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是一个包含若干过程环节、阶段的复杂系统。从思维的内容看,它是从党的思想路线出发,以对学生进行考查为起点而进行的概念系列的推演;从思维形态的方面考察,它是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及其相关思维方法的艺术,两者的纵横交叉和有机的融合,就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是思维科学与逻辑科学的相关模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种有机融合的深度,取决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它的核心理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广度与深度,以及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紧密程度相连,也与思想工作者对思维科学、逻辑科学的掌握直接相关。因此,构建出一个真正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总模式,就必须以下面的三个条件为前提:
1.必须对情感思维模式中的动作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模式的内容与方法,它们具有的个性特征以及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的价值有基本的了解。
这样,在构建“总模式”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恰当的定位,否则,这些本来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自己贡献的思维模式,就可能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导致总模式即使构建起来,我们也不会真正地使用它们。
2.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核心理念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知道它们各自的丰富内容,了解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深知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真谛,对于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大学生未来是否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根本,同时也是他们具有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潜力是否得以充分释放的关键。对此,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为过,而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3.必须具有将思维科学、逻辑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共同包含的丰富内容有机融合的技巧和技能懂得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何时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何时需要感情投入;何时需要创新思维的参与,应该说,这些都是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他们发生作用的位置,以及发生作用的阶段或时间点。
如果我们在这三个方面有了必要的思想准备,那么,构建并自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总模式,就会胸有成竹,做或用都相对容易。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诠释
1.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主体与客体,是确定一种思维模式性质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主体,即某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由某个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独实施的。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一的谈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从始至终由某一个人来完成的授课和组织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包括集体决策、讨论之后,由某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来独立实施的情况。
二是集体主体或者群体主体,则是指某项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由一个集体或群体既合作又分工而共同实施的。如辩论中的甲、乙方,就是由若干辩手、领导、指导教师等既合作、又分工来完成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主体,必须有个共同的主体思想;参与工作的成员,必须精诚团结,既不可以离开共同的主题任意进行发挥,又要在遵守共同的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随机应变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对象。它也包括个体客体与群体客体。但无论个体客体还是群体客体,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都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前做到思想完全放松,而不是使其思想绷得过紧。否则,思维客体可能会产生恐惧或拒斥心理。
(2)应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包容和对客体的关爱,解除客体的顾虑,并建立起主客体的相互信任。
(3)主体与客体的谈话,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主体发表的意见,如果客体感到有误或不符事实,应该允许客体的申辩,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显示:主体既勇于坚持真理,又敢于修正错误。
在主体和客体上,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里,必须遵循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主体要循循善诱,不可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客体,而只能以充分说理、自己的示范来启发客体的觉悟、让真理像春天的和风细雨,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客体的内在的理念。即便是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刑律的客体,也不应该挖苦、讽刺与羞辱,而应该给他体面与尊严。
2.在模式构建图里,由于思维的元素极其丰富,因而没有将其所有的内容都表现出来。它只是为学习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如何进行创新的思维空框,它的起点、过程与终点,以及周而复始的反复不断认识的过程。
3.在上述模式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表现出一种螺旋式的相互交叉的关系,由此形成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相互交融而成的一条主轴,这条主轴贯彻于整个过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只是我们必须明白,思维形式与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或核心价值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各种具体的思维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它们发生的作用,其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在考察思维客体的初期,情感思维里的动作思维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思想或问题的基本状况,同时,创新思维中的直觉思维也会启动,对于通过跟、耳等感觉器官观察到的情况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就会依据思维主体以往的经验得出某种直观的感悟,这时,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价值理论就会作为思考的标尺或参照系,发现问题所在。而有了问题之后,我们通过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立体思维进行逻辑的和理论的分析,进一步判定这些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能比较准确地确定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针对性、目的性、方向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与其中的思维模式,往往有情感思维、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而这三种思维形式下面又各有三种具体的思维形式,内容极其丰富。在各个工作阶段,究竟主要使用一种思维模式,还是两种以上模式,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会因人而异,从理论上很难说得泾渭分明,只有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地比较、摸索与总结,才会找出其适合自己的规律性。同样,关于思维客体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究竟存在什么地方?谁是主要、谁是次要?也有个实践、摸索的过程。
4.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各种思维形式与方法呈现出来的强弱是有区别的,强,我们用“+”表示,弱,我们用“-”表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维形态中的各种思维模式、方法如何有机地结合,这要以思维主体对于思维形态、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熟悉程度和应用的技能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更有一个实践的过程。当各种思维形态、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掌握、自觉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便可以根据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的应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有效也就有了方法论的保证。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核心价值理念,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的必然联系,甚至可以说具有一种因果的关系。例如,由一个人的世界观可以大体推断他的政治观;而由一个人的政治观可以大体推断他的人生观;由一个人的人生观可以大体推断他的价值观;由一个人的价值观可以大体推断他的道德观。由此,可以大体判定他的人际交往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样,我们前面提到的关于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18种意识,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一个人树立了把大家即国家作为自己首要家园的意识,他就必然热爱自己的国家,愿意为了国家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会忧民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精忠报国,因此,如果自觉地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意识”,他也就必然地树立相应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公共意识、参与意识、纳税意识、文明意识等。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反映着一种规律性的进程,具有普遍性的品质。但是,由此概括出来的思维客体的思想政治品质或素质的结论,则是因人而异的。不懂得这点,科学的模式也会成为僵化的教条。
6.如前所述,党的核心价值理念,18种公民意识具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这些核心价值理念或公民意识理念,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人是具有智慧的动物,真实的思想与行动之间有时不但没有同一性、一致性,甚至与其相悖。有时,一个人的世界观是正确的,其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一脉相承的,而其公民意识也是与之相匹配的,这种人应该说,他的思想与行动、言与行、表和里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正直的人、追求进步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品质。他尊重事实、忠诚老实,在事实面前,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对真理满腔热情,对谎言疾恶如仇,是就是,非就非,决不口是心非,阿谀奉承。
有时,有的人世界观说得过去,理论上言谈起来,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他心里却有一个阴暗的世界,在行动上,做的与说的往往呈现尖锐的矛盾。例如,在政治观上,在公共的场合,在讨论问题时,他可以肯定甚至赞扬我们的现实,但实际上,他崇尚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为那里的一切都比我们的制度好;在人生观上,他表面不说,实际上是信奉“凡人都是自私的,纯粹地为着别人都是虚伪的”;在价值观上,他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而且也是每一个人实际追求的目的;至于道德观上,他满足于我不会去损害别人,别人也不要来麻烦自己就足矣。这就说明,一面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两面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情况都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培养一面人,把两面人转化为一面人,人人都表里如一,忠信仁爱、童叟无欺、互助互爱。
7.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那是由客体到感觉,又由感觉到理性思维的阶段,不同的学生个体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肯定会存在气质、个性、品格、交际、知识结构、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异,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个体或者群体,随着理论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随着个人、群体自我要求、努力的不同,那也会使他们思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学生或群体,思想面貌、学习风气,同学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积极、奋发、向上,会越来越强;但也一些同学或群体,由于来自社会、网络、学校的负面影响,使得个别同学消沉起来;个别学生群体产生消极心态,学生群体帮派林立、班风涣散、歪风邪气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针对个别学生和个别学生群体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思维模式及其方法,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应当着重世界观的教育,但也不能千篇一律都是这样,有时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人生观或价值观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当针对这个学生和学生群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最突出的问题,设计出针对性强、说理性强、对比性强、危害性严重的事实与道理,满怀关爱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促使其思想发生良性的变化,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短、中、长期的目标。按照事物的辩证法和辩证思维的理念,学生与学生群体的思想必然是不断变化的,工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定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现象。我们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来制定并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或教学方案。
8.对于每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1)由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组成具有权威性的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由职能部门的领导、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组成,被评估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则应采取回避的态度,然后评估小组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抽样谈话,继而对意见进行分类、数量统计与定性分析。
(2)分别与学生、学生干部、督学教师举办座谈会,听取他们对评估教师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客观分析。
(3)根据评估的要求,制作的逻辑性、关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评价与打分等方面内容的问卷,发放给有关的学生以及同一专业的教师、督学人员,最后通过评估小组的分析综合,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总体性的评估结论。
9.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是封闭的、固定的,其实不然,在本质上,它是开放的、螺旋式的不断发展上升的,上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成,同时又是下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始。所以,绝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视为一种僵化的、永无变化的模式,相反,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定会一次比一次用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释放出新的活力,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的青春与持久的效率。
10.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将情感思维分模式、理性思维分模式、创新思维分模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而构建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轴的,使其情理兼融、声情并茂的新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引导我们自觉地提高情感思维、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的能力与艺术。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维科学、逻辑学、创新科学乃至修辞学、姿势(身体)语言学的交叉,以理论思维及其逻辑规律和党的思想路线、核心价值理论为主轴,其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其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形式及其方法,总的来说是辅助性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也可以成为主要的思维工具,甚至发生决定性作用。例如,动作思维与姿势语言,在思维主体调查或观察思维客体、借以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时,就起着主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没有动作思维提供的理论和观察艺术,我们就难以获得进行理论思维的基础性的感性材料,而没有这些基础性的材料,我们的理论思维、抽象与辩证的概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但是当我要对感性的材料进行理论加工的时候,除了理论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的主导性、支配性的作用外,意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中的想象、直觉与灵感,也会出来帮助理论思维完成对思维客体的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实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因此,在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以后,还需要经历一个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的历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真正知识,并逐步完成由不自觉、感觉不好到自觉的、感觉好用的转变,从而轻车熟路地指导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与总模式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基石,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三种重要的关系:
1.局部与整体关系
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模式都属于局部,是构成思维总模式的组成部分。虽然各种分模式的自身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容,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重要的作用,例如,情感思维始终是理性思维的“伴侣”,在不需要它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主导思想的身旁,一旦需要它的时候,它不是给学生带来欢笑,就是让学生陷入沉思,甚至悲痛。又如理性思维,它一生来就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服务的,因为它总是教导我们,教学、科研,必须先有一条正确的思路,这条正确的思路,要求讲课、写文章、做事情,必须主题明确,论据必须能够充分说明主题;论据可以生动、有趣,但不能与主题无关,论据与论题组织起来,务必要像连锁推理那样,一环紧扣一环,组织严密,天衣无缝,强大的逻辑组织力、表达力不是让你完全吸引,就是被它完全说服。再如辩证思维模式,它像你的思维中的精灵,告诉你,不论对什么事物,都不要做绝对的武断,要看到,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由于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所限,都既有它的优势,又会有它的不足。百分之百的、绝对正确的真理是没有的,正因为这样,一些被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过境迁,原来被神化的、碰不得的理论,终于被触动,被人发现他存在瑕疵。你们看,这些思维模式的内容不是很丰富吗?它们作为思维的工具,不是很有用吗?
