平等性、民主性、审美性、互动性、层次性与协调性等的有机统一,是效率高、质量好、运行流畅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
2.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伴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建设应运而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领会和当代中国建设发展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2005年2月19 日,党中央举办和谐社会高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时任党的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2005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二十次集中学习,重点研究和谐社会的问题。六十多位专家走进中南海讲课。2005年3月,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领导人民谋福祉的行动目标。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立体化、全局性的和谐,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提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反映了时代变革的主题,也是自身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自己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外一些执政党执政经验和教训的借鉴。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不能允许不公平现象的长期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其中也蕴含着民主和法治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构建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适时提出并构建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质和内在要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相称的“不和谐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缺少层次性,往往将只有先进分子才能达到的目标,却要求所有大学生普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化,缺少针对性,往往不区分对象,千篇一律,使不少大学生难以理解、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简单化,缺少多样性,往往外部灌输的多、自我修炼的少,知识说教的多、实践体验的少,抽象化的规范多、个性化的指导少,强制性的管教多、人性化的教育少。这些“不和谐”的问题不解决,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难以构建,就会影响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路径
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要围绕“和谐”搞创新,通过创新促“和谐”,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原则、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渠道与载体全方位的和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坚持层次性的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教育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一般按在实施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时间、可能性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普遍性目标和先进性目标、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目标等。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分层目标结构”的概念,意指目标是由总目标到具体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层次复杂的体系,下一级目标往往是实现上一级目标的手段。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各层次教育目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以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是辩证统一的,近期目标应根据远期目标来确定,并服从和服务于远期目标,离开了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同时,远期目标的实现靠一个个具体的近期目标来完成,只有远期目标而没有近期目标,会使人感到难以实现而失却信心,远期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和谐性,关键在于把握好目标的层次性。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依据和围绕党的这个最终目标来确定,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激发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并在奋斗中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在这一总目标下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和先进性目标,确定近期目标、普遍性目标和个人目标等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此基础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普遍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和谐统一。
2.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上坚持诸要素作用的和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和谐运行、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些要素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框架下,用和谐理念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无不贯穿、体现和践行着和谐的理念,即教书与育人的和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和谐、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和谐、教育与管理的和谐、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的和谐。
坚持教书与育人的和谐。教书是高校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也是育人的主要载体,教书与育人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双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需要调动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理论灌输,也需要实践体验,二者不可偏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和谐。大学生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不解决实际问题,由实际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的和谐。学生工作离不开管理,管理也是教育,科学的管理就是有效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开展教育,在教育中加强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的和谐。与时俱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的和谐,挖掘、总结、提炼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在新的时代中加以发扬光大,同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3.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坚持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和谐(www.xing528.com)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远目标明确,要求其教育内容必然是相对系统、稳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内容主要是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的五个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时俱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内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同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系统性、稳定性与开放性、创新性的和谐统一。没有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稳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称其为一门科学,在教育过程中就会缺少“主心骨”和“定心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就会大大削弱。没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因内容的陈旧、僵化而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和谐,必须用科学精神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健康素质的和谐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接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面对社会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社会实际的剖析,既宣讲“真、善、美”,也剖析“假、恶、丑”,摒弃“假、大、空”,提倡“真、活、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两张皮”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容中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4.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和谐
形式是指事物的样子或构造。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逆反期,根据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和谐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其教育形式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和谐,适宜显性的则显性,适宜隐性的则隐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强调正面灌输,表现为内容上突出主旋律、形式上展示大场面等“显性”的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单纯的“显性”方式极易使大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佳,而日常制度规范、师德垂范、集体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以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位大学生,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间接传递给大学生教育信息的方式,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充分发挥主渠道“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大力开展“隐性”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5.在思想政治教育双边关系上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和谐
