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创业既是大学生的主导需求,也是当前中国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问题。如何通过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使他们能成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实践者,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不断探索的课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大学生最关注的就业问题,从满足大学生就业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探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
1.培训创业师资队伍,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相对较晚,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中的最大问题。然而,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可以说,教师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教师需先有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从校外多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会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
2.加强创业观念引导,重视创业能力培养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狭窄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
3.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业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包括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发展与完善的全面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程体系之中。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增加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经营管理、商务知识、财务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内容。此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证。因此,要从完善创业知识结构出发,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增强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创业实用的工具与方法;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加大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欲望和进取意识。
4.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创业氛围(www.xing528.com)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载体,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逐步形成创业的观念。学校应重视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主动融入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综合服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广泛宣传和鼓励创业活动,使大学生从不同角度接受创业的教育。可以依托学校各具特色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开展创业专题讲座、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和“创业之星”进校园等活动。可以定期举办科研竞赛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如校一级的创业计划大赛,依托创业计划大赛这个载体,使参赛者亲身投入到市场调研、建立创业团队、形成计划书的全过程,向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学习,再通过评委会的提问、答辩和对创业计划的点评,迅速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类似的竞赛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增强学生对创业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5.增加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参与创业竞赛。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以创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
在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利用大学校园丰富的社团资源和师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创业实践显得更为重要。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成立模拟公司,开展模拟创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谈判、模拟签约、模拟交易、模拟结算等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设计店面、给企业取名、确定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策略等。通过模拟创业,能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提高学生在创业中的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如 “大学生电脑大赛”、“数学建模比赛”、“ACM程序设计大赛”、“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挑战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种赛事,定期展示学生的创业实力和成果,适时推出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完成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这些实践活动能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6.开拓创业实践基地,体验创业教育成果
高校应注重学生创业实践体验,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与发展模式,服务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应建立固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工作室等,在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甚至于资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使基地成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场所,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宝贵的实战体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从低成本、低风险的事业做起,边学习边创业,为毕业后的创业积累经验。目前一些高校已经为大学生搭建了创业舞台,通过构建“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把散落在各个学院的创业团队聚集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高校还应积极走出去,主动联系各级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个人。一方面,争取政府重大支持,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培训和支持系统,为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包括创业培训、服务、扶持平台,弥补校内创业教育力量和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取得部分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第三方面是努力获得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的个人支持,或捐赠资金或加盟高校创业青年志愿者队伍,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此外,大学生还可以主动争取创业学习机会,到一些成功人士创办的企业去感受和见习创业,捕捉创业的灵感,感受创业氛围,提高创业能力。
7.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教育信息化不仅能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而且能够促进教学现代化、教材多媒体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实验虚拟化,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而有效手段。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及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建立创业教育综合服务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网上教学、网上讨论、网上咨询、网上宣传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教学和管理,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让比较成熟的、尤其是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经典创业课程实行网上教学,在校际间相互承认学分的基础上实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课程选择空间,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可以设置“网络创业”文库或“创业教育案例库”,分类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案例,分析其中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建设“电子图书馆”,其中可汇集创业教育方面大量知识性、技巧性阅读材料和音像资料,供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自助学习。这些不仅为创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和教学手段打造新的模式,也为网络教学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