而且,它所有内容连同它的模式本身,也都进驻了思维的总模式中,成了思维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要它独立出来,被人当作一个独立认识的客体,它就是思维总模式的局部,思维总模式则是思维的整体或全局。思维的整体或全局或思维的部分或局部具有什么性质呢?可以说:整体包含着部分,部分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整体具有的性质,部分未必具有,但个体具有的性质,整体一定会具有。例如,脚是人的局部,局部具有的属性,整体也一定具有(但要限定脚是脚的主人),而整体有的,局部未必也有。例如,某人常头疼,它是发生在头上,这个人头会难受,但他的手或脚未必也难受。
2.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什么是分析?分析是一种哲学的或思维的方法,其任务是对组成某个事物的各种要素或阶段进行分别深入的研究,这些要素或阶段是思维从某一事物或过程中分解或剥离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地认识这些要素或阶段。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要素或模块暂时分解独立出来,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它们的本质、它们的内容、它们的方法以及它们的细节。我们如果不了解情感思维模式的细节,就可能不会了解情感思维中的眼睛,面部表情显现中的神奇的作用,我们也就不懂得一个人的肢体的不同方式,可以反映着复杂的内心情感,因而错失了解开他的心灵奥秘的机会。我们如果不将理性思维从思维总模式中独立或分解出来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就不会深入具体地了解理性思维中的逻辑思维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而有效的组织和表达思想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逻辑规律的引导下,做得有规有矩,思想严密,论证充分,令人心悦诚服。如果不将思维总模式中的创新思维分解或独立出来,去了解创新思维必备的个人素质,了解创新思维常用的形式与手段,如联想、直觉、灵感、顿悟、逆向思维等,我们对于创新思维内容的理解或认识几乎为零,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创新思维方面做些什么,或者做得盲目与艰难。哲学家们提醒我们,如果不去对某事组成的模式或要素进行细节上的也就是对它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把握,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了对整体或过程研究的基础,我们只有事先对于组成整体的各种要素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才能对其整体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正确地认识思维的对象。由此可见,思维是综合的基础,从时间段说,它应在进行综合之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分模式与思维总模式的关系看,先把情感思维分模式、理性思维分模式、创新思维分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总模式中分解出来或独立出去,并加以研究,正是科学的、哲学的方法在思维科学上的运用,其目的是为随后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人们知道,这些思维的分模式具有多么丰富的内涵。
综合是与分析对应的哲学的或逻辑的方法,它们的哲学性质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综合就是将经过分析或研究的要素,按照它们本来固有的联系结合起来,因而组成一个有机体的思维过程:根据关于综合的上述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体,这个思维综合体,是一个依其思想政治教育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而进入思维总模式的。在思维总模式这个综合体中,它们并非是没有内容的一些空壳,而是带有丰富内容的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轮到谁起作用时,谁就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尽职尽责地服务。有时候,情感思维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显神威,或时而又是理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大唱主角,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叫你迅速转换思维视角,学会临场发挥、灵机应变;在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之后,自主地进行理论上的或方法上的创新。综合的结果,并非只是一个空壳,而是充满逻辑的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各种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绝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依据工作需要的一个有机的整合。
在分别对情感思维、理性思维、创新思维进行了层层剥离式的研究之后,我们又重新依据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之间主导与被主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重新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因而这个整体不是空壳,而是内核,不是外在的综合,而是本质的综合。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的提高,拥有更加强大的认识能力与组织能力。
3.简单与复杂的关系
简单的也叫简单性的,指的是简单的事物或简单的思维状态,具有单一性、孤立性的特征,在其内部,系统相对要少,在其外部,联系不多,因而是一种孤单的或少有联系的存在;复杂的也叫复杂性的,指的是复杂的事物或复杂的思维状态,在它的内部,相对而言具有较多的系统,在它的外部,与周边的其他事物存在纵横交错的联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与思维总模式”这两个概念中,哪个是简单的事物,哪个是复杂的事物呢?按照前面阐明的规定,“思维分模式”如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模式尽管也是一个系统或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或体系相对于总模式而言要小,它们与周边其他事物的联系也相对不多,所以看作简单的事物较为适宜;而思维总模式则不同,在它内部,不但包含了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模式的全部内容,而且又引申出了如何处理三者的相互关系的内容,它们在思维过程中,如何为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如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等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值得我们去长期的思考与研究。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简单的与复杂的事物存在着四个不同的显著的特点,了解它们,对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相互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一,简单性思维的特点之一是连续的、无断裂性的,而是按其逻辑要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它不允许一个思维过程不断地跳跃,而是要求首尾一贯、环环紧扣。复杂的事物或复杂性思维,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变量与随机性,因而认为现实中各种复杂事物或复杂系统的运动不是连续的,是可以突然中断、突变与飞跃的。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来说,它的内涵中包括了三个自身就已形成庞大系统、有着很多子系统的学科群,如情感思维模式系统中,就包含了三个子系统;理性思维模式系统也是如此;创新思维模式系统也包含智力支持系统和非智力支持系统。这些内容究竟怎样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究竟怎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内化为学生自立、自强、自爱、自信的要求,这绝不是通过笔直的线性教育方式就可以实现的。
其二,简单的思想或思维具有确定性或必然性的特征,只要遵循了相关的规律和推理的要求,满足了由前提到结论的相关规定,结论的得出就具有必然性质,将这种逻辑思维(即通常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加以推广,就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决定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实践这种思维模式是无可指责的,但要人人在一个早晨都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手,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我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研究复杂事物——思维总模式,怎样使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的、易于我们控制的局面。例如,提高学生听课的出勤率,减少心理障碍者的出现,为贫困生减压而使他们自信、有体面、有尊严地学习,等等。
其三,简单的思维认为,凡事都是可以预见的。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形式逻辑创立以来就是这么认为。按照这种逻辑的要求,思维中只要是逻辑的前提真实、推理的形式有效,我们对于未来的推断就是必然正确的。所以,人们又把这种逻辑称为必然的逻辑。毛泽东把它推广到观察历史变局的问题上去,认为当你了解了历史的过去,你就可以了解历史的现在,当你了解了历史的现在,你也就可以了解历史的未来。
这种推论,可以视作线性思维预见未来的经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预言家了!但严酷的现实是,今天的现实并非昨天的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更多的新的品质、元素的螺旋式上升。
复杂的思维则明确认为:我们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可预知的。我们每天的天气预报,尽管使用了卫星等高端设备,还是老有错报、误判发生,更不用说对未来的预知有百分之百的正确了。《复杂思维:自觉的科学》的作者莫兰指出:未来并非过去的继续,而是一系列的、不连续的事件;未来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未来不是历史的简单延长线。承认事物发展历史的不连续性,并设法去适应它,调整它,我们才有机会在21世纪生存下来并获得成功。因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复杂的思维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不能期望一种新的办法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反,我们有不同的学生,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肯定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绝不可以有了今天的成功就可以一劳永逸。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模块
模块是指用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材料或元素,通过对这些材料或元素的使用,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鲜明地呈现在平面之上。
1.思维模式的模块
(1)情感思维模式的模块。主要包括:动作思维模块、意象思维模块、形象思维模块。
(2)理性思维模式的模块。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模块、辩证思维模块、立体思维模块。
(3)创新思维模式的模块。主要包括:联想思维模块、直觉思维模块、灵感思维模块。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模块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五)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流程
流程是指什么?从字面的意义看,它就是水流经过的历程。如长江,从青藏高原起源,途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1省而流入东海,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流程”,不是这种含义,而是指设备生产、企业管理中的专用名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大凡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按一定的规矩来做,并且使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按照生产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来做,才可达到目的,否则,杂乱无章,产品质量就没有保证,弄不好还会出安全事故。那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流程”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回答,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构建流程是指在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程序或步骤,也就是构建过程的相对客观与合理的次序。对此,我们有如下认识:
1.确定起点与终点
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起点,当然是高校里的大学生。由于师与生是一对矛盾,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思维客体是大学生,那么,根据逻辑就必然可以推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维的主体。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大学的行政化过于强势了,这对办好学校不利,应当坚定地贯彻大学以学生为主、以学术为主、以校友为主的思想。真要贯彻这一主张,是否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呢?以我个人的看法,实际上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看法,前者是讲学校在总体上应该以谁为主或以谁为中心的问题,这是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中心问题。要把学生培养为业务一流、政治合格的人才,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各个部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这个中心,做到教职员工的工作直接地或间接的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至于教师的主体性的问题,只要目前这种系统讲授知识的局面继续存在,以教师为主体(讲课)就不会改变,而这种情况并不否认学生也可以是另外一种主体,即课堂讲课内容接受的主体,因为学生这个主体,存在着智力、记忆力、知识面、兴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反映在每个同学身上,这些主体接受来自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大不一样的。
2.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主轴
所谓思想政治思维总模式的主轴,就是在这个总模式中,它应该是挑大梁的,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准确地说,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质:其一,它应当是处于这个模式的中心,其他的要素或模块,都是为它服务的;其二,它应当成为这种模式的本质,由于它的需要,其他模块才有用武之地,并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位置;其三,它应当对整个模式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决定的作用。
在思维总模式中,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模块都有担当主轴的可能,只要它们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但事实上,在所有模块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是处于引领、指挥的位置,其他的模块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宣传与传播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决定了思维总模式的特殊本质,因此才有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区分;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模块与总模式中其他的思维模块是被服务与服务的关系,即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模式融入总模式当中,就是来当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服务员并为其服务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则是被服务的。
3.确定思维模块在总模式中的势能
所谓势能,就是情感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身力量的强弱。根据我的初步了解,三种思维模式发生作用的地点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发出的频率的多少也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是基本概念、命题的严密的逻辑推演。在这种背景下,理性思维模式自然是一马当先,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动,它就紧紧地跟了上来,让头脑里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都动了起来,并且拿出十八般武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出谋划策,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久,理性思维模式就伴随多久。
在拟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中,我们将用“+”表示作用的强度,亦即势能的强度,用“-”表示作用“弱度”,即势能的弱度。
4.模式构建
依据以上三个步骤把工作做好,再按一定原则进行操作,将上述提到的符号与连线把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与情感、理性、创新思维分模式组织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总模式。
(六)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总模式,是思维形态、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工作的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其中,辩证法和由辩证法派生的辩证思维,在形成这一总模式中.具有支配的、导航性的关键作用,因为只有以辩证思维作为构建模式的灵魂,模式中的各种元素才会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才会使这种模式成为鲜活的模式,并能解决构建中的各种难题,而且,辩证思维自身及其他的方法,就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模式的根本的或核心的元素。因此,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辩证统一的原则
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人类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两大思维形态,由此形成人类的情商与智商。它既是人类个体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把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融合起来而形成的情理交融的思维方法,是有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口头的语言与形体的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往来和思想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一种是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另一种是通过形体的各种姿势或动作的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中,特别是人的眼睛,眼神和恰如其分的手势,可以大大强化说话的感染力。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使自己的思想观点为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生动流畅的语言,同时还要善于适当应用面部的表情、会说话的眼睛,以及有力的手势来强化自己思想的表达,列宁的讲演之所以会打动人心、像“万能的触角”,紧紧地吸引住观众,除了他的思想的深邃之外,还与他生动的面部表情有关。
(2)将抽象的思维与形象、具体的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并无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一经产生,就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渗透与转化。从抽象思维来看,作为它的理论体系——传统的逻辑科学,尽管它的规律、具体规则的制定,一些逻辑方法的应用,主要都是为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服务的,然而,一些逻辑规律、规则以及逻辑方法的巧妙设计,也有增加语言思想生动幽默的作用。例如,有人在批评20世纪“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的毛病时,举了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个南瓜如地球,
瓜秧长在山上头。
把它架在大西洋,
世界又多一个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把这种“大跃进”的文艺作品宣读之后,请同学们回答这首诗要想说明什么?存在着什么问题?同学们多数的回答是:“有气魄”“是吹牛”,但对它违反科学、不讲逻辑却没有一个人能指出来。南瓜本身已同地球一样大了,瓜秧却是长在山头上的小苗,能承受得住吗?一个同地球一样大的南瓜,如何可以架在大西洋这个地球的小小局部,世界明明多了一个地球,怎么说是多了一个洲呢?小诗自然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敢说敢干,但它不讲科学、不讲逻辑、前后自相矛盾,令人啼笑皆非。
众所周知,科学的、具体的、亦即辩证的概念是用来论证自然、社会与思维的抽象理论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可以变成形象的手段。例如,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文学知识丰富,逻辑学中的类比、修辞学中的比喻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妙笔生辉。毛泽东讲到人类的肉眼是有局限性的,必须使用辅助的工具以弥补人眼的不足,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望远眼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与显微镜是人类用来扩大自己视野的科学仪器,在这里,毛泽东借用这两个科学概念来比喻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功能,便使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了形象化、具体化的东西,效果自然迥异。
从形象思维来看,形象思维的形式及其方法,固然是为文学艺术思维塑造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服务的。在小说、诗歌、音乐、电影、戏曲、舞蹈的创作中,普遍的起着作用,但是,它对理论思维生动地论述或表达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为了说明反动派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观点时,就不是进行纯粹理论的论证,而是借用古希腊的一则《农夫与蛇》的故事来说明的,这不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了,而且有利于永久性的记忆。一个诗人,曾用以下诗歌来描写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张志新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品质。
你不是
被抽打的陀螺,
不会在皮鞭下旋转。
你不是
大海中的卵石
不会被潮水磨得光圆。
你不是
原野上的风车,
逆风转不动你的轮盘。
然而,这三段诗歌,同时也是三个典型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就是说,它同时也是逻辑的。只有被抽打的陀螺,才会在皮鞭下旋转(被省略)你不是被抽打的陀螺所以,你不会在皮鞭下旋转(其他两段推理形式与此类似,此处省略)。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抽象的与形象的或具体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务必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觉地结合起来。
人是世间一切事物中最为宝贵的。在各项工作中,做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增强广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共识与凝聚力的前提。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说理。就是要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说清说透,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个人的命运与前途结合起来,说明两者的内在关系和必然关系,本质上是促进社会发展、把握历史潮流的根本性问题。二是感化或动情。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阶级性或政治倾向性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当满腔热情地去做,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要使别人爱之,先要自己真爱,才能满怀深情地把它做好。在讲道理的时候,要充满阶级感情的陈述,要对学生充满了亲情,面对原则、大是大非的时候,要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就是对,非就是非。例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制度、放任的自由主义、极端的民主并非十全十美,恰恰是因为这些东西而使它们陷入了当前的深刻的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有序化的自由和民主,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实行宏观调控,我们就可以比资本主义制度做得更好、更优胜!光讲大道理,干巴巴,毫无感情,不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引人入胜,也不可能使主体与客体的思想发生共鸣。只有感情的投入,而没有旗帜鲜明的理论观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就不会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等等,就不会在学生心里生根。
2.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要遵循的第二条原则,就是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原则性的要求是传统形式逻辑即抽象思维规律的本质性要求,也是形式逻辑同一律的要求的间接反映。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即思维客体来说,他在思想政治修养方面,在个人理想、人生价值、道德取向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必须坚持原则,不可以既认为有这个问题,又认为没有这个问题,自打嘴巴,互相矛盾,否则,我们就无所适从,无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或教育,也会丧失应有的立场。
(2)对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思维过程来说,它的思考方向、思考目标必须具有确定性、单一定向性的特征,这是原则性的要求,是不可动摇的。换句话说,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时,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个课题的研究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确定的研究中心。当这个问题或课题的研究没有获得突破,或者得出明确的结论以前,思维主体的主要的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而不得随意改变,否则,浅尝辄止、水过鸭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问题就难以深入,办事就会丧失原则,还会白白浪费大量时间、财力与物力,得不偿失。