主导是指统领、推动全局发展。主导性是指能够统领、推动全局发展的性能或性质。教师以其地位、学识、职责、工作性质等决定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性。主体一般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则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不可能在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需要从外部“灌输”进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正成为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经过主体的选择和确认,形成坚定的自我行为理念,内化为个人的品行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具有主观能动性,其态度、能力、素质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作为“内因”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体性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与大学生的双边活动,需要调动教师与大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和谐发挥,二者不可偏废,否则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难以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明确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目标指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内容的多样化中凸显主旋律的科学性、真理性,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认知和行为习惯。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大学生实际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按既定方向健康有效地进行。在教育方式上,主动采撷能够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科技成果,主动采取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想在大学生所想之前,做在大学生所欲之前,牢牢掌握教育主动权,避免处处被动、疲于应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尊重,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工作理念。在提高“灌输”艺术魅力的同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大学生的主体性的把握应和谐、有度。在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目标的引领作用,兼顾大学生群体层次性特点和普遍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宽领域与多样化中凸显高品位弘扬主旋律;坚持充满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灌输”,探索平等性、互动型、探讨式的教育新模式。在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坚持尊重但不“失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开放但不放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鲜活但不失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上,创新但不猎奇。
6.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坚持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和谐
“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一般指过去式。“现代”指现在这个时代。“传统”相对的一面是“现代”。“手段”这里指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措施。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传统的手段与现代的技术都是具体措施,没有好坏高低之分,检验的标准在于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和谐,就是挖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发扬光大,同时根据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地采取最新、最现代的技术与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继承传统应注意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坚持创新旨在有效,不为创新而创新。
坚持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和谐,做到有效的传统手段不放弃,并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同时紧跟时代潮流、追踪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以能够利用的最新科技成果为手段和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说理教育法、集体宣讲法、个别谈心法、典型示范法、环境熏陶法、实践锻炼法等。
7.在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上坚持各类教育的和谐
“渠道”原指在河、湖或水库周围开挖的排灌水道,引申比喻门路或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丰富而广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心理咨询、寓思想教育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党团组织班级的作用等。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还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用和谐理念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渠道正常发挥作用,也需要多条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在高校内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应坚持主渠道畅通,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心理咨询、寓思想教育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党团组织班级的作用等渠道各得其所,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现代社会是开放的世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实施开放性教育,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渠道的匹配性和谐。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最早的并持续一生的重要教育场所,社会是一本必须翻阅的“无字书”,是复杂多变的大课堂。它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不能截然分开,而应和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高校积极主动建立与家庭相互沟通的渠道,同时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努力建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学生家庭积极配合、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中共“十八大”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强劲动力与重要保证。“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把民主的原则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双边教育活动,需要教育者和大学生两者积极主动与和谐共鸣。在牢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的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选择权,有效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积极性,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内涵
1.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内涵
民主具有本质的内涵和原则。“民主”一词是由希腊语的“人民”和“统治或权威”等词演变而来,本意是“人民的统治”。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用来指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有成果。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其推进实现往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2005年,我国第一个民主白皮书开宗明义:“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2007年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提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保证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民主的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民主不仅是多数人的统治,还必须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自由原则,民主应与自由相结合,保护个人的合法自由;多元原则,与民主社会相配套的是多样化的客观现实与人类需求;法治原则,为了捍卫民主,必须实行法治,为了严格法治,必须实行民主。
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民主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外在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与大学生的双边活动,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将平等、自由、多元和法治原则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和体现民主的精神与理念,进而有效地提升“教育力”和教育质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在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点和核心,没有教育双方地位的实质性平等,就不可能有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尽管这种权利有时以隐性的形式展现,但如果忽视、扼杀大学生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没有大学生的内心认可和真心参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即教育目标是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结合,教育内容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结合,教育方式是主渠道与多渠道的结合,教育评价是基本评价与多层面评价的结合。多元化特征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缺少现实性、针对性和吸引力而效率低下。
民主与法治是双胞胎,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也离不开民主。依法治国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国策,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战略,法治化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法治化是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它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前提,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契合,教育的内容与程序规范、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充分体现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关键是承认教师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由此带来的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权与选择权,落实平等、自由、多元与法治等民主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普遍运用。
