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持大学的内涵发展,时刻把握学校发展状况与目标,及时调整建设策略和工作力度,我们需要研究和制订大学综合实力建设与评价指标,并使之成为全校的共识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一、设定综合实力指标的原则
高水平大学一定以综合实力为标志,但大学是复杂的机构,其功能与目标是多样和长期的,有些甚至具有不可测量性,这是对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能力的挑战。
现今各种各样的大学评价体系与排行榜,告诉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结论。但我们需要对自身的建设目标有专门的评价,我们也需要提高这种评价能力。
1.综合实力应该属于内涵发展范畴中最核心的要素,即办学的基本目标。在庞杂的建设任务与指标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全校发展战略中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本质属性的东西。
研究型大学就是通过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创新性学术研究(包括知识、技术、理论与思想创新)而实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工作组在对世界各国不同研究型大学进行分析后指出,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其本科生的录取有很强的选择性或竞争性,教学科研人员课堂教学任务较少。在教学中更为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聘用和晋升上,更多地注重他们的学术成就、科研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推广。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围绕着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创新性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学术为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各种因素的关系,优化配置,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
2.综合实力建设应该注重资源配置水平,即以人均指标为衡量标准。综合实力是各要素相互关系的产物,它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可支配性的,如校园校舍、基础设施、图书资料、财政经费、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学科构成、信息平台等因素;软实力是驱动性的,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组织结构、管理系统、学术制度、学科特色、历史传统、声誉品牌、校园文化等等因素。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单一要素的确会影响整体,但更重要的是各要素之间的构成,所以,综合实力建设水平的特征表现在内部结构关系上。
大学综合实力的提高,目的是为了推动内涵发展,其核心是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是创新能力。所以,在各项建设中,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活动能力与条件是关键性因素,我们应该特别注重通过他们来考察各要素的建设水平,这是最接近建设目标的考察,也是最体现综合性的考察。
3.综合实力检测应该注重成果水平,即同行中的地位。大学综合实力的提高表现在与同行的比较中。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能力都有各自的成果形式,也都有同行比较与社会评价的问题,虽然这种评价需要来自本校以外充分的信息,而获取这些信息有时比较困难,但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及时研究,尽可能使其成为一种自评的信息。
二、评价标准与指标的设立
作为一所大学发展规划的建设与评价指标,首先需要不断检查自身的进步状况。所以,有关建设指标的自我比较是必须的。评价的另一大类标准,来自与其他大学的比较,国内同类大学的比较是需要的,同时,还应当有世界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思路,我们以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和研究两大功能的建设目标为依据,以教师与学生为建设主体,以课程与科研成果为要素,选择若干最基本的综合性评估指标。
1.教育(www.xing528.com)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有深厚人文情怀和学术研究功底的创新型领导性人才,核心是要提高课程的数量与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评价要突出学术性,为此,以下指标是重要的。
就师资而言,有师均开课数、教授占教师比、有博士学位教师。就学生而言,有生师比、本研比、硕博比、留学生比(含本科与研究生)、生均教学经费、生均图书、生均课程门数与种类、生均图书借阅量。作为外界评价,毕业生评价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
2.科研
研究型大学要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生力军,若干学科有国际影响,核心是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而科研成果质量评价要突出创新性。为此,以下指标是重要的。
就师资而言,有师均科研费、师均论文数和引用率、师均专利数。另外,作为校际评价指标,国家级三大奖数、领先学科或学科排名、学术声誉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就学生而言,有生均科研经费、生均论文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数。
3.其他
为了提高大学综合实力,以下实力同样是重要的,如学校的经费总数、校舍总面积、两院院士数、长江学者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专业数、学位授予点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等,但它们与课程和科研成果的关系似乎更间接一些。
三、评价指标的管理
评价综合实力与提高综合实力不是一回事,要使评价指标成为我们建设的依据,需要做两个准备。
1.作为最基本的实力评价,学校与院系指标体系应该是基本相同,这才能保证学校的综合实力建设水平。犹如同类学校之间的比较一样,各院系也需要用这样的指标体系在同类院系之间比较,并寻找各自的建设标准。所以,学校与院系都要有规划和阶段性检测,不断发现问题。
2.要保证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基本措施在于资源配置,资金、招生名额、师资聘用、职称、设施等都要按照指标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结构更合理,更符合内涵建设的要求。而所有这些规划管理的工作,需要学校与院系共同执行,学校统筹,院系落实。
2006年7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