(3)灵活性的要求,是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逻辑规律的活的灵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要表现在:
①当我们的工作对象即思维客体的问题已弄清楚之后,在进一步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应该灵活多样,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性方法,即便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反映在不同学生的身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例如,思想内向的同学与思想外向的同学,乐于接受意见的同学与爱面子、虚荣心强的同学,其工作、谈话的方法就应该有所区别。所谓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个性化教学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从每个同学的家庭影响、个性气质、品德修养的不同出发,采取千篇一律的工作方式或谈话方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是难以提高的。
②当我们就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内容或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围绕党的思想路线、执政党的要求、目前现状以及诸多的现实或热点问题来进行深入的思考。虽然此时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情况也会作为部分内容而在考虑的范围内,但它已不是考虑的重点或中心,考虑的重点或中心是包含广大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运行或程序问题,它与大学生有内在联系,但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不可以混淆。思维原则性的要求是逻辑对任何一个具体思维过程都要有一个思考的中心和明确的目的,思维的灵活性的问题,是在思维的目标确定之后,如何进行多路思考,并从中找出最有效地达到思维目标的问题。所谓多路思考,就是对认识的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考,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去分析和把握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假定我们的目标是从长沙到武汉,那么,前去武汉的路径至少有铁路、公交、水运、航空四种方法可供选择,而就具体的交通工具来说,就还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我们不能因气候不佳,甚至雷电交加而去选择坐飞机出行,对于如何实现去武汉的目的,我们必须依据安全、有效、可能的要求进行筛选。同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工作对象的个性、修养、家境、性格等种种差异,其工作的或教育的方法就应该多种多样,绝不可以工作对象变了,或同一工作对象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还是用陈旧的、过时的方法来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如果是正确而有效的,它就必须是目标上的原则性和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或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由此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永无止境的螺旋式的发展运动。一个有责任心、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或处理好思维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既要遵守传统形式逻辑思维的要求,更要遵守辩证逻辑的要求;既要使思维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又要使思维具有鲜活的灵动性,这样,方可统率、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进程。随着时势的变化、时空的变迁、工作对象思想政治面貌的变化,不断调整、改变、创新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不顾时局的变化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
3.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原则
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只有内容而无形式,或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事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所包含的并由它构成各种要素的总和便称之为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必然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而形成某种形式,亦称内容的载体。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形式随着内容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因而,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发展变化了,形式就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形式对于内容的依赖,并不能排除形式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事实上,形式对于内容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被动的,对于内容是可有可无甚至完全多余的。相反,形式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制约内容的变化。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促进、加速的积极作用;而陈旧的、过时的、同内容的客观需要相背离的形式,则会对内容的发展起到阻碍、延缓,甚至破坏的消极作用。例如,“灌输”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夜和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当广大无产阶级由于缺少文化、不知马克思主义为何物时,为了尽快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觉悟,采取带有某种强制性、必须性的“灌输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使他们懂得无产阶级要想真正解放自己,首先就要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意识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当时历史需要的。但当无产阶级政权建立起来以后,并且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后,无产阶级的绝大部分都已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也逐步深入人心,全体国民的思想素质都具有了很大提高,我们仍然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必须进行“灌输”就不那么适宜了,这时,最需要的是就广大学生、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的透彻性与强大的说服力,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示范作用,方能使理论的宣传深入人心。
在今天的高等学校里,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一律平等,在学习或受教育上强调师生互动,发扬主体、客体两个主动性的前提下,“灌输”的这种教育形式,客观上会影响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也与能者为师、师生互相学习相悖。
当我们弄清了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内涵之后,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换一句话说,就是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或者曰“八荣八耻”。如果从公民意识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16种意识,即“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政治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自由意识、公共意识、参与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纳税意识、交通意识、生态意识”等等,这些意识可以视为党的核心价值理论的具体化,在本质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由于内容的丰富与广泛,不可能在一门课里全都涉及,但是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不同的组合。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即是指包括各种思维形态及其相关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在思维总模式运行中起着支配、主导、决定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及其运行的工具。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辩证法,任何一种模式都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能够重复地应用,但又没有绝对的稳定性、条件性与时间性。当时间性与条件性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模式所反映的内容——概念系列或理论的逻辑推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模式就不再是这种模式,而是转化为其他的模式。例如,当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中的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发生了变化,由思维客体推演出来的概念系列,已由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转化为自然科学或生态环境科学概念的范畴,这种思维的模式,也就随之转化为自然科学或生态环境科学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认识自然界或生态环境保护的工具。
以上三条原则,乃是我们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思想指导,它体现了思维模式的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而不能以形而上学思想或唯心主义乃至神学的思想作为指导。这种思想的指导,存在于思维主体的头脑里,体现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中,运动于思维模式的运行里,并非一定要以文字、语言的形式表达或说出来。思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的精灵,它来无影,去无踪,但又无所不在,能使你失败,也能使你成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模式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或执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或主体思想的体现,不断保持对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这既是唯物辩证法的应有之义,又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人期盼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新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敏感,一般来说,人们在创新中采取的是一种更为谨慎、负责的态度。
(一)创新思维模式概述
1.创新思维模式的界定
当我们正要开始探索创新思维模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对英文“Pattern”的诠释:该词的本义是图案,引申义是模式。在科学和统计学中,模式指的是隐藏在现象和数据背后的稳定的规律性。从现实的情况看,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模式有物质的模式和精神的模式之分,作为创新思维的模式,无疑它是属于精神的范畴,它是使用专业的概念、命题以及推理,刻画或者揭示创新思维的规律或具体运行的思维运动。
作为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它是由思维主体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决定的。一个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何物的人,却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变革,那只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吃力不讨好。
如果思维创新的主体是在概念的系列里进行新的思考,那么构成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元素,就是概念的逻辑推演;如果思维主体是在确定某个命题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引导创新主体的思维模式可以是以原始命题、中介命题(相当于逻辑中的中项)与推出命题构成,这时逻辑的推理也就成为从原始命题推出结论即新命题的工具;如果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创新,那么,他所提出的新的概念、命题、理论体系,那就应当是马克思主义母系统中的子概念、子命题或子系统。虽然这些子概念、子命题或子系统是新的提法、新的思想,但它们应当与马克思主义的母系统存在“血缘”的关系。
如果创新思维模式是科学的话,它就必然是创新思维规律的近似反映。在这里,“近似”二字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科学的东西,本该就是对规律的完全反映才对,怎么跑出个“近似”地反映呢?这是因为,创新的本质特征往往是或主要是个人的行为,因而创新思维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必然会渗入思维主体的特色或个人的元素,这样思维创新主体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既要遵守创新的一般规律、一般模式,又要加入自己思维的特色或个性特征,或许还有他的认识的局限。
2.创新思维模式的特征
创新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由创新的特征决定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创新思维的呈现本身具有的偶然性、突发性与奇特性,因而促成创新思维实现的思维模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具体表现在:
(1)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的统一
创新思维模式的一般进程、运行是稳定的,但又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目前学界对于创新思维的模式仍在多维度的探索之中,但构成创新思维模式的大体进程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创新思维模式一般都要经历:好奇—凝思—豁朗—验证等阶段,这是必然的,不可或缺的,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
对某认识对象产生浓厚的好奇,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会有奥秘存在,因而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这种浓厚的兴趣,必然会驱使思维主体竭尽全力地去揭开这一奥秘,这就进入了“凝思”或“沉思”的阶段。晚清学者则用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表达“凝思”“苦索”(傅世侠的概括)之意。经过苦苦思索与无数的不眠之夜,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一下揭开了这种好奇现象的谜底。但是,这个谜底正确不正确呢?不能由思维主体说正确就正确,而应通过检验来加以确认。
然而这仅仅是创新思维模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实现或者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其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在一个具体的思维创新过程里保持不变之外,其中间环节是可以因思维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正因为如此,创新思维模式有“三阶段论”“四阶段论”等多种形式。对此,下面有专节论述。
(2)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创新思维模式的一般进程是确定的,但又是不确定的或动态的。创新思维模式的一般进程确定的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一个具体的创新思维过程里,创新思维的对象不能随意改变,如果思维主体对于自己思考的对象总是朝秦暮楚,变来变去,那就会浮在事物的表面,不会深入事物的底里,耗费精力和少有所得。
第二,在一个具体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思维的最后归宿应该是确定的。即无论结论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是关于思维对象本质的认识,绝对不允许出现研究对象是A,研究结论却属于非A,这种情况只能表明,我们的思维走错了方向,离开了原来的主题。
创新思维总体上是确定的,并非就是说它是绝对确定的。相反,在一个具体的创新思维过程里,思维对象和思维的归宿确定后,思维主体从认识对象实现认识的终极目标的运行道路必然是多元的、动态的,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在多条走向认识目标的道路中选择最佳的道路,这样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提高认识的科学深度。这点,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也是有启发的。当某个班级里出现了一个失足青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教育他的办法,从理论上说有几种情况:第一,由老师找他谈话,进行人生观教育,提醒他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立。第二,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对他进行纪律处分。第三,实行人文关怀。如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则对其家庭进行经济救助。在上述方法中,我们都可以选择,但哪一种效果最好,显然,可能需要有几种选择进行比较才会找到最佳方案。
(3)普遍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创新思维是人类普遍性的特征,而不是个别杰出人物的专利。只要是头脑发育正常的人,都存在进行发明创新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研究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创新思维模式又是个性化的。它的运行、走向受思维主体情商、智商、专业、爱好与兴趣的制约。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为创新思维群体所使用,也可以为创新思维个体所使用。但其本质是个体的,因为,即使是群体性的创新活动,也要体现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思维过程中,从而使一般的创新思维模式具有每一个思维个体的个性。例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创新思维模式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创新思维模式就有明显的区别,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了把对连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生龙活虎,依照应对连队战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战争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培养战士勇敢、善战的精神,他们运用电脑的普及,设计出了红方与蓝方相互较量取胜的各种技巧与政治思想的观点,通过红、蓝两方士兵激烈的较量与冲杀而使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士兵的脑海里,流淌在士兵的血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用的模式大体相同,但是动作的流程和内容则不完全一致,即便编制软件、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传授,那也不会采取红、蓝两方进行战争较量的形式。
创新思维的一般模式之所以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这是由于在应用它的时候,总是和思维个体的情商、智商、专业、爱好与兴趣相联系。所谓情商,就是思维主体对于自己情感释放或控制的能力;所谓智商,就是思维主体对于自己理性思维穿透能力的强度问题。当一个人需要释放情感以形成对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以巨大的意志力和推动力时,他就会根据思维主体的需要释放出足够的情绪,保证你有勇气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一个人需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时,高智商者可以使自己几乎处于“冬眠”的状态,宁静得似乎停止了呼吸,把聪明才智都集中在理性认识的某个突破点上。因此,情商高者,可以在商业、文学艺术的领域,巧妙地构建科学的各种创造性的文学、艺术与商业交往的思维模式,以指导文艺创作及商业实践走向成功的目的地;而智商高者,可以使他的逻辑的、辩证思维的穿透力达到极致,不但善于构建各种有效的理性思维模式,而且善于运用这些思维模式去认识思维对象的各种思维本质,使理性思维的穿透力得到最有效、最充分的发挥。至于专业的素质与能力,是我们认识和发现新的事物的基础或工具,同时又是判断新的认识、创造是否真理、科学的标准,而好奇心与强烈的兴趣,它们都是人类情感思维的外在表现,是引导或激发人们去认识新的事物的推动力量。显然,当每一个思维的主体在使用人类一般的思维模式的时候,思维主体自己的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利刃必然会深入一般创新思维的模式中去,因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自己特有的创新思维模式。
3.创新思维模式的功能
构建并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模式,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还是每个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
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在很长的时期里,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但是,阶级斗争并非是随人类出现就有的现象,也不是阶级社会一出现,就会永远地持续下去,而且,即便是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也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特别是其中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财富有了富余的时候,才出现了人类的分工和不同的阶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速发展了的生产力,必然带来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巨变,存在不公的阶级社会,必然会随之消失。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往往制约着社会发展的水平,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又是靠什么来推动的呢?靠作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自觉、经验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如蒸汽机,都带来了社会的质的变化。那么,科学技术的发明又是由谁实现的呢?毫无疑问,是广大智慧的劳动者,或者关心生产力发展的脑力劳动者、企业家创新的结果。所以,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必然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使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加进步与丰富。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2)促进人的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终极思维,即其他任何的思维形态、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进行创新,实现创新。创新是人类永恒发展的动力,研究创新思维以及情感思维、理性思维,研究各种工作在思维中的运行模式,无不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创新的目的。人类因为创新,所以能通过施展他们的才智保护生态,用创新产品量代替地球上有限的稀缺资源,而其他动物,就像智力较高比较接近于人类智商的大猩猩,也不具有人类的智慧,在面对食物越来越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把一处食源边吃边糟蹋之后,又去寻找另一片新的食物源地,如果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或糟蹋完了,这个物种的最后也就灭绝了。
不客气地说,人类面临着动物,至少是大猩猩同样的境地。如今,地球上的人类已经破了60亿的大关,粮食已呈逐步困难之势,人喝的干净水源越来越少,特别是我们中国,大小河流三分之二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面积的没有一点污染的洁净水,自然界已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出路何在?毫无疑问,作为智慧的人类,只有在创新这个问题上人人都来创新,大搞发展创造,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打一场智慧的人类战争!
要进行创新,让各种新理论、新科学、新技术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可以获得永续不断的动力,而且必将带来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学生,相对而言,这个群体是一个智商、情商都比较高的群体,如果全国所有高校都能遵循钱学森的教导,开出大成智慧学的新课,让成千上万的精英受到较好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而引爆他们潜藏在大脑里的大成智慧,那将是了不起的伟业,如果这样的课开不出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点拨一下学生创新的神经,那也必定会促进创新的伟业,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3)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
这其中又包括:课程的基本观点及重要思想;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的理论体系;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可以推演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五个核心概念就足以说明了这点,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大精深,它的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显示出做好这份工作的难度。但是,困难并不能作为我们拒绝创新的借口,它只是意味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采取严肃、负责、科学的态度,同时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在这里,苦苦的探索应该持续地进行,努力从现有的内容、体系中发现其不足以及继续改进的地方。要想有所创新并不容易,因为内容与体系,无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沉淀。但是,我们能否转换一下视角,从我们自己,也从学生;从我们国内,也从国外;从我们学校,也从其他的兄弟院校等视角去想一想,通过比较、借鉴,或许会发现有些理论还有论证不足,某些理论边界地段上还存在遗漏;对于哲学、经济学的原理渗透,我们是不是过分划界,把它们完全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之外了?抱着这样的心态,查一查我们的理论边界上还有什么漏洞?我们可否从现实的问题中概括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融入、补充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体系中来?
