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能力培养既要依据工作要求,又要针对个体特征,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主体,他们具有公民依法独立行事的权利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个体特征,这是他们的潜能所在,大学的责任是启发这种潜能,并给予机会,使他们不断发挥和完善这种潜能;每个学生都有长远的发展需要,这是他们自身的责任和成长的动力,大学的责任是帮助他们追求长远的利益,并创造机会,引导和开发这种动力。

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与大多数机构相比,大学得到了社会特别的信任,大学对社会也具有特别强的自信力。考入大学和获得学位,都是人们成功的标志和条件。换言之,大学是受到社会压力比较小的机构之一。

一、大学教育的有效性

诚然,大学是最高学历的教育机构,但不是人们受教育的终点站,也不是全能的教育机构。每个大学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上最成功的人,总是在不断努力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东西,但我们很难说大学已经或者总是能够给予学生足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东西。我以为,成功的高等教育是大学与校友们共同创造的,校友的功劳在于他们使自己比较好地胜任了职业,向社会显示了其特殊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都是来自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毕业以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实际上增补了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所以,大学阶段教育确实需要密切关注这种能力的培养,大学对社会要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预见,决定了其教育的有效性。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往往超出学校的预期,他们在毕业以后表现出来的才能,他们所从事并获得成功的工作,可能与大学里所学的不同。同样问题还有,所有的毕业生是否都发展得很好,是否可以发展得更好,他们可能并不一定像他们在大学期间那样出色,他们甚至已经失去了创造活力。大学可能更需要对这种情况予以关注。

事实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变化比大学改革更快,社会分工总是多于大学设置的专业科目,总有一批毕业生在从事着大学里没有训练过的工作;社会上的问题总是比大学告诉学生的更复杂和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所需要知识,不同于大学为学生准备的知识类型与结构,甚至超越了专门化教育的范畴

解决现实的问题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与其说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不如说需要有能力的人,而社会对能力的要求比大学培养要求更复杂。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关,但又超越知识范畴以外,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超越专门化教育的局限。另外,能力培养既要依据工作要求,又要针对个体特征,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而大学教育的公共性,很难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培养。

大学如何兼顾知识与能力、社会与个人等各方面的需求,如何增强大学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最有效地学习,最有效地为社会服务,这是大学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二、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在对学生个体充分重视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关系是大学与学生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其核心是大学与学生的关系。教育与其他事业一样承担社会使命,它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大学的基本使命就是要使学生一方面具备最强的适应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这就意味着,大学不仅要自己把握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要求之间的相关性,而且要教会学生自己去把握。

教育的有效性,既体现在公共层面,又落实在个体之中。它在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公民素质的同时,又必须对个体有效;它在满足职业要求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这是教育面临的特殊课题。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主体,他们具有公民依法独立行事的权利和能力。他们对大学有直接的付出,有具体的需求,这些需求又有个性特征。首先,大学要承认这种个性需求,因为它不仅是大学的责任,还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其次,大学是要有效地引导并满足这些需求,这是大学教育能力与水平的体现。

每个大学都有引以为豪的教育经验,有各学科的教师与院系,有长期积累的管理规章,这些构成了大学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教育模式。当教育者占据教育主动地位时,如何使学生的利益成为自己的利益,这是教育自我超越的问题。大学教育要关怀每个学生的利益,或者说要使教育对每个人更有效,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个体,把教育管理的立足点放到学生主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在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个体能力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及其管理。

每个学生都有个体特征,这是他们的潜能所在,大学的责任是启发这种潜能,并给予机会,使他们不断发挥和完善这种潜能;每个学生都有长远的发展需要,这是他们自身的责任和成长的动力,大学的责任是帮助他们追求长远的利益,并创造机会,引导和开发这种动力。(www.xing528.com)

我们比较习惯于从知识类型上思考教育问题,把专业、职业与学生发展方向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无论是学生还是行业,都充满着变化。无论这些变化是否合理,都会对个人有直接的影响。人们总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做这个已经学会了的事情?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是否还有其他机会?

诚然,大学教育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度身定做,不可能告诉每个学生将来的答案,但大学必须努力培养每个学生为自己度身定做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出发,发挥自身潜能的作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会适应,学会调整,使他们在离开了学校以后还能自我推动,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成功。

三、全面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

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就是创造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大学阶段得到充分的培养,大学必须为此创造条件。

我们强调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并不是否定大学教育的公共性。大学教育的公共特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大部分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更不能理解为单一化或简单化教育。大学教育的公共价值,应该体现在使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强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是转移大学的教育责任,或弱化大学的教育功能,而是增加大学的教育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得到学习机会的权利,大学责任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机会,而且这些机会必须是公平开放的。

相对来说,我国大学生的机会还是太少,包括获得选课的机会、选择专业或学位的机会、国际访问的机会、实务训练的机会、与教师个别交流的机会、演讲训练的机会、写作训练的机会、体验艺术创作或竞技训练的机会等。我们要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大学的实力,首先要着力增加学生的机会。大学不能把自己提倡的培养目标或能力空洞化,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机会中,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全面的条件。

强调给学生以机会,不是指简单地让学生满意。开放的教育制度,既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充分地选择并获得机会,也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承担选择的风险。在规范管理的条件下,开放与选择是很好的机制,它可以使管理制度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我们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是为了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合理竞争、学会接受选择的结果。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大学就要尽可能避免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更不能成为学生回避社会压力的安全港。一般来说,大学生活比校外简单,学生很容易忽视学习与生计之间的关系,又没有太多选择的风险,自我教育的动力很难形成。所以,大学要让学生自己懂得,选择是一种能力,选择是有风险的。学习的过程也有选择的压力,这就是学习的代价,就是获取将来成功的代价。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目前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为学生不断创造机会,二是不断开放教育管理制度。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机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努力程度,会形成比较有效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可以在愿望与现实的平衡中,学会更加理性地学习与发展。近年来,复旦大学每年约250名学生在开放式的方式中转换了专业,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资格几乎没有限制,但整个程序公开和规范,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选择和竞争得到了转专业的机会,而更多的包括没有满足自己专业需求的学生,对专业认识也更加理性,对学习质量和自身能力的认识也在提高。尽管选拔过程中还有不同程度的竞争,有时甚至相当激烈,但大家都能够接受,部分学生还得到一次挫折教育。

此外,复旦还推行了第二专业与第二学位教学计划、暑期教学计划、学生国际交流计划、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基金、产学合作教育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项目等。所有这些机会,都是开放的,学生从选择中得到了满足,也体验了失落;所有这些机会都不是纯专业性的,学生得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所有这些机会,都强调过程,强调参与,学生得到的是鼓励和体验;所有这些机会,无非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我们相信,只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样的教育机会,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就能充分地激发起来,大学教育就会显示出活力,公共教育与个体教育的最大效益,就会在学生与学校的合作中实现。

四、结语

追求发展是学生与大学的共同愿望。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的其发展能量有密切的关系,大学应该成为学生获取发展动力的最大源泉,并且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发展自己。为此,大学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004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