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即规定《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是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以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改造,肃清帝国主义和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1950年,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论》。此时期,高校对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作了初步探索,产生了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
(二)初步建立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度
为了使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1952年,教育部专门做出《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实行政治工作制度》的决定,提议在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处,配备政治辅导员,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步在全国高校推广普及。从此高校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适合高校实际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度的初步建立,同时确立了高校大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和作用。
(三)建立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
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武汉大学要求撤销政治辅导处的问题发出通知:“已有条件直接从健全行政和党的工作机构着手强化全校的思想政治领导,在此情况下,能够考虑撤销政治辅导处。政治辅导员是深入学生群众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力量,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酌量保留全部或一部分,在教务处或系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虽然撤销了政治辅导处,但是,大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负责,各级党团组织、人事、保卫等部门和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为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
1957—1966年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也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高校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各方面专业人才。此时期,强调政治挂帅,又红又专,提出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开展思想斗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被视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纲领。但是,由于当时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偏差,出现了反“右”斗争的扩大化,继而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开展了所谓的“反右倾”活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左”的影响。此阶段,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虽有失误,但所取得的成绩仍是主要的。
(一)进一步调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1957年,全国高校各年级普遍开设了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是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教材,同时辅助阅读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文献和其他文件。原有的政治课《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律停开一年或两年。196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今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设置《中共党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二)提出了“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www.xing528.com)
此提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体现了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达到了战略高度。但是,它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表现在:一是对“又红又专”的内涵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厘清,导致在行动上出现偏差,培养的目标没有层次性,缺少现实基础。二是在实践中急于求成,没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急于求成却目标难成,培养的学生通常缺乏科学的头脑、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思维的能力。这些都是当时极“左”指导思想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反映。
(三)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了政治运动的方式
此时期的“大跃进”“反右倾”等政治运动,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而且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偏离了正确轨道。实践证明,经由政治运动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解决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是有效办法和长久之计,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教训非常深刻。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化教育领域开始的,之后漫延到社会各个层面,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破坏。1968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大批知识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系统正规教育的大好机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1970年,党中央决定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恢复高校招生考试,长达四年的“停课闹革命”的闹剧终于停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左”倾问题被推向了极端
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政治运动,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高校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把阶级斗争作为大学生的一门主干课,培养有高度阶级斗争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的“反修防修战士”成为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由于把高校视为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了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口号下,“假、大、空”和形式主义成为一种政治风气,“斗、批、改”运动取代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挫伤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社会教育取代学校教育,政治运动代替思想政治教育
此时期,由于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已然破坏殆尽,正常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从开展。“文化大革命”后期,高校恢复招生不久,由于“白卷英雄”的典型为江青集团树立起来,高校招生考试被迫取消,高等教育走到了以“红”代“专”,只“红”不“专”的极“左”道路上。同时,高校开展与社会完全相同的政治学习,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常被组织参加各种“学工”“学农”和“学军”等活动,社会教育取代了学校教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教学秩序被完全打乱,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由于受到校内派别斗争的冲击而全面瘫痪。1972年高校重新恢复招生以后,由于极“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各种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批判会和讲演会所取代,大学生被要求“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频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此情况下,高校几乎没有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社会政治教育内容就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政治教育形式就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中教训深刻,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是如此。
四、徘徊时期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
1977年秋天,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即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我国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得以恢复并逐步走向正轨。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思想战线徘徊不前的两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师生员工心情舒畅,特别是经由揭批“四人帮”,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人民重新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转机。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未摆脱“左”的阴影。在“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下,这两年一直进行错与对的讨论,没有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需求,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进步性的发展。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才在拨乱反正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