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际交往协调发展的主观条件
在人际交往中,自觉遵循交往原则,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配合和协调的人际关系。
1.正确认识自己
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古人告诫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1)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
俗话说摆正位置,从社会学角度就是要求人们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要经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各种集体生活。每个人在社会群体中都有自己的特定地位和作用,这便是社会角色。人在一生中所担当社会角色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时常会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所以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是多层次、多侧面。由此看出,社会关系的形成、人际交往的产生并不依赖与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一定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特色的社会角色就有其特定的地位、责任、义务和作用(职责)。每个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社会将处于协调、有序、稳定的状态。如某人在小家庭中是一家之长,在大家庭中排行老小,在工作单位是被领导者,这样身兼几种社会角色,就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在不同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在不同场合自己的责任和作用,才能有正常协调的人际交往。
(2)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国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能明。”一个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实际上,好说已长便是短,自知已短便是长。一个人要有自尊自信心,然而要切忌自尊而轻人,自信而自满。在人际交往中应实事求是地尽心尽力地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完成好。对自己的不足,应有清醒的认识,虚心向别人学习。每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人际关系必然是和谐的。相互之间不真诚,都在背后议论对方的缺点。当面又相互恭维,这是人际关系中大忌。我国宋朝有位名人叫刘贡父,他就主张:“人有不韪,必当面析之。” 当时正是王安石执政时,许多人奉承王安石,而刘贡父恰恰相反,多次当面批评王安石的不足,但背后没有说过他一句坏话,这种诚心实意的批评是值得发扬的好作风。当然对别人的长处,也应恰如其分地诚心表扬。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指出:“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是忸怩羞怯;第二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包括勇敢面对自己生理上的缺陷。这些生理缺陷有的是与生俱来,有的是后天种种原因所致。这对一些意志不坚强者来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感到“见人矮三分”,甚至出现“自我厌恶”、“自我拒绝”的情绪。事实上,有许多在客观形体和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创造了奇迹,做出了伟业:奥斯特洛夫基(双目失明者),史蒂芬·霍金(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美国唯一蝉联四届总统的残疾人罗斯福……由于他们正确对待了自己的缺陷,自我认可,自我接纳(这在心理学叫“悦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经验告诉我们,某些生理缺陷,并不影响其智商、潜能的发挥。当然关键在于要正确地“悦纳自己”。(www.xing528.com)
2.正确把握自己
能否把握自己,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正确把握自己也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
(1)要自觉培养良好的性格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完善自己,人人都能自觉培养良好的性格,就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心理学家斋藤勇在他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列举了最佳性格和最令人讨厌的性格各10项,如表4-1所示。
表 4-1
最佳性格还可以补充若干条件;热情、乐观、大度、幽默、果断、温柔或刚强。令人讨厌的性格还有:冷漠、自私、固执、粗鲁、锋芒毕露、好吹牛。
(2)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一个人要善于观察自己、分析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和评价,从而能通过自我改正或自我帮助促进自我完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用理智来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得体有分寸,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对已既自尊、自信,又要谦逊、克己律己,让别人感到可亲可近,愿与你接近和交往。若一个人我行我素、善怒无常、不近情理。或行为粗鲁、庸俗,不克己律己,将会孤立无援,这将是人生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