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
方法的问题,从古到今的哲人都很看重。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德国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方法是至高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时都在于方法。毛泽东把方法看成是我们要过河完成任务的桥或船。因此,有了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余下的就是使用一种行之有效的,甚至让人喝彩、出其不意的方法与技巧。在这里,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年年在变、在改,但改来改去,变来变去却变化不大,自己对此也深感纠结,为什么方法不能迈大步而是原地踏步。我自己反思,最根本的还是思想不够解放,还没有真切地意识到方法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从国内和国外这方面成功的事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务虚的,但传授它的方法是务实的,即应有一些物化的手段即实践的手段参加进来,课堂教学有时可以搬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课堂,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及社会上鲜活的人与事,把静止不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激活起来。因此,结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创新,也必须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的青春。
(二)人类对创新思维模式的探索
1.近代以来对创新思维模式的探索
如何提高人类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科学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中国的学人、西方的学人,无不带着兴奋、好奇的心理在苦苦冥思、寻觅,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思维模式,兹将主要的五种介绍如下。
(1)三阶段的创新思维模式。其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
①美国当代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模式:寻找事实—寻找构想—寻找答案;
②美国兰德公司的特戈和凯普纳的模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最终决策;
以上两种探索,虽然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是侧重思维创新过程中的逻辑要素的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又不够,因为创新思维的过程,还需要有心理、情感因素的投入。而我国著名晚清学者王国维则恰恰相反。他在其传世佳作《人间词话》中,以借喻的手法,表达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种境界)
王国维喻意的“三种境界”实质上也就是创新思维的三个阶段。第一句即第一境界,是指创新思维冥思苦想的阶段,要想进行思维的创新,那就要有敢上刀山、敢入火海、能进地狱,寻觅各种可能出路的“胡思乱想”;第二句即第二境界,是指通向天涯之路找到以后,就要沿着这条思路、朝着某个方向多元地、立体地冥思苦想,这个冥思苦想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它会使你消瘦、变得憔悴、让你掉膘,但你绝不可半途而废。第三境界,指的是经过“胡思乱想”到“神迷魂驻”“如痴如狂”的冥思苦想,终于迎来了思维的豁然开朗。这个时候,你会发觉,你要找的答案就在你的眼前,因而会使你狂喜不已。事实上,思维创新的过程,往往是逻辑的与非逻辑的即形象思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面,创新思维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2)四阶段的创新思维模式。其代表性的观点是: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的四阶段模式。沃勒斯在他的《思考的行为》一书中指出:无论是科学的或艺术的创造,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四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创新的准备期。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以及从已有的资料或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与启示等。
第二阶段,酝酿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冥思苦想,但也包括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对其问题进行试探性的求解。
第三阶段,明朗期。即经过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求索之后,答案脱颖而出、豁然开朗,从而获得顿悟或灵感。这样,思维主体才会最终摆脱旧的经验、思想的束缚,提出新的思想观念或见解。
第四阶段,即验证期。即对灵感、顿悟获得的新思想、新见解,进行检验或证明。其中包括:利用逻辑工具,检验其理论的有效性与严密性;利用观察与实验,证明事实的客观性和可能性,如不完备,则应在实验中进行完善与修正。
(3)五阶段的创新思维模式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其名著《我们是怎样思维的》一书中提出:创新性思维模式应有五个阶段。即第一,感到某种困难的存在;第二,认清是什么问题;第三,搜集资料,进行分类,并提出假说;第四,接受或抛弃试验性的假话;第五,得出结论并加以评论。
人们一度认为,杜威的模式是“经典性的”,似乎表述了创新思维过程的“最终公式”。但在我们看来,这一模式与我国晚清时期王国维提出的模式截然相反。他完全忽略了情感、形象思维、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而忽视非逻辑因素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将使创新思维走进死胡同而找不到出路。因此,随后的一些学者,往往自觉地把逻辑的与非逻辑的因素有机地统一在同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这就产生了六阶段或七阶段的思维模式。
(4)六阶段的创新思维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苏越教授,既是我国有名的应用逻辑学的专家,又是我国资深的思维学家,他不但最早提出了立体思维的概念,著有《立体思维与现代管理》《现代思维模式丛书》《思路、逻辑、创造方法》等专著,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对于创新思维的模式提出了六阶段论的见解:
①动力。即要进行思维创新的主体,首先要有进行创新的自觉与冲动,这样才会在你的业务范围里,善于主动发现或捕捉到新颖、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
②质疑。巴尔扎克说:“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即当你由于某种责任或使命感的驱使而捕捉到了某种思想灵光的时候,就要对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一想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其研究是不是非常困难?自己有没有条件拿下它?善于提问、质疑,可以使思考引向深处并获得最终解决。
③采蜜。即通过质疑确信值得探索的时候,你就应当像蜜蜂去采花粉那样,广泛地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从中确定那些最能说明研究对象本质、规律性的理论观点或事实,以酿出科学上的最甜的“蜜”来。
④杂交。即广泛吸收所要进行论证的观点体系外的各种体系里的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我们要论证“社会和谐”是全人类的期盼,具有普世的价值的观点时,那就不但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所有关于和谐、和平、合作、团结、友谊的思想中汲取营养,而且还要从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甚至还要从宗教神学中汲取营养,然后围绕“社会和谐”这个主题加以有机整合,它就会在理论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说服力。
⑤检验。即将新的思想或理论,拿去经受逻辑的与实践的总结,看看它是否合乎逻辑的要求和能否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⑥超越。即在检验中证明它是对的,那就应当把它当作一把解剖刀,解剖他人,也解剖自己;如果检验的结果是错的,那就应当自我否定,开始新的探索,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检验的结果是对的,那就要广泛传播、推广。值得关注的是,在苏越教授的六阶段模式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的。
(5)七阶段创新思维模式
令人讶异的是,加拿大内分泌专家,应力学说的创立者G.塞利尔竟把创新思维的过程与生殖过程进行类比,从而提出了一个七阶段的模式。
①爱情与情欲:即科学家对创新的欲望,要像追求爱情那样的狂热与痴情。
②受胎:即科学家要提出创新的问题并准备足够的资料支撑,为问题的继续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
③怀孕:即科学家的创新思想已经形成,但自己还可能尚未确定或意识到。
④痛苦的产前阵痛:即灵感、顿悟的出现,一种独特的“答案临近感”,只有进入神迷魂驻、感受了思维的艰辛,如同感到了产前阵痛的产妇的创新者,才能体会得到。
⑤分娩:即创新者经过如同经历了产前阵痛的产妇那样,终于在愉悦和满足中迎来了新思想的诞生,科学发现中的“新婴儿”果然呱呱坠地了!
⑥查看和检验:即创新者要像医生检查婴儿那样,全面地、认真地、极端负责任地将其创新思想,受到逻辑和实验的印证。
⑦生活:即创新者的创新思想经受检验获得确认之后,就要使它进入生长的流程,融入生活,继续成长并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持久的贡献。
诚然,以上各种模式各有特点,但从本质上说,都是沃勒斯最初所提“四阶段”模式的框架,不同的是,或者在首尾两端进行了向外的延伸,或者是在中间增加或细化了某些环节。对于创新思维来说: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是每一个人的创新不能或缺的必经过程,其他外加的阶段或层次,都是对这四阶段的补充和细化。
2.创新思维模式构建
(1)构建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思维元素
情感思维元素:动作、意象、形象思维的形式及其方法;理性思维元素:抽象、辩证、立体思维的形式及其方法;创新思维元素: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方法。
(2)构建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元素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3)创新思维模式图示
创新思维模式
(4)对创新思维模式图示的诠释
①创新思维既离不开逻辑思维,也离不开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过程,始终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创新的某一阶段,主要是非逻辑思维,在另外的阶段,则主要是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模式的建构中,必须把这两者的作用反映在其中,而且实现它们的交互作用。
②这种作用并非在任何阶段都是同等的、对称的,而是有的阶段表现出强势,有的阶段表现出弱势。
③模式中的“问题”,是指在想象、灵感、直觉的参与下,对思维客体的初始认识;新的思想或理论,则是对于问题进行逻辑推断的成果。
④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情感思维起着重要作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如灵感潜伏期的焦躁与不安,灵感显现时的神志恍惚或表现迷狂,灵感出现后的惊喜与事后的热情高涨。
⑤模式中的“检验”,是指对获得的思想新成果的验证或检测,包括逻辑证明与实践证明。
⑥经过逻辑与实践证明,如果表明新的思想与观点是正确的,那就可以反作用于客体,开始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的新一轮实践和认识,继续推动创新思维的进行;如果表明新的思想或理论是错误的,那就更要开始新的一轮的实践与认识。
所以,图中的虚线,不但表明思维主体认识客体的每一阶段都是双向作用的,而且也表现了思想主体对思维客体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的、循环往复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解决了,新的认识过程又开始了。创新思维就是随着实践、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断升华,不断创造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特别是其中个体的思想教育创新,有着与一般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特点。最根本的就如进行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的方法或规律问题,这里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去做,并深入总结怎样注入情感才会引起心灵共振的规律的问题。这里创新的创造空间很大,“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三)应用创新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
创新思维模式是人类思维处于认识高端或终端的思维形式,在创新思维的运行中,几乎要涉及其他所有的思维形式及其方法,因此,要真正地掌握创新思维模式,思维主体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敢于大胆质疑
质疑,通俗地讲,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敢于对众所皆知、司空见惯的现象、态势、情况提出新的思考,探索新的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这是运用创新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首要品格。马克思在回答他的女儿燕妮的问题“你信奉的格言是什么?”时说“我对一切都怀疑”。马克思的“我对一切都怀疑”,并非是怀疑一切,而是指的一种思维方法说的。在我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没有起码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一律采取存疑的态度,但在深入调查之后,哪是真相,哪是假象,都一一地暴露出来,我们该肯定的就要肯定,该否定的就要否定。
创造潜能,人人都有,区别仅是大小的不同,开发释放的多少。方法得当,潜能小的,也可以释放出大的能量,方法不当,潜能大的,也可能转化为小的能量,甚至完全释放不出来,或者虽然释放出来了,由于方向不对,结果是负能量,不但无益于社会的发展,反而给社会的发展添乱。要使自己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无疑就是依照思维创新的规律不断地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敢于和善于对你生活、学习、工作、交往的各个领域中的现象发现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一个已经有一段时间寡言少语、脱离同学群体的学生并没有引起其他老师同学的注意,而你却注意到了,并且找了这个学生谈心,明确指出这位学生思想包袱沉重,一定有心事没说出来,诚心希望他一吐为快,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帮助他。一阵令人发怵的沉寂之后,这个同学终于扑在老师的怀里哇哇痛哭起来:“我不想死,我想坚强,但我想到了死,因为没有人能理解我的痛苦,没有释放自己压力的机会。我因我父亲被抓而痛苦,为母亲的沉重而感伤。现在说出来了,我决心自立,决心坚强。”正是你对该学生的言行产生了怀疑,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挽救了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学生。
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非多余、爱管闲事,而是有其理论依据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方法论,亦即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真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无论哪个权威,他所创立的理论,都不可能穷尽思维客体的各个方面,更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终极的真理;相反,他们的理论无不例外地带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亦即要受当时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因而,这些权威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洞察到的真理要比同一时代的其他人多,而不是说他们已经穷尽了真理。
因此,对事物的质疑,思维的不断创新,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要求或体现。如果养成了“对于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我们就会对日常中的许多大家都已当作真理的格言里发现问题。例如,在今天,个别青年人什么都不愿学,唯独要向希特勒学习,要做希特勒那样遗臭万年的“大事业”,这种大志一立,小心自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类似这样的成语,如果我们大胆地从其反面多想想,也可以挖掘出一些新意来。例如,真是“物极必反”吗?人得了绝症,病入膏肓,反而一觉醒来,就成了最健康的人了?真是“为富不仁”吗?那么,很多富人都做慈善事业,几亿、几十亿的财富不是留给儿女,而是回报社会,这又怎么解释?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应当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的品格。
2.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要的实践经验
创新思维模式的应用,首先涉及创新思维知识的综合,同时也要涉及创新思维对象涉及的领域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如果创新主体具备了创新过程可能涉及的有关知识,他就可以在创新思维模式的指引下,纵横驰骋于创新思维无边无际的海洋中。
(1)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依据我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①关于工作、业务实践的专业知识,应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甚至对于某些知识的细节,都要精准的掌握。
②对于工作、业务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应当熟知,并在一些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例如,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他虽不专门从事心理、社会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但这些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往往是我们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社会影响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全面地了解、局部地深入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思想理论教育是大有好处的。
③一些知识虽然与工作、业务实践有关,但一般都比较间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地质学、考古学、航天学的知识等,因而对于这些知识,如果有兴趣,读读也可以,不读也可。当今,科学的分化越来越细,即使是“万能”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科都予以涉猎,并有同等的认识,总有一些学科是没有时间精力,甚至没有必要去涉及的。
英国侦探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知识——无。
哲学知识——无。
天文学知识——无。
政治学知识——浅薄。
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茛蓿制剂和鸦片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却一无所知;
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能对溅在裤腿上的泥点的颜色或坚实程度判定是在伦敦的什么地方溅上的;
化学知识——精深。
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
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一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提琴拉得很好。
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根据福尔摩斯的上述知识结构,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指出这份知识清单中的一个不可原谅的逻辑矛盾,因为逻辑矛盾是任何思维过程都不允许出现的。请看:清单中的第1项“文学知识”是“无”,但第9项谈到“惊险文学”知识时,却又说“很广博,他几乎对一世纪以来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这样“9”就把“1”否定了,因为“惊险文学”包括在文学之内,是文学外延中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只能得出福尔摩斯的文学知识不全面,但对惊险文学知识的了解很广博,有的甚至很精深并用于指导实践,除此以外,这一知识结构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业务无关的知识无须了解,如天文学知识、实用园艺学知识;
二是对一些知识需要了解,但要侧重于实用,如地质学的知识,惊险文学知识等;
三是对一些知识需要了解,但要确定重点深入的了解,如植物学的知识;
四是对探案有密切关系的,不但要全面了解,而且要做到精深,如化学知识;
五是对一些知识无须作系统了解,但关键部分要了解准确,如解剖学知识;
