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因
(1)性发育成熟
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都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他们的性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心理骚动不安,渴望交异性朋友,恋爱欲望强烈,积极构思配偶对象的理想模式并试图尽快付诸恋爱实践,一旦遇到接近理想的异性同学便会以各种借口、寻找各种机会进行试探和追求。
(2)情感要求
男女大学生都有经历十年寒窗之苦,奋力拼搏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中学阶段由于升学负担而暂时被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以释放,自我形象逐步清晰,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感需要渴求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方式。某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问题是:“你认为在大学时,谈恋爱的目的是:A.寻找终身伴侣;B.寻找一种体验;C.用来调味或打发寂寞;D.玩玩而已。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所选最多的是B,平均占总调查人数的38.5%,这里的寻找体验主要是情感的需要体验。
(3)从众心理
高校中经常发现一种现象,同宿舍的几个同学,有些同学暂时没有谈恋爱的要求,如果没有其他同学的影响,可能不会萌发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谈恋爱,就激发起恋爱的意识和行为。这是从众心理的反映。
(4)社会影响
社会上有些不很健康的东西,也对在校大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比如社会上曾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就是“潇洒走一回”,有些大学生也提出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口号。他们在恋爱问题上也是这种态度,不管以后如何,现在潇洒一回再说。
(5)价值观念的变化
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部分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反过来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如淡化政治意识、回避社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甚至玩世不恭、一味追求享乐,于是用谈情说爱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6)外来文化的影响
对外开放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但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海外影视、书刊、VCD光盘等大众传播媒介中男女拥抱、接吻的镜头和描述日益增多,猛烈地冲击着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一些大学生在接收了不少西方文化观念后,认为异性的交往和性的渴求是自然的正常现象,谈恋爱也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7)大学生自己的观点
根据调查,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如表5-1所示。
表 5-1
同样根据调查,大学生自己对校园恋爱的态度如表5-2所示。(www.xing528.com)
表 5-2
(续表)
2.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大学生恋爱,除了具有一般青年恋爱过程中所具有的自主性、对等性、排他性、持久性和道德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恋爱的浪漫色彩浓厚
大学生的恋爱,对爱慕之情、人生看法谈得较多,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讨论结婚、家庭、婚礼等具体问题。这是由大学生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暂时还考虑不到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大学生恋爱的这种浪漫色彩掩盖了实际存在着的矛盾,因此,缺乏挫折的磨炼,比较脆弱,一旦遇到问题,容易破裂。这是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恋爱的自主性较强
大学生谈恋爱,都是自己做主,个性特点强,不信奉什么统一的模式。社会上的青年在明确恋爱关系前,一般征求家人的意见,甚至第一次见面就在家里进行;明确恋人关系后,双方家长来往密切,成人指导贯穿于各个环节。大学生则不同,自己看准了就去追求,甚至确定关系后双方家长都不知道,而且大多是瞒着老师进行。
(3)恋爱的盲目性较大
有些大学生把在校期间恋爱作为一种取得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也有的学生对异性有神秘的好奇心。他们在与对方恋爱中连究竟爱什么、为什么爱都没有弄清楚。因之,往往轻率、盲目。
(4)恋爱的公开性
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观念覆盖下的两性关系的帷幕被撩开。过去许多高校明文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因而谈恋爱属于“地下活动”。现在,校方不采取明令禁止的方式,而是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活动较以前有公开性。
(5)恋爱情感的随意性
现代大学生谈恋爱往往背离传统的以含蓄、内在、深沉为美的形式。与之相反的是公共场合下,形影不离,出双入对,在校园的幽静之处,常常可以看到拥抱、接吻等现象。有的同学甚至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或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并不罕见,由此还造成了某些严重后果。这些不良行为不仅造成很坏的影响,而且还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
(6)自我控制与耐挫折能力差
一方面,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中,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随意放纵自己的感情,荒废学业。有些学生,不分地点时间,举止轻浮,甚至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热恋中,普遍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有些学生,在对待恋爱问题上,过于自卑,情绪压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