2.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提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自觉参与都不可或缺,而且作为内因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是由教育者与大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而共同完成的,其中教育者主导权的牢牢把握、积极引导是重要的外部条件,而大学生选择权的充分尊重、积极内化是关键、是根本,任何孤立地片面强调单方面的权利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又不能丧失主导权而被动应对,应以教育视野的开放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教育方式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和教育平台的强势性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既要牢牢把握教育主导权,又不能兼顾大学生的选择需求,使教育内容必须经过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卓有成效。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以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为前提,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以不妨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为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权与主导权互为根据和条件,和谐共振,相得益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中共“十八大”精神是提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的行动指南。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协调中创新发展。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时代要求。
教育对象思想的时代特点是提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淀,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观念等大大增强,一言以蔽之是民主意识的增强。这些观念意识的增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的历史进步,是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这些变化,使纯粹地依靠指令性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而无法把教育内容渗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适时提出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民主的理念与机制,符合大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从心理上完全接纳教育内容与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保护和培养他们新时代非常需要的民主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吁求
1.教师与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吁求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双边活动决定了教师和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权和选择权的尊重与行使。主导权与选择权本是教育双方应有的能动的权利,教师的主导权与大学生的选择权的和谐运用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休戚相关,教师与大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然是民主式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权,发挥主导作用,坚持“灌输”原则。灌输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传播到社会成员中去,引导他们确立与一定阶段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灌输是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一条重要途径,现代无产阶级会自发地倾向社会主义,但不能自发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且工人运动极易受到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极易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抱有幻想,强调主动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占领,对工农群众开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抵制、批判各种有害的社会思潮。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灌输理论。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只能是“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从宏观上看,灌输理论是一种理论形态,从微观上看,灌输是指用外在的知识、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的一种教育原则。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灌输是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建党和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功经验和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中,各种信息潮涌而来,他们的思想状态趋向开放化、多维化与独立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思潮交锋中,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较量始终存在。按照教育生态法则,意识形态阵地如果不用先进思想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强烈的灌输思想和占领意识,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主动去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向大学生系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牢牢把握话语权、主动权与主导权。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关键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导向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形成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和凝聚学生的教育合力,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树立共同理想、具备时代精神、振奋民族精神、遵法纪讲道德、促进全面自由发展。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行使自主权利。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选择权。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发生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这一规律。
改革开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多变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他们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判断与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双边活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根本依据。
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除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可信度以及教育艺术和教育魅力外,关键是要尊重、理解和关心大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双方在心灵交融、情感沟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产生共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外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形成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构建民主式的教育模式
民主、平等、自由、多元和法治等原则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然而民主视野下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现实当中“师道尊严”严重异化为师生人格上的不平等、教与学的不对等。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是教师身份出现权威绝对化倾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俯视”与“仰视”的滥位,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学生认可的密友、挚友和诤友,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单向性、强制性的“灌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二是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些大学生不喜欢的教育方式、枯燥内容往往“被强加”。三是教育内容往往是灌输结论性的东西,没有纵横向的比较和深层次的剖析。教育方式总体上是“灌输式”的,缺少常态化的互动和创新性的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仍然存在着答案“标准化”的现象,缺乏有效考查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大学生不愿意学、不愿意考的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破的重点。四是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强加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冷爆力”现象并不鲜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私密得不到保护等时有发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薄弱环节往往是工作突破的关键环节。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改革的重点,是工作的突破口,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路径
1.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形成以民主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原则和标准、动力和依靠、目标和归宿。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就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要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充分关心、了解、理解、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充分认识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抗的,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尊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心理变化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
(2)树立改革开放的理念,广泛汲取人类文明成果
改革开放是一个普适的办学理念。国外大学在办学的“开放性”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担任校长的查尔斯·范海斯顺应当时威斯康星州的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型的社会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开门办学理念,让教师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到工人、农民中去,学校的实验室、教师也随时为工人农民开放。他的那句“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的名言生动地诠释了威斯康星大学“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一开放办学理念。这个后来被学术界誉为“威斯康星思想”的大学开放理念使威斯康星大学由原本规模很小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改革开放的理念,就是在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上,要有放眼世界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民主办学、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早,经验成熟,当然也有教训和糟粕。