六是对一些知识要做到充分适用,如英国法律方面的知识;
七是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和娱乐方式,如善使棍棒、刀剑拳术、喜拉小提琴等。(www.xing528.com)
这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加侦查的掩护手段,也是做好侦探工作的保证。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是个性化的,适合于福尔摩斯需要的,未必适合于非福尔摩斯的所有人的需要;对福尔摩斯有效的知识结构,未必对其他人也一样适用。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特点与需要出发,以制定出最有利于自己创新的知识结构。
(2)必要的实践经验
所谓必要的实践经验,是指思维创新主体在自己从事创新的工作中,对于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的程序、生产设备的优势与劣势都要有所了解,因而能够找到完善设备、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在一项科学实验中,他已亲自参与过、经历了多次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教训,因而积累了找出深层次的或关键的问题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工人、农民出身的发明创造者,他们的思维创新,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是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进行技术革新和增加农业产量提供了足够的创新的基础或条件。诚然,凭着合理的知识结构或者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论是科学家、理论工作者、工人或农民,甚至突发奇想,对电视电脑爱拆了装、装了拆的大小学生,都可以在自己专业里进行科学技术的改革或理论的创新,但是,有的领域里的思维、科学或理论创新,单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或者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不足以实现创新的目的。例如,当今的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科学就必须是严密的知识结构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既要对有关的各种科学理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又要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科学技术产品(如宇宙飞船)进行反复的实验,同样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创新也要审查它与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具同一性的、本质的,还是矛盾的、相悖的;对于某种新提出的教育手段,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或者是不完整的,都需要加以完善才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这都需要反复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检验。
3.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逆向思维通俗地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喜欢挑刺”“爱唱反调”的思维习惯,有些在大家看来是完全正确的东西,却总可以找出它的毛病来,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习惯,恰恰就是创新思维所最需要的品质。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是有其充分根据的,第一,真理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迄今为止,所有科研的成果,包括杰出的、权威的学术思想都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的,因为无论一个人是怎样富于智慧,其认识水平都会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学术研究深度的限制,因而总是存在局限的。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出现,就是对他旧有的理论观点的一种发展和否定;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时候,也需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第二,通常在广大民众中流行的一些用来指导生产、生活与做人的谚语、警句或格言,多半是属于民众日常经验的总结,本身的科学性就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因而对它的科学价值提出怀疑是理所当然的。第三,马克思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无论对什么理论或事物,都要保持一种合理的怀疑的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为我们从理论上提供了逆向思维的依据。因此,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前提。
4.掌握创新思维的形式
和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一样,创新思维也有自己的思维形式,而且是构建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元素,但对此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就是类比、灵感与直觉,但是,传统形式逻辑也有类比;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思维形式是指想象、直觉与求异,可是,求异思维形式在邢群麟、王艳明编著的《一看就懂的创新思维》里,却又被认为创新思维的方法。当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论著里,被作为不同意义的概念使用时,那么,它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我们主张的创新思维的形式是:联想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形式与灵感思维形式。
(1)联想思维形式
联想(联想思维形式的简称)是感性形象对思维过程渗透的一种形式。在进行联想思维的过程中,它要受到理性思维的制约,反过来,又成为理性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形式或工具,否则,思维的运动、创新的流程就可能发生阻塞。
①联想的定义
它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现象与某种本质联系起来,从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规律。
根据这一定义,联想的过程中,思维的主体应当在自己的大脑里储备着若干用以联想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可以是某个事物的总体形象,也可以是事物间的某种客观的因果联系,还可以是某些现象背后掩藏的规律。在我国南方某处喀斯特地区,已多年干旱、河湖干枯、气候炎热,一支地质队正在为乡亲们勘探饮用水源而忙碌,几天下来,他们携带的饮用水已经用完,急需补充新的饮用水,但又不愿到饮用水也困难的乡亲们家里去讨,正当大家为缺水而发愁时,一个老队员举起望远镜向四周进行了探索性的观察,他发现在行进的前方将近三公里处的一座石山,居然全山被绿色覆盖,山的周边,乔木、灌木密布,他联想这种情况下常常表示山上有隐蔽着的水库或地下河,便胸有成竹地说:“往前走吧。”同伴们将信将疑,几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了山脚!走进了一个山洞,终于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找到了清澈的可供饮用的泉水。而这个老勘探队员根据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了解,能在几公里外就判定这座植被良好的石山中有水,就是把储存在他大脑中的以往经验进行联想的结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是进行个别谈话的时候,善于运用联想,有助于提高谈话的说服力,使犯了错误的学生在联想中重新鼓起勇气、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例如,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自己创业谋生,在学校扶持、银行贷款、家长支持下筹集了20万元,开办了一家电子软件公司。开始,信心满满,志向颇高,希望在三年内,开发出销往国内甚至国外的软件产品。但是,他们对事情的困难估计过于乐观,在购置了相应设备之后,软件开发并没有按规定的期限设计完成,而流动资金已经枯竭,公司面临破产,大家准备散伙。这一情况引起了学校团委书记的注意,他前去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举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史玉柱的例子,史玉柱因在赚得大钱之后有点飘飘然了,不听劝告,要在深圳建标志性的高楼,结果资金链被割断,入不敷出,终于破产,但他没有灰心,而是决定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闭门思过,发奋图强,终于东山再起。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几位毕业生对整个事情有了新的认识,经过认真反思,吸取教训,重新振作,终于打开了事业上新的局面。联想,可以使一些意外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奇特的设想。曾有一个逻辑故事,说“如果大风欧起来,木匠必定会增多”。表面看来,这种联想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含有一种合理的逻辑:当大风吹起来的时候→沙石就会满天飞舞→以致瞎子增加→琵琶师傅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以猫的毛皮代替琵琶的弦→猫少了老鼠就多→老鼠多磨牙会咬木桶→为修补或新造木桶→木匠必定会增多。
以上的联想的内在逻辑就是如此,但推理的前提并不真实,所以结论并不真实,但它告诉我,不论什么事物,经过千百万次的转化,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②运用联想要遵循的原则
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构件之一,但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相近原则。即联想的人和事,必须存在相互接近的元素,能在时间与空间上把人脑内外的事物自然而然地对接起来。例如,我们既可以在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发生联想,或者在大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联想,而不会在大学生与大海之间发生联想。
第二,相似原则。即思维主体认识的外在事物,与大脑储存的概念性、精神性的事物存在某些外在的与内在本质的相似,如是本质的相似,那么这种联想很可能引导我们去深入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大学不同的两个年级或班级中,如果存在许多本质的相似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两个年级或班级发展的前景也会是大体相似的。
第三,对比原则。即对比要在同一背景下进行,离开了一定的历史背景或条件的对比,是不存在对比性的,或者说这种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2)直觉思维形式(简称直觉)
我们约定,直觉思维形式与直觉具有同等的意义,因为思维学界也是这样称谓的。
①直觉思维形式的界定
直觉形式,其拉丁文为intueri,其意为凝视,聚精会神地看问题,后来的英文intuition字面的意义,也是观察、观看,译成汉语时为直观、直觉或直感。历来的自然科学家们几乎都很重视直觉在科学创新中的意义。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彭加勒认为:发明可以视作一种科学的选择,而选择的根据就是“直觉”。“直觉是突然的彻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人们认识的最高使命,是要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但是,通向这些规律,并非逻辑的道路,而是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理解为基础的直觉。”
以上引述的关于直觉的看法,严格地说都不是对直觉所做的科学的定义而仅是对直觉的一种体验或描述。
在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思维科学的研究在钱学森先生的反复倡导下进入了一个热潮,思维科学研究的论文或论著不断涌现。在对创新思维的探索中,人们尝试为直觉做出科学的定义,其中,一个是由田运主编的《思维辞典》,另一个是由卢明森主编的《创新思维学引论》。按照《思维辞典》的定义,“直觉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不是借助于逻辑程序和经验积累而穿透对象表层直接洞察对象深层状态的认识活动。”卢明森先生在其《创新思维学引论》里指出:“所谓直觉,就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飞跃与升华。”田运先生认为直觉无须借助逻辑程序和经验,似可商榷,说直觉无须借助逻辑工具那是对的,但同时说无须借助经验值得怀疑,没有经验,事物的存在,直觉怎么可以产生?它是对虚无的直觉吗?显然不是,也不可能,况且这种排除感觉经验的观点,也与穿透表层直接进入深层状态的认识自相矛盾,表层是有的,只是不停留在表层上,而是通过表层直接顿悟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笔者无法同意田运先生的观点,而倾向于接受卢明森教授的定义。如果用我的语言来表达:直觉思维形式是在对事物或概念的经验感知的前提下,由于日积月累的冥思苦想而突然顿悟,认知事物和概念的内在本质或规律性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不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感性经验或概念的直接感悟。
②直觉的特征
按照爱因斯坦的看法,直觉是对于经验的共鸣和理解的结果,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直觉的出现要有思维主体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
一个知名的心理变态学专家,由于他在心理咨询与教学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他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课堂的学生与前来咨询的青年的心理变态,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地准确区别究竟在某同学的身上,是抑郁、多疑、淡漠、狂躁、焦虑或恐慌?但也往往是八九不离十的,之所以如此,这与他数十年来与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的接触沟通有关。
第二,直觉的出现,要以思维主体如痴如狂的研究为前提。
这些人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常常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近乎病态。大家知道:牛顿饿着肚子看见盘子里盛着别人吃剩的鸡骨头,竟以为自己吃过早饭了;爱迪生新婚之夜,置前来贺喜的客人与新娘于不顾,自己却躲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高斯在爱妻弥留之际,还伏在书桌上告诉通知他的人说:“让她别忙,再等一等。”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要求前来要杀他的士兵等一会儿,以便他证明最后一条几何定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上班的路上,由于沉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思索与电线杆相撞,他不是自责自己糊涂,太不小心,而是质问谁撞了自己。所有这些故事,看来十分荒唐,有些夸张,实则都是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故有人说,科学家或是作家,当他们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创造或写作时,往往如同心理变态,像是一些疯子!在此,我们要说,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的顿悟,那你就要掌握科学的直觉,而要有直觉,你对你研究的,或学习的,或希望得到的思想或认识,那就应对你的所思、所想要如醉如痴,要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疯子。
③直觉的意义及其缺陷
直觉思维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它所存在的缺陷也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直觉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直觉是一种广泛存在各个认识领域的思维形式。这就是说,直觉并非艺术家专有,也并非科学家所垄断,而是所有的人都在广泛地应用。只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其直觉的类型、性质也不同而已。在实践(动作)思维中,经验的直觉是主要的;艺术家们的实践中,艺术直觉是主要的;科学家们的实践中,科学的直觉是主要的。总之,不同性质的部门,不同工作的人群,只要进行创新思维就不能没有直觉思维。
其次,直觉是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思维利器。大量事实证明:直觉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作中的地位重要、作用巨大。许许多多的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是直觉的产物,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指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的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这个结论似乎说得有点绝。如果将其全部改为“大部”“很多”就恰当了。普拉特和贝克的调查表明:“有7%的科学家说自己的直觉一贯正确;10%~90%的人直觉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最后,直觉是思想政治要工作中观察思维对象外在的表现而发现他们心灵中的秘密,获得创新认识的手段。在一个大课堂上,你应该根据大部分同学的思想集中与否察觉到是否自己的教学存在问题?在与另一个同学的谈话中,你应该以该学生的面部表情,或者他的强烈的抗拒的举动,立即直觉到是否自己语言有误,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及时进行语言上的自我调整。善于应用或捕捉火花的人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准确地判断自己教学成效的好坏。
第二,直觉的不足
当我们在充分肯定直觉的价值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直觉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直觉可以发现思想,但是不能证明思想,缺乏证明的力量,需要科学家实验或社会实践去加以检验。
其次,直觉中有一部分是一般的常识,而常识常常是保守的,因为直觉的时候,直觉者的背景知识常常是过去式的。例如,一种社会制度在发生改变的前夕,多数直觉可能是消极或旁观的,因为制度惰力太强大了。
最后,直觉往往是大概的、轮廓的或粗线条的,要让它变成科学真理或传世之作,还需要精雕细刻,捕捉者还要继续出力。
(3)灵感思维形式(简称灵感)
灵感是创新思维中的最为重要的重要思维形式,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活动,至今它产生的机制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①灵感的界定
灵感一词是从英文inspiration翻译而得。古代原意为“吸气”之意,即艺术家借助于神仙的灵气来进行创作的能力。我国学者朱狄认为,“灵感”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之时,不会早于20世纪20年代。“灵感”一词,中文的原意也是吸入神仙之类的“灵气”而产生的“心灵感应”,其“灵”字的繁体,本身就包含有“神”“巫”之意,虽然这不是科学的定义。
我们认为,灵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创新主体在已有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综合应用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各种思维形态及其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苦苦思索,甚至痛苦的思维过程而突然闪出来的思想火花或思维成果。据此,灵感具有的主要内涵有:
第一,灵感出现的一刹那是无法预料的,但它的出现又是必然的。因为就其本质而言,灵感乃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的产物,是人的持久的如醉如痴、反复琢磨、冥思苦想的认识的质变、飞跃与突破,这种质变、飞跃、突破,我们无法知道它在何时发生,但是知道它或迟或早都会发生,不是在甲的身上发生,就是在乙或丙的身上发生。
第二,灵感的出现既要求情感思维的动作思维、意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参与,又要求理性思维中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的支持,而且还要有创新者的兴趣、情绪、意志、信念等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以,灵感的闪现,乃是各种思维形态、思维方法以及兴趣、爱好、意志协调作用、综合给力的结果。
第三,从显意识或潜意识的角度来说,灵感是显意识在思维活动中受阻中断以后,在创新者强烈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的作用下,调动潜意识进行“冲刺”的结果。要知道,人类的思维力,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在其坚强的信念意志的驱使下,他能够完成一个人绝对不能完成的工作量,例如,上甘岭战役中一个战士受了重伤,肠子流出体外,血液几乎流尽,但他却一直坚持到救援队伍到达之后;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个母亲因为要护住自己的孩子,用双手死死支撑住近千斤的重量。
第四,灵感的发生,必须以创新者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神迷魂驻,以及坚持不懈、近似癫狂的、痴迷的苦苦想象,没有这个基础或前提,灵感就不会青睐于你!
