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又将有610多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之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广开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10个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抓住《就业促进法》施行的有利时机,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24日】
●题图注:2008年6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图为某大学招聘会现场。
讨论
陈丹丹: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好举措。但还是要考虑到,大多数的学生在高校里学的都是非农专业,根本不懂农业也不了解农民,组织上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真正使命恐怕难以完成。而且还有些人将下农村作为找工作、进机关的“跳板”、“过渡”,走过场、走形式,势必会引起村民反感。磨刀不误砍柴功,要让大学生先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村官工作,在选派之前,应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摸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林盟初:报考公务员成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公务员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公务员工作稳定。在目前国际经济发展呈下滑趋势的背景下,报考公务员成为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选择。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经济的复苏,以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www.xing528.com)
廖容:关于1500名硕士生竞聘卖猪肉的事件,我并不赞同研究生直接去卖猪肉,因为这样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研究生用自己的所学去研究卖猪肉是可取的。我觉得,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就业观,放下身段,扩宽就业渠道,这样才能缓解就业压力。
刘魁:我觉得解决就业难情况应该:首先对于学校改革教学,剔除不合时宜的过旧的内容,顺应时代潮流添加教学内容,使知识都在教育的最前沿,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对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远大目标,多与社会接触,尽早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贺祖斌点评
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所以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是因为这与同学们密切相关,大家都发表了对就业难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很严峻,加之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就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买猪肉也好,考公务员也罢,毕业生无非是想找个好些的饭碗。而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毕业生扎堆的重要原因。2009届610万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当然与前些年的大规模扩张、大学生数量急剧扩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现在更要关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适宜性问题。在校学习期间,多参与实践,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尽早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国家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各省和高校也采取力推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大学生就业项目拓展计划、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力争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另外,我注意到福建省采取“大学生继续升学深造”,2009年将在高校安排2万名毕业生试行“双学位”、“双专业”教育,主要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接收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这不妨是缓解就业压力和培养紧缺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关阅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高校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2.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用工需求错位;3.大学生就业培训不到位;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5.我国区域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6.大学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7.匮乏的就业技能和社会资源;8.非发达城市不就业;9.非“白领”岗位不就业;10.工作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11.异地学生大城市社会关系少
——摘自:腾讯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