作为后起者,应实行拿来主义,对西方发达国家在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的成熟经验予以学习借鉴。作为后起者,还应虚怀若谷,对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先行者,我们最需要的不是说三道四,而是虚心学习,正像孔子曾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树立双主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主导权与选择权的关系
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决定了必须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权和选择权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构建民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树立双主体理念,切实践行双主体理念,充分尊重教师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尊重教师的主导权,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动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规范可控、健康有效的科学轨道上运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顺利实现。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权、自主权得到有效行使,使教育模式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充分调动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2.主导但不“独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环境中牢牢把握主导权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目标的引领作用,兼顾大学生群体层次性特点和普遍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与此相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有层次性的。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营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又要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新务实。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养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崇高目标,积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多数大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文明修养、人际关系良好,国家和民族意识、社会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较强,具备社会主义道德观和共同理想的合格公民。
坚持把法治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内容,把法治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由于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无法解决教育者本身因为理解和领会教育内容方面出现的狭隘,无法解决教育本身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导致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协调;效果评估容易陷入形式化,而脱离科学评估。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逻辑。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法制化是很有必要的。”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这些仍需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还需走很远的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法治化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有效开展、科学评价提供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属意识形态教育,教育目标的阶级性、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教育方式的主导性、教育评价的指向性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以法的形式将这些要求常态化,才能形成强制性与习惯性,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多种思潮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得到巨大解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对那些对大学生有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放任自流,需要从法治化的层面上建立一种“思想过滤系统”。
3.尊重但不“失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样化的引导中体现选择权
(1)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开放但不放任
开放性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点。“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受世界高等教育、跨国大众传媒等构成的全球范围文化交流的影响,无时不在高雅和低俗、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互相交汇、碰撞、渗透的多元文化冲突中变革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可能是封闭性的世外桃源,其教育内容必然是与时代环境相适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构建开放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是适应开放性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凸显高等教育的人学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构建开放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要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人,其教育内容应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应“面向世界”,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的前提下,不断汲取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为我所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世界性的视野,以保持不断更新和旺盛的生命力。开放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有前瞻性,体现在“面向未来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并不断促进学生实现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未来、拥有未来”。在构建开放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做到开放但不放任,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结合、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始终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与时俱进地不断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始终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在教给大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一些腐朽的、没落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不能放任其自由传播,而适当予以屏蔽,做到始终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动权和主导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正能量。
(2)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鲜活却不失理性
鲜活是指新鲜生动的意思。大学生是充满好奇和热情的社会群体,适应大学生群体的这种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生动活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方式,才能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互联网、QQ、微信等,是大学生喜爱的情感交流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喜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各类课程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引导性、渗透性等特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具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持生动活泼、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不能削弱,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丢掉。这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保持传统性、系统性、灌输性的同时,应在增强鲜活性上下工夫,特别是在互动性、时代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上,创新但不猎奇
载体是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承载知识或信息的新载体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改善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大学生好奇、热情,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往往是新科技发展成果最新的接触者、了解者和受益者。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源,创新是大学生的爱好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青年大学生,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紧跟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不适应大学生的时代要求,必将以陈旧的形象而失去青年大学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的规律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服务,其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都要围绕最终目标,服务最终目标,实现最终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创新教育载体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主动适应但不过分迎合大学生,重教育形式但不唯形式搞形式主义,创新教育载体但不为创新而猎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创新载体的过程中,如果不把重点放在内涵发展上,为创新而猎奇,为形象而搞形式,就会大打折扣、不会持久。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跟踪现代科技发展轨迹,尽早掌握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熟知大学生关注热点,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现代科技成果的密切联系,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坚持求真务实,使教育内容与教育载体有机结合。坚持匹配性,把适合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手段、创新活动作为教育载体,不搞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坚持隐蔽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创新载体中,不搞硬性灌输、强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