②灵感的主要特征
依据傅世侠先生在《创造》一书中的论述,我们可以将灵感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概括如下:
第一,灵感的随机性或突发性。所谓随机性或突发性,是指灵感的出现既不是由逻辑的推理必然地推导出来的,也不是像想象思维那样逻辑地必然地推导出来的,更不是你想要它出现它就出现,不叫它出现它就不出现的。相反,它的出现完全是由创新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而诱发的。充当这种诱发灵感不期而至的因素包括:意想不到的机遇突然而至;创新者在长期苦苦求索而豁然开朗。
第二,灵感显现的短暂性或瞬时性。暂时的或短暂的停顿,是创新者摆脱困扰、思维发生转向、探寻新的出路的表现,如工作之余的散步、沐浴、听音乐、阅读与因要解决的问题无关的书报、杂志,与非专业人员的闲谈,在病榻上养病休闲,刚要入睡或者刚刚醒来之时突然出现的顿悟,等等。从一些传记中可以看到:笛卡儿(哲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高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彭加勒、爱因斯坦、布林德利等学者,都曾有过自己躺在床上休息时,在漫不经心地自由思索时获得灵感的体验。
第三,灵感显现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思维的作用。情感思维,是创新者把自己的创新活动视作自己为之献身的巨大推动力,也是自己产生坚强的意志、信念,百折不挠的心理基石。故凡是想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情感,这样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有这方面的本钱。
③灵感产生的前提与途径
关于灵感产生的前提与途径,在前面的内容中实际上多有触及,这里我们将其集中地概述如下。
第一,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简而言之,就是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必然不可能产生灵感,实现创新的目的,有了这些条件,则可能产生灵感,达成创新的目标。这就是:
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里,对其从事的专业要有精深的了解,对于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有尽可能广博的了解。
在自己从事的工作里,如果理论知识欠缺,那就要求创新者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在你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根据机器设备发出的不同响声或者某些异常的情况,能判定设备的某个部位发生了问题,当然,一个创新者如果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就是产生灵感进行创新的最佳状态。
必须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促进自己的设备与工作条件的改善。
养成思维质疑、好问的习惯。不论对于过去的还是现有的理论与工作设备,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必然受到各种条件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只要认真琢磨,总可以发现其不足之处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新的理论、机器设备不断代替现有的理论与机器设备,乃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头脑里知识的元素越多,信息量越丰富,它就越容易产生灵感,也容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或劳动。这是因为,灵感的出现,理论的创新,设备的改进,不过是大脑里的知识元素、信息按照一种新的结构重新排列、组合的结果。所以一个知识广博的学者,他的联想、触类旁通的能力往往会比一般人要高出一筹。以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如果我们既对学生的实际知之甚少,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不甚了了,而且又缺乏必要的思维、哲学逻辑、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缺乏专心致志、执着的研究精神,那么,灵感、创新就很难光顾我们。反之,就容易发现学生身上的新情况,提出新的命题与概念,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总是具有超前或别出心裁的地方。
第二,了解可能出现灵感的场合。灵感这个精灵,本身是很难捉摸的,你希望它出现时,偏偏不会出现;你不在意它出现时,它又突然光临了,让你欣喜,让你发狂,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根据众多科学家的回忆,灵感的出现常常是在思考良久,突然轻松,由于某种触景生情,甚至在半休眠的状态中而来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乘公交车时,由于自动关门的挤兑,突然解决了自己自动化思考中的一个难题。
对一个学生的固执谈了多少次话都没有什么效果,突然想到了一本关于固执可以带来种种危害的书籍,买来送给这位同学,然后互相交换心得,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因为写作,碰到了一个词语,总是感到不准确、不满意,绞尽脑汁,却又找不到可以代替它的更好的文字,可在睡梦里或睡醒之后,轻而易举地就找到它。
此外,还有爬山、看戏、下棋、旅游中突然顿悟的现象。这一切都证明,当你对某个科研课题想要突破却被深深卡住,让你无法前进,你就不妨放松下来,暂时冷却一下,反而会发现一片新的大陆。
5.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广义的创新思维方法与狭义的创新思维方法。广义的创新思维方法是泛指在创新思维过程中运用的所有思维方法,既包括非逻辑思维方法,也包括逻辑思维方法。狭义的创新思维方法仅仅是指创新过程中突破关键,产生新颖、独特思路、点子、办法时所用的思维方法,其中主要是一些非逻辑思维方法。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狭义上常用的三种方法,而不是介绍它的全部。
(1)智力激励的方法
①智力激励法的定义
智力激励法由美国人A.F.奥斯本提出。它是通过激励集体的智慧,借以提出诸多新颖、独特见解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其直译,意译则为“智力激励法”。
②智力激励法的运用程序
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参加人员一般为10人左右,其中一人主持会议,一人或两人担任记录,开会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主持人至少需提前10天向会议的参加者通知会议的主题,主持人自己也应当在会议之前考虑和形成一些设想,以便在会议上当大家提出新设想感到困难时可以启发大家。发言时可以照本宣读。一次发言一般只允许提一条设想。记录者一定要对提出的设想按程序编号,这样主持人才能随时掌握已提出设想的数量,而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大家再提出多少条设想。
会上不允许个别交谈。如果同时要求举手要求发言的人很多,可按座位依次发言。散会时可以要求大家继续思考,会后再提出新的设想。为了有助于会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可以多少准备一点糖果、糕点甚至啤酒,让大家边吃边喝边谈。
为了能从提出来的大量设想中筛选和加工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高质量的最佳方案,在举行过提出大量设想的“头脑风暴会议”之后,一般还需要再召开审查设想的会议,对提出来的种种设想和方案逐一进行审核、评估、充实和完善。
以上便是智力激励法的主要做法。此方法一经提出,便在西方企业界得到了普遍推广与应用。它虽然起于企业管理的创新,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同样适用。
③智力激励法实施中要遵守的原则
为了使智力激励法行之有效,奥斯本制定了实施智力激励法的四条原则:
一是不许评论。即不允许在会上对别人提出的设想说长道短,更不允许指责、讥笑,以免干扰和妨碍大家畅所欲言。
二是自由设想。即要求大家无拘无束地自由思考,特别鼓励提出独特新奇的设想来;即便是幼稚荒唐的、显然不可能实施的、没有价值的设想,也都欢迎提出来。
三是追求数量。提出的设想数量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富有价值的设想。“以数量保证质量。”
四是引申综合。即可以对别人的设想加以改进、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智力激励创新的方法,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集思广益”的创新方法,关键的要创造出一种大家都能说真话的宽松环境,以释放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移植方法
①移植方法的定义
移植法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或方法等,移入或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启发、工具而进行的创新思维方法。在科学史上,人们将社会学的原理应用于研究生物的领域,因而创立了社会生物学,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了猩猩、猕猴乃至蜜蜂、蚂蚁群体的社会性,了解了它们也像人类一样,存在细致的分工。又如,人们把物理研究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化学中,因而产生了交叉学科的物理化学。
移植方法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应用,后来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像自然哲学、生物伦理,等等。我认为,移植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如将系统科学的系统方法用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
②移植方法的特点
移植法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综合性。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对两个或多个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研究。由于客观事物或某个研究对象,其自身就有物理的某些性质,又有某些重要的化学性质。为了了解这些性质,可以分别地进行研究,当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这些物理或化学性质是有内在联系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因而又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事物的这些本质。
第二,成功率较高。移植法的运用,多是在一个课题的研究遇到困难、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才根据某种相似性将其他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技术移植过来,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属于学科之间的沟通、渗透,并需要运用科学假设、类比、综合与分析、系统方法与科学想象力,不是机械结合、生搬硬套。这是创新或创造的重要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一般较高。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中,有的学者已经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过程的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可以说就是科学交叉的成果。
③移植法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它的实施要以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为工具,通过概念、命题的推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个实施的过程,决定了它是一个以抽象思维推理为主导的逻辑演绎过程,因而客观上就有一定程度的枯燥、乏味的特性,课讲得好的,逻辑推演严密的,可以减少这种抽象的程度。如何才能真正让抽象的理性思维即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趣味性呢?我想:自觉利用移植的创新方法,把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不失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辅助工具。例如,解放军将电子游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治军、治国等作为军人应有的思想政治品质等内容,注入到电子游戏中去,不就是通过所有战士都感兴趣的形象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的吗?现在已经普遍实现多媒体教学,如果把某些寓有做人、励志教育的视频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看过之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它所带来的效果,一定会比一潭平静的湖水难有波浪起伏地讲授好得多。
(3)换位思维方法
①换位思维的定义
所谓换位思维形式,就是在思维涉及他人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将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设身处地从对方的处境进行一个新的视角思考的思维过程。换位思维方法,应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熟知并运用的方法。
每一个人的观察与思维,都会受他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的制约,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视角。各种不同的视角,虽然对思维的现状可以做出大同小异的反应,但也因为感觉器官的差异以及思维方法、思维加工过程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性。例如,视力好的人,可以发现一般人不易看到的细节;嗅觉好的人可以感到思维客体在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而其他则无什么感觉;智商高的,可以从感性认识揭示出它的本质或规律性,而智商弱的,则只能从感性认识得出一个模糊的总的观感。
基于这种情况,一个人如果既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客体,又从他人的角度去观察客体,认识就会相对全面些,特别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和思维对象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全然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立场,思维对象的一些想法可以视为是不可理喻的,也是不可原谅的,但如果从思维对象——某个大学生的视角设身处地想想,也许就会认识到:学生说的与学生做的,在他们这个年龄,在他们所处的大环境与小环境里,就是可以理解的。因而主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变自己的说话语气,注入人文关怀,一个可能走偏方向的大学生,就会重新回到人生的正确轨道上来。
②换位思维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感情的置换
换位思维是在情感的自我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要面对自己的情感。我们自己越是坦诚,研读他人的情绪感受也就愈加准确。其次,要了解思维客体感情的感受与需要,并站在思维客体的立场上,理解和满足这种需要。每个人天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体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人如果没有这种敏感性,就会产生情感失聪。这种失聪会使人在社交场合不能与人和谐相处,或是误解别人的情绪,或是说话不考虑时间场合,或是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所有这些,都将破坏人际关系。换位思考不仅对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任何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搞销售,还是从事心理咨询,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察别人内心的换位思维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③换位思维方法的显著特征
换位思维方法的显著特征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我们将得到一个崭新的视角,这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思想交流的亲和力。
要使换位思维形式的运用持续有效,下面三句话十分重要: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务必做到: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事,千万不要强加于别人。
第二,“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做他人之所做。”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想法、做事、轻重缓急,完全与你的谈话对象的所想、所急、所做重合起来,这样,二者的思想才会认同,心灵才会交融,也才会产生高度的认知。
第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说,施教者要使自己的说话富有权威,就要使自己成为知与行的高度统一者,不要因为好事微不足道就不去做,更不要因为恶习危害不大就老不改,老师言行不一致,却要学生言行一致,是说不过去的。
可见,说服他人的第一关就是要进行换位思维,在了解自己需要的基础上,站在对方的立场,揣摩对方的心理,体会对方的需要。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能够放弃什么不能放弃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否则,被说服的对象可能就是你自己。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科学研究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特别是换位思维方法尤其重要。例如,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问题学生进行谈话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存在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他一顿批评,这样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有时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是不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这样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具有说服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
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流程
(1)制定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原则,体现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创新思维模式是各行各业都要遵循的模式,自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必须反映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独具的个性,这一个性的集中表现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等学校的学生。
(2)将一般的思维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内容,既不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也不是一般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更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而是关于集中反映我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方面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时局观等,由此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任何具体思维模式的独特个性。
(3)将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融为一个整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模式,必须由思维创新模式的主要元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主要板块综合组成。
2.具体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基本模块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板块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模式模块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块。
(1)思维模式模块。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基本元素主要有:
①情感思维模块。在创新思维模式中,担当创新思维原动力的角色,对于事业中的信念、意志力、坚持力、克服事业中艰难万险的战斗力,均来自于对它的喜爱与执着的情感。
动作思维模式:破译动态中的思维对象言与行中隐含的奥秘,又是自己释放出语言难以或不能表述的暗示或意图。
意象思维模式:帮助思维主体整合零碎的感知、产生浮想联翩的工具,这使思维主体离开了思维客体还可以在脑海里呈现出思维客体的形象。
形象思维模式:将其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的工具。
②理性思维模块。担当创新思维运行导向、严密逻辑推导利器。
逻辑思维模式:严密创新思维推导的工具。
辩证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运行的驱动力,指引方向的导航器。
立体思维模式:时空四维中真实反映动态中思维客体的利刃。
③创新思维板块。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终极目标,具体实现创新思维的利器。
联想思维模式:依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使看起来互不联系的思想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交织的立体网络。
直觉思维模式:透过事物的外部特征观察,而突然认识到事物的某种本质。
灵感思维模式:百思不得其解的苦苦思索之后,你所需要的思想火花却在无意中爆发出来。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
