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存方式的变化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图景和生活方式,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必然促使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大学是青年学子的理想,进入大学校门后,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的理想与现实交织时,发现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世界经济大开放的挑战、知识经济崛起的挑战、社会发展转型的挑战。面对挑战,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择业竞争力。
1.新世纪发展的挑战
21世纪必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竞争激烈的世纪。各国之间将在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由三大资本决定:一是自然资本,即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矿等;二是物质资本,如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和流动资金等;三是人力资本,即受过教育、由知识文化和科技技能武装起来的劳动力队伍。世界银行曾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为64∶20∶16。人力资本成为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21世纪与20世纪的一大区别在于,20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物质资源,即哪个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森林、煤炭等就是富有的。而21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人力资源,三大资本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即哪个国家有大批的人才和劳动力才是富有的。也就是说,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资源。21世纪发展的挑战是占有人才的挑战。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我国不是人才强国,人力资本十分匮乏。要把人力变成人才,要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必须靠教育。目前,我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为此要努力造就三支人才队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培养三类高级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些任务,也必须依靠教育,靠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也就是说,21世纪发展是占有人才的挑战,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合格、是否适应?能否造就三支人才队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2.世界经济大开放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三个特点: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有劳动力、资金、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属集约型经济,推动他们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仅占40%左右,属粗放型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世界经济大开放、大融合,体现在生产跨国化、商品世界化、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等方面,尤其是市场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市场化为目标,以全球信息化为条件,使世界各国在市场和生产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化推动了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流动,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地发展,必须发展高科技,必须培养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标志,也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一步步进入大开放、大融合的时代。至今,我国累计已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000多万个,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达30余万家,外商实际投入资金有1000多亿美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华投资。经济大开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无论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国内市场上,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各国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以及人员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参与跨国公司经营,可直接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留学生可以到发达国家去学习。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会给各国带来风险和挑战,如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市场更加开放,可能会导致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领域——金融、保险、证券等,受到外国跨国大财团的操纵,各国之间的资金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民族矛盾、武器买卖、毒品泛滥等将会加剧,西方价值观、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将进一步向第三世界国家渗透,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有利时机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抵制消极的东西,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步伐,使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是能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3.知识经济大崛起的挑战(www.xing528.com)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大崛起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继续和发展,也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体现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经济标志着,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时代的开始,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动物向人转变,第二次是从原始社会向农牧社会转变,第三次是从农牧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次是第四次,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
决定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有三个要素:劳动力、资金、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的主次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是第一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金是第一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说,当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三大要素中第一要素时即称知识经济。当然,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并非不需要知识。没有农业、畜牧科学知识,就不会有农牧业的发展;没有蒸汽机、纺织和冶金技术,就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没有电磁学理论,就没有电气时代;没有相对论,就没有核技术时代。所以,知识是任何时代不可缺少的。但从整体而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特点是物本位经济,是物质型经济。比如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体力劳动为基础,以土地的种植为中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犁、锄头等。在农业经济社会里,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在工业经济时代,基本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能源,是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技术工人发挥了知识的作用。在工业经济社会中,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贡献率越来越大。工业经济时代的产品靠消耗大量材料、能源;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柱,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大大减少。知识经济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是建立在信息的传播处理基础上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动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前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即土地和资本,那是物本位的时代,人受物质的统治,人为对象所异化,知识、教育没有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是人本位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高智力的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就是需要大量能够创新知识的人才。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先从知识经济的基础着手,也就是要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上下工夫。知识经济需要创新知识、创新人才,自然也需要创新教育。1997年10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大学是“知识工厂”,认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也将是经济增长源。
4.社会发展转型的挑战
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我们走出了低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看,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对各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国土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具有持续的、巨大的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契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中央所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使各种矛盾不断暴露。此外,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机会,也充满矛盾。因此,以怎样的理念、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来驾驭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期,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具有关键意义。
目前,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与资源环境的不均衡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其中贫富差距是不均衡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沿海与内陆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还是农民与其他人口收入日渐拉大的差距,都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如果城乡统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0.4。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已经达到5∶1~6∶1。这说明在某些方面社会的不均衡已经到了可承受的边缘,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继续,即便国内生产总值提得再高,社会也不一定稳定,广大人民百姓也不一定能享受幸福,甚至还会遭受自然力量的报复,最终使发展中断。
经济增长要使每个人受益,重点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状况。在我们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的时候,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诸多矛盾的基本途径,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是通过发展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基本保障。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状况其基本的方法是通过教育,使其增加就业技能,增加收入,改变贫困。因此,大学生就业,特别他们中的贫困生的就业是改善贫困人口和家庭状况的重要组成环节,并且普遍提高民众的素质是应对社会转型的最好方式。
5.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挑战
当前经济形势严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动荡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降低,需求减少,影响到我国出口,一些出口企业效益锐减,甚至倒闭。金融危机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和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来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我们生存在一个飞速发展、急速变化的全球化世界之中,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现代社会急需既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具有竞争与合作精神、工作效率高的人才。面临诸多挑战,当代大学生必须寻求改变,制定人生战略,使自己把握住变化的方向,并使之转化为机会,进而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