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师资为先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和城市建设的内涵所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实质,以发展各类学校的主要任务。此外,还包括各种公共学习机构和条件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的提高等。
至于学校的发展,当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基本,然后才有课程、教法、教材、教室、设备乃至校舍的改善和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系列的任务,包括师资的需求理由、要求、标准等,而各类学校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里我想谈四点看法。
一、师资规模问题
原则上说,教师的规模与学生的规模要相适应,但怎样算是适应呢?恐怕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师资规模确实反映了教育的综合实力,这是一个教育管理的效益问题。从我们目前的各类学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以为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道理很简单。
第一,学生个体能够得到关注,这是公共教育发展的境界。在发达国家,最好的高中教师与学生之比为个位数,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完成不同的人生规划书。我们有些高校乃至专业,生师比超过50比1甚至更多。
第二,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教师。我的朋友家里有4位很优秀的高中教师,他开玩笑说儿子读高中基本上就可以不付学费了。最近有一本书介绍一个父亲把5个子女培养成优秀大学生的经验,很畅销,显然学校的功能优势被看轻了。
二、师资结构的问题
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教师配置首先要全面。但怎样算是全面呢?恐怕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按照现在的课程设置来说,我们有些高中还缺地理、政治等老师,连3+1的师资都不能平衡,别说给学生各种机会了。
如果我们把教育标准提高一些,就更有问题了。在发达国家,最好的高中可以开设300多门课程,它们的学生可以选择多种体育俱乐部或科研课程,可以选择多种外国语言和文化。一流的大学可以开设6 000多门课程。
说到这里,我们的教师从哪里来?课程怎样设计?教学制度如何适应?所以,师资结构问题其实是办学水平问题,它比师资规模更具有实质性的难度。(www.xing528.com)
三、教师要求的问题
师资建设当然是以教师能力提高为基础,除了现在已经评价的能力要求以外,我以为还要重视这样一些新的要求。
第一,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无论什么教师,都要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对待社会、人生、教育问题上,要有良好的认识能力,形成基本的价值观。
教师不能给青少年片面的人生价值导向,比如偏重学习与金钱、做官的关系,偏重成绩与人格的关系。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歧视,对社会有偏见,对国家无热情,这无疑是教育的衰弱。
这里说一个基本要求,教师的中文水平必须过关,有些教师与学生交流,用语或书写都颇粗俗,何以有人格魅力。我们现在似乎已没有要求了。
第二,要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教育现代化就必然要面向世界。建设国际型的大都市,就要培养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市民,就要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我们不谈国际政治、文化,至少要对国外同行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基础教育的教师要有更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除了旅游,更要有专门的进修访问,外语教师更要有这种机会。
四、师资队伍管理的问题
第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教师的能力标准,大力创造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机会,大规模地轮训各课教师,这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二,要努力保障师德水平。社会最不能容忍的教育问题是师德问题,因为它影响学生的思想。教师队伍要毫不讳言地成为社会中最文明的人群,这对社会和谐发展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表彰优秀教师,还要有教师更新制度,使计划用人向按需用人转变,向按质用人转变,从制度上尊师重教,尽最大努力减少学生的做人教育被个别教师耽误的可能,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
2007年10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