从总体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板块,就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具体来说,则是体现着党的核心价值的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构建创新思维模式提供总的科学的方法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决定着其他核心价值观的走向。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今天,党的科学的政治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建设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③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即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道路、怎样做人的总的理论的问题。一个人的人生观一旦确定了,他的快乐观、幸福观也就确定了。
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在人的价值理论的延伸。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人,必然会树立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观,凡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带来利益的事,他就会乐意去做,把它做好,在做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作用
1.为思想政治教育开阔理论视野
从理论意义的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新的途径。由此,我们既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改进、工作方法的提高去深入研究与实践,又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运行规律去进行研究与探索,努力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与运行规律找出来,从而将各种思维形态、思维形式及其方法,综合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情并茂,那么,必可获得持久而又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利器。如果沿着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思路锲而不舍地深入研究下去,也许一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科学,就会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创立起来。将上述创新思维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价值加以细化,其具体意义如下:
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不断变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品质和教学艺术的水平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思想政治教育与思维科学交叉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思考、研究的方向。
③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找到了方向与具体的方法论。
2.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从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把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真正贯彻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是因为,情感思维中的动作思维、意象思维、形象思维,无一不提醒我们在做人的工作的时候,务必做到“理论未到,情感先行”;讲课要充满政治激情;个别谈话,要充满人文关怀,以情开路、以理导航。当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工作对象——我们的学生建立起了一种亲情、友情、相互信任之后,那就可能你讲什么道理,他都不会怀疑、惊讶、提防,而是全力倾听,尽情消化,即使有些说得不合时宜,只要双方采取平等对话,真正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那也不会伤了师生感情,反而会深化相互的信任与友谊。同时,理性思维的思维形态及其方法也能提供我们一些说话的技巧或艺术,深化理论分析的逻辑思路,使我们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将上述创新思维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加以细化,其具体意义如下:
①情感思维作为推进思维创新不断发展、飞跃的助推器,既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更有成效,又有助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克服在创新中只见物,不见人的思维的片面。
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使用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有助于捕捉学生们在听课、讨论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时爆发出来的思想火花,从而有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
③掌握创新理论、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水平,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有新的工作或教学的尝试。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模式还是不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动力。这是因为,创新不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而且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灵魂!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才会有不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动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模式例析
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李建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大学毕业后,先做哲学教师,后转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哲学底子深厚,不但教学非常成功,常有创新,而且善于理论思索,勤于笔耕,所以学术成果甚丰,我经常向他取经。一次,我向他请教: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研究如何才能不断创新?他说:创新是分层次的,年龄、文化、经验不同,创新的含金量是不同的。老实讲,创新人人都会,就看你动脑不动脑,会不会动脑?不能把创新神秘化了。小孩子三五岁时,对周围的世界发生兴趣了,不断地向你问个没完,“这水热了变气,冷了结冰,是不是有个空调藏在水里啊?”“小孩要听大人的话,大人就不听小孩的话吗?”“爸爸你总是骂我,是不是你小时候总是挨骂,现在报复我呀?”你们看,才几岁的孩子,在自问自答中,难道他的回答没有创新吗?拿教学来说,按照创新的定义,就是你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因为别人没有用的教学方法,或者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出来,找到它们内在联系的链条,一环环地紧扣起来,那不就是创新吗?在我讲到党在当前存在的“四大危险”时,一开始我就要学生记下我今天讲课的逻辑链条:
(1)“四个危险”源于政令不通;
(2)政令源于监督不到位和责任追究不力;
(3)监督不到位和责任追究不力源于政治体制不完善;
(4)政治体制不完善源于缺乏政治共识;
(5)缺乏政治共识源于核心价值缺失;
(6)核心价值缺失源于思想方法不科学。
实际上,这一传授的过程,也就是逻辑学中的连锁推理。(1)、(2)两个前提省略了一个结论:“四个危险源于监督不到位和责任追究不力”,这个结论加(3)又省去了一个结论,总计省去了五个结论,使推理的推出,如行云流水,读来令人畅快,学生听得认真,印象深刻,觉得有趣。但是,逻辑上虽没问题,但推出来的最后结论“四大危险”源于思想方法不科学却值得商榷。将逻辑推理巧妙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去,创造了别人不曾创造的思维方法,这不是创新是什么?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意义与运用
我知道,学生这次大胆的尝试还是极其粗糙和不成熟的,但从目前得到的资料来看,这次探索的总的方向似乎没错,而且在导师鼓励下的这次大胆的探索,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极其明显的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与总模式的研究,尽管它还是一种尝试,一种初步的探索,还不可能是成熟的,但是,它的理论意义是明显的,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探索了一条具体的途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的2005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不同程度地感觉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思维方式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使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头疼,思想政治教育者感到困惑与焦虑,同时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因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要求建立现代思维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例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基础部的帅瑞芳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封闭性、守成性、滞后性的倾向,表现为思路狭窄、思维僵化、理论贫乏,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同学和现实的不断疏离的困局。因此,她提出要实现思维方式的五个转向,即“封闭性思维向开放式思维的转向”“整体社会性思维向人本性思维的转向”“守成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向”“单维性思维向多维性思维的转向”“滞后性思维向超前性思维的转向”。
而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姜梅等的《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文章里,则主张在新的世纪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应当实现“由单极思维向系统思维的转变”“由物体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由独自思维向对话性思维的转变”“由静态、僵化思维向动态、实践思维的转变”。
此外,还有长沙理工大学王明彦等的相关文章都论述了思维转向的迫切性问题,只是他们在谈及思维现代化的问题时,仍然停留在宏观的或哲学的理论层面,认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意义及特征就是要真正体现求异性、开放性、创造性、系统性、多维性、前瞻性,并未进入微观的、具体的论述如何实现思维现代化的问题。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同仁,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惑并产生一种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方向上或哲学层面上抽象的议论是无助于问题、局面的改观的。因此,本书超越了这些坐而论道、抽象议论的阶段,直接进入了具体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困惑的路线问题,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分模式与总模式的过程中,引入了思维科学的逻辑科学的形态、形式与方法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理论论证和创新的强化。
例如,自觉地运用动作思维模式。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的爱憎、喜怒与欢乐以及对即将同你谈话者的态度,如果你的眼神反映出来的是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那么,你开始也就会受到学生的认可与尊重,因而也就为谈话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你的面部表情强化了眼神背后的真情而不是虚伪,你就可能获得谈话者的喜爱与信任,从而解除他对你的困惑与提防,准备把埋在心灵深处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对你倾诉,你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你的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你对受教育者的信心与激励,你和受教育者就可能成为知音,受教育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解不开的思想疙瘩,都愿向你倾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中的动作思维,将会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帮手。
又如,自觉地运用理性思维中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的模式、原理、形式、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说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家知道,传统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它是一种刻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思维,这种思维告诉人们:一个正确的思维必须是符合确定性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完整性的要求是:第一,无论上课、演说,还是写文章,必须明白你准备说些什么和准备不说些什么,主题要非常明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可将一、二混淆,是非不分;第二,你在回答了是或不是以后,不论是对你的主张还是对别人的反对,都要进行论证,拿出充分的证据或理由,让听你上课或演说的同学被你严密的逻辑所折服。而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则是从理论上告诉你,不论学生的什么问题,都不要只作单一或片面的理解,而是要把它放在一定的时空里,立体地、多维地、全方位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心悦诚服。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上,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但不纠缠这些问题,而是放在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上,这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转向,探索了一种具体的方法或道路。
(2)为思想政治学科走交叉科学之路进行了探索
交叉科学是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新科学。基于物质、事物的互渗性以及属性的多样性,任何自然物质都可能既有物理的性质又有化学的性质,甚至还有不同的辐射性质,因而既可以单独地研究它们的某种性质,也可以结合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同理,社会现实之间,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人的机体与自然之间,人的思维的运动与自然界的物理属性与化学属性以及脑电波与自然界的雷电现象等也会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将两者或多者一起研究,就可以发现物理属性与化学属性不是绝对的对立的关系,而是互渗互补的关系。同样,人体与自然、大脑思维的运动与自然界的物质的化学的运动,也有类似的情况。因而,20世纪的60年代以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社会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物理经济学等交叉科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交叉科学的出现及其强大的生命力有效缓解了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困境,指引了广大有学识的同仁们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难题。
(3)对用文学语体使思想政治教育鲜活起来进行了尝试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是以概念、判断为基础的逻辑推演的过程,本身具有枯燥与死板的缺陷。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严密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说话的艺术,努力做到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
要使理性认识和对理性认识的表达形象生动起来,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文学艺术的主体和形式。在本书中,曾经在理论阐释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基本观点和行文中的某些关节之处,特地引用过一些简短的故事、诗词、幽默、名言、警句与格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文的生动性、活泼性以及观点的鲜明性与深刻性。事实表明,文学语体进入理性思维,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会使原本严肃的、比较死板的理性思维变得生动,会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鲜活、有趣和富于活力。
形象的东西与抽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并非是一种生硬的拼凑,面是一种有相关理论支持的思维的实践。抽象的东西与形象的东西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具体来说,抽象的东西源于现实中的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是对这些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往往会舍去事物外部那些生动、形象、具体的东西,留下其内在的本质,而事物本质的本身,往往是单调和枯燥的。抽象的结果虽然抽象,但它却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本质,这就形成两者的辩证关系,它们是一对矛盾,互相对立,是形象就不是抽象,是抽象就不是形象。但是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抽象的东西要以形象的东西为基础,形象的东西要以抽象的理论为指导,不然就会陷入盲目,迷失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属于理性认识,是一般的、抽象的东西,文学艺术等主体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是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文艺作品主要靠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离奇情节来吸引、感染读者。但是,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夹叙夹议的情况,在夹叙夹议当中,就有理论的概括,通过理论概括,以深化文艺作品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所以,在理性认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使用典故、成语、比喻、幽默、来赋予理论以鲜活的生命。像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用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实践论》里引用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就很好地阐明了这个问题。抽象的理论需要形象的手法使自己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形象的文学艺术,引入恰如其分的简要评论,可以深化文学作品的主题以及人物的品格。
2.实践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思维模式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思维形式及其思维方法,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1)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提供了具体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触及人的灵魂的工作。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与学生谈话或交心中,如果始终板起脸,只有思想的或理论的交锋,没有感情的投入,更没有对教育对象的关怀以及感情交流,那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因此,上课或是谈话,必须以感情引路,做到以情感人,学生才会因为你对他的真诚、体谅与关心而接受你的教诲,甚至批评。如果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而不讲究方法,有时甚至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优越感。那么在学生心里,就会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里,即使碰到了难题,也不会来找你,而是去找别人,因为在学生心里,留下了你只会说教,不会讲理这种令人不快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思维模式,为你提供了进行感情投入,了解学生心灵的具体方法,它的正确而自觉地运用,有利于你与学生做到心灵相通。
(2)为洞察学生心灵,控制课堂秩序提供了工具
俗话说:“人心莫测”,是指每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别人是很难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或理论教育的教师,又必须对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有所了解,这种了解,当然不是百分之百,但大概的、轮廓式的了解则是必需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会是无的放矢,批评不能到位,甚至胡说一气(如道听途说就批评),教育抓不住中心,所说根本不是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达不到应有的目的,还会增加师生间的隔阂,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肯定会敬而远之。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着手从学生的外在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学生藏在心里的秘密。而情感思维中的动作思维,为此给你打开了一个窗口。只要善于注意学生的眼睛以及面部的表情,加之他的身体的姿态,一定可以透露出一个学生是快乐的、自信的,还是不快乐的,甚至痛苦的心理,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的放矢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3)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表达提供逻辑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理论思维,是在为党的思想政治路线进行宣传与传播,但是宣传与传播会有好有坏,有效果极佳的,也有效果一般的,甚至很差的,除了以上感情投入的问题外,恐怕也有理论本身是否组织严密,认证是否充分的问题。如果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讲课开始到讲课结束,每个观点都表达得准确无误,每个论据或思想都有其内在联系,像日常中我们看到的链条,一环扣一环,那么,学生就会像列宁的演说那样,被老师的思想紧紧钳住。理论,不用雄辩,因其具有铁的事实,它的本身也会服人。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做到这点,除了对自己所讲的理论具有深刻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理性思维的要求。第一,一定要掌握运用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做到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利用概念与判断进行推理要符合逻辑。所谓符合逻辑,就是要遵守这条规律及其相关规则的要求,做到主题明确、旗帜鲜明、前后一致、毫不含糊、论证严密、理由充足;第二,要掌握运用辩证思维的要求,运用它来衡量我们的思想是否片面和武断,是否存在僵化、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让我们的讲课、演说、谈心充满辩证法的生机和活力;第三,还要运用立体思维,进行时空四维的论证,多视角、多层面、多方位去论证或说明问题,这样的工作或教育过程,才是能服众的,也是学生们喜欢或欣赏的。
(4)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讲常新提供了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属于理性概念的逻辑推演,因而他的本身就带有枯燥性的缺陷,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受过去系统讲授,进行灌输的误导,以及学生必修、不及格将影响毕业的情况,一部分学生确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失去了兴趣,即使是满勤,有时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况,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为了给老师面子,为了保持自己学习一贯的优秀,他们一般都会坚持听课。但对老师过于死板、没有生气的教学情况,心里也是有想法的,只是怕惹麻烦,怕影响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便说出来罢了。总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或理论的传授热情不高,除了社会环境之外,也和我们讲授的方法不对,讲授艺术不高有关。将创新思维总模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后,只要有了创新的自觉,就可以不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和它的具体的内容存在不足而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充实。只要我们讲授的方法,大胆地从各种思维模式,特别是从创新思维模式中吸取营养,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创新,那么,我们的讲课就会常讲常新,学生感到满意,老师也感到开心。这样,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消极地、被动地教学的局面就可逐渐改观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应用与评析
1.建立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资料库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应用得好坏,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广度与深度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平时勤于收集那些情理兼容、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并把它们摘录分别放入资料库中,以备待用,当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某些寓言、故事、幽默、警句、格言来提高讲课的生动性或吸引力,或者希望学生加深对某个思想观点的印象时,我们就可以从某个资料库里找到相关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去,这既会成为使同学兴奋快乐的调料,又会使学生对某些观点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因此,思维模式的资料库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储备。
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库,可以做得非常充实,十分丰富,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总模式的不可或缺的参考教材。当这个工作积累到一定的时候,甚至可以公开出版。
(1)引用恰当、生动的名言警句作为理论的根据
以我的体会,适当利用情理并茂、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格言、比喻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例证,将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使这些充满哲理智慧的精辟思想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①当印度的泰戈尔谈及国家的时候,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实,也使这种表达充满诗意:“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人类却兼有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而美国的文豪马克·吐温,早在我国将潜规则的存在揭露得淋漓尽致之前,他就已经指出来了:“人类一向有这个独特之处:它保留了两套道德法则,一套私下的,一套公开的,一套真正的,一套矫揉造作的。”
②当谈到人民的品格、地位异化的时候,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人民,你和天边无际的大海一样!既可温和平静,又能掀起滔天骇浪”。这和中国的“水可载舟,又可覆舟”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雨果又说:“人民是主人,却变成了奴仆;人民是法官,却变成了罪犯”。
③当谈到人类的本性、灵魂是追求进步解放的时候,文豪们是这么说的:“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英国的莎士比亚说:“每一个被束缚的奴隶都可以凭着自己的手挣脱他的锁链”。
④当谈及人的自由时,它是与人的解放和斗争联系着的。泰戈尔说:“人的最大的自由存在于为了更大的和谐而牺牲个人的能力之中”。托尔斯泰这么认为:“所有人类的努力,所有求生的冲动,都不过是增加自由的努力”。说得多么好啊!人人都可以拥有自由,但是绝不可以因为你有自由就去剥夺别人的自由。
由上不难看出,文豪们不但以他们杰出的文学成果感染人,而且以他们深邃的政治眼光教育人。
(2)引用富于哲理的话加深自己的思想主题
引用先贤、教育家或当代国家领导人满怀深情与满怀哲理的说话,不但令人感动,而且深刻,永记难忘,它所产生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影响,可以胜过一打纲领。
①“宥坐器”的教育
古人总是用各种办法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缺点。有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参观鲁恒公庙,看到庙里有个奇怪的东西,倾斜地放着,孔子就问管庙人:“这是什么东西?”管庙人告诉孔子:“这是宥坐器”。孔子马上想了起来,说:“哦,我知道了,既然是宥坐器,那它里面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是端正的;把它盛满之后,它就倒了。”然后转身对弟子们说:“小心啊,万物都是这样,自满一定倾覆,骄傲一定倒台”,弟子们无不折服。子路不太明白,问孔子道:“我们如何既让人充满而又不倾覆呢?”你记住这四句话则可避免倾覆:“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聪明要用愚来警醒;功被天下,守之以让——有了功劳、要谦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天下骁勇,要用怯懦小心谨慎来守住;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富胜天下,要用谦让来保护。”可以说,孔子这一番话,对于今天那些有了一点学问就老爱吹嘘,有了几个臭钱就老爱炫耀,甚至两手空空,既无学问,又无金钱,为了个人虚荣面子,不惜招摇撞骗的人,不失为一个治病良方。
②国家领导人深情的教诲
在国家领导人中,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温总理吧,他的讲话不但铿锵有力,而且对人民总是满怀深情,听他说话,不但深受教育,而且总受感动,心里会涌起一股暖潮。讲到谁最了解国情的时候,他引用了王充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谈及自己的抱负时,引用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谈及国家治理时,引用了魏征的“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忘则存。”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时,引用了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志们来说,如果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既能从理论上把问题说清说透,又能满怀真情充分显示出你对自己论述的思想真理性的自信,那你就一定能打动人、说服人。假如恰如其分地引进一些名人的名句,那更是锦上添花,必将深深烙印在每个学生的心坎上。
(3)从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中吸取力量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与古国,三千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许多教学与修德的警世名言,如果用得恰如其分,将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锦上添花。例如:谈到教学的目的与师生的关系时可引用我国先人的名句予以证明。谈到上大学的目的时,可以引用四书中的《大学》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鼓励学生应该有超过老师的抱负时,可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等。提倡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的问题时,可用“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意而心感之乎?”
2.应用例析
(1)思维客体
××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董扬名(化名),男,21岁,家庭出身:大学教师,学习成绩:中等,职务:团支部宣传委员。
(2)思维主体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张业伟(化名),党员,副教授,理论课教师兼班主任。
(3)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应用实验教学
①对思维客体的考察:
A.课堂考察
工具:动作思维。发现以下情况:
a.董扬名一般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或东侧,或西侧;
b.董扬名进入教室经常靠后,甚至迟到;
c.坐定后,董扬名常常拿出一本书来就埋头读书,从不见他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时还有给周边学生递字条行为;
d.授课中,张老师请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他会把所看书暂时放下,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似乎学习很认真一样,但一问他问题时,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已有相关的知识不痛不痒、似是而非地回答;当老师走向他的座位的时候,他会将阅读的书籍放到抽屉里去,老师问他刚才读的什么书,请他将书拿出来,一看,是本有关考试“托福”的英文辅导材料,老师叮嘱了他几句:上课要好好听课,不要心不在焉,然后回到讲台继续讲课。
e.董扬名的这种情况,教师课堂上好意劝告了多次,课后还找他谈过话,但他没什么改变。
B.到学生宿舍做横向了解
到董扬名的宿舍后,正好董同学不在,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了。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是:董同学的日常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因为学生对这位班主任老师的为人十分信任,所以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归纳起来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他爱到某个人少的教室上网。听说他能突破防火墙,故一上网,不到晚上十二点之后不会回宿舍,所以,董扬名在我们宿舍中信息最多,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闻他都知道,宣称“网络是他的真正大学”。
第二,他不断恋爱,先后已追了三个女同学了,目前这个是一年级新生,是艺术系的,除了上课、上网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两人外出看电影、吃饭、旅游上了,特别是周末和各种节假日。宿舍的一个同学说:董扬名说过,人生苦短,应当使生活尽量过得浪漫些、潇洒些,所以周末经常外出不归。
第三,住在董扬名上铺的同学说:他准备出国留学,他父母对此也表示支持,所以,他把大部分的精力差不多都用到英语的学习上了!已有两次去新东方培训过……
②加工调查资料,准确把握董扬名思想上的问题
基于以上了解,在董扬名的身上,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这就要进到第二步进行深入分析了。这时,理性思维的各种思维形式无疑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情感思维中的意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中的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必然也要介入思维主体,想象董扬名同学的外在概貌以及他的内心的想法。这时,虽然思维主体不在董扬名的身旁,但董扬名的意象、形象会在他的大脑里闪现,也会在自己的眼前浮现,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些核心理论作为衡量标尺进行对照,将董扬名方方面面的表现综合起来,无疑就可抽象概括出来。他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对西方的社会包括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缺乏全面的了解,他看到了资本主义或者说西方社会的一些外在表现,但是并未透过看到的现象全面揭示西方社会的内在本质,因而脑子里充满了似是而非的认识,根本的还是属于认识的问题。
第二,对于恋爱的态度,可能受了西方以及黄色网络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至少也是不严肃的。
第三,对待学习的问题,似乎为了留学而不顾正常的学习,这种极端片面的做法,可能给他出国以后的专业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没有基础的专业学习,肯定会产生诸多的困难,有时甚至不得不进行补课而延长自己的结业时间。
③分析问题,进一步抽象、概括为理论观点
找到了问题,并不代表就能获得科学的真理。要使问题成为一种指导实践或行动的科学论断或思想,就应该启动又一轮程序,即使问题经过思维主体的个体或群体,或者既有思维主体个体的初步理性分析,又有思维主体群体的多方审核与论证,才能够得出具有可靠性程度较高的结论。在这里,必须使用多个方面的思维工具:
第一,抽象思维的规律及其逻辑方法的介入、辩证思维或辩证逻辑的科学审视与矛盾分析。抽象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可以从逻辑上判明上述资料是否具有同一性与确定性,看看思维客体言行之间是否隐含着某种无法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看看有没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思想混乱;看看他的议论或看法,有没有充分的理论的或事实的支持,从而确定有没有将问题上升为科学观点或理论的加工价值。辩证思维或辩证逻辑,从本质上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或唯物辩证法在人的大脑中的运行与内化,立体思维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当代发展或现代形态,提示我们要立体地、多角度地去观察问题,对所调查的资料及其问题进行辩证的与立体的分析,才能显现考察资料或问题的本质,因此,能不能使用这些理论思维的工具,进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辩证分析,是感性材料和已发现的问题能否出现认识中的质的飞跃,理论质变的重要一环。
第二,必须将党的思想路线即核心价值理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作为衡量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参照系。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进行科学分析的解剖刀,又熟知核心价值理论的内涵及其要求,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从世界观的层面看,该生从所见所闻得出来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事实的依据,这基本符合唯物论的要求,但在分析比较对照的过程中,缺乏历史主义、辩证矛盾的分析。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世界观上基本上是唯物的,但是历史主义、辩证法的分析存在不足,表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不成熟。
B.在政治观上,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中,看到了两种制度的差距,从而形成了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倾向,故在政治观上存在的问题较大。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所以会有完善的福利保障,生态环境普遍优越于我们,那是他们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积淀的结果,而且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对外扩张中,采取既剥削本国的农民,又敲骨吸髓地对外扩张、贪得无厌地掠夺殖民地人民,积累了大量的不义之财。政治观的错位,显然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血泪史缺乏认识有关。
第三,在人生观上,不能说该生有什么大的抱负,也不好说他具有明确的符合历史发展,为了他人幸福而作奉献的素养,但是至少他还没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腐朽人生观,只是希望首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后才去解决他人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经过示范、学习和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四,在价值观上,该生没有表示自己的观点,但从他的人生观可以判定:在道德上,由于他坚守着以自己的劳动先救自己,再救别人的底线,所以,我们相信,他不会以损害他人的利益去获得自己的幸福,我们不能说,该生是个道德十分高尚的人,但也不能说他是个底线已经失守的人,基本上可以判定该生是一个还有良心的好人,同理,我们也可以判断,该生在道德上也是个正派本分的学生,只是在恋爱的问题上,多少有点及时行乐的不端思想和行为,因而相当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同异性朋友相聚、相拥的甜蜜中,否则,他的学习会更好,他的生活态度会更为积极。
④在头脑里即思维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
根据理论判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就要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每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或教案。这个方案或教案,除了按照一门课程的要求,不打折扣地系统地传授应当传授的理论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存在的问题,选择正反方面的案例,具体生动地说明:按照党的核心价值理论行事,你就可以更快地融入我们的社会,感到自由,路走得顺,事业会不断成功;反之,如果你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党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种种差异,甚至完全背离,你就很难融入你所生活、学习、工作的社会,你就会感到思想压抑,行动不自由,路走得艰辛,事业很不顺利;如果受到西方或自由化思想的诱惑,你甚至会走上背离党的思想路线的道路,扼杀了自己的事业,堵死了自己发展的道路,在郁郁寡欢、生活没有保障的状况下,你即便有超常的聪明才智,那也可能会一事无成。古人曰:“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一条历史的定律,谁要与历史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谁就会被历史所抛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⑤对案例教学评估后新一轮教学实践的开始
关于教学的评估,我们在前面已有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只补充两点:
第一,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召开师生座谈会,其参与者绝不可以只是那些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兴趣的师生,而是喜欢的、不太喜欢的,甚至毫无兴趣的,都要有人参与。不能只听好的,也要听听不好的,各种不同的意见,各种不同的声音都要听。然后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也总结教训。否则,评估就会失真,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特别是设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创新思维中的想象、灵感、直觉等创新形式与方法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力求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上一个新台阶,有着更多的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