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的教学特点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的教学特点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1.大学的教学特点大学与中学分别是学校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要求,都有明显的区别。大学学习的自主性是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大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因此,大学生要掌握大学学习自主性的特点,掌握自学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自主而有效地去学习。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它在学习的内容和渠道上有着广泛性的特点。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的教学特点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1.大学的教学特点

大学与中学分别是学校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要求,都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是教学目的不同。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本质上是一种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为广大学生的继续升学深造和就业做一般性的基础文化知识准备,基本没有考虑其未来职业的具体要求。而大学生教育则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其教育的目标,瞄准未来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的照顾到具体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大学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还有本学科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就和动向。大学教学总是试图努力把学生引进本学科的科学“皇宫”,使学生做好就业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是教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同。中学教学内容是多科性的,全面的基础性的。大学教学则是一种专业教学,它首先在深度上加大,又在广度上拓展,比中学教学更透彻、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这种教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大大增加了难度。

第三是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传统的中学教学是一种学生依赖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准备好,安排好了的。在教学中,学生“放单飞”的机会很少,基本上是“抱着走”的“应试教育”。在大学教学中,老师虽然还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但学生的参与程度,自主程度大大提高了。大学教师不再像中学教师那样把教学计划、进度,以至时间的分配和利用都管得那么细致、周到、具体。大学生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条件自觉的学习,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超出教师课堂教授的范围,学会求知,主动求知。

第四是教学要求上的不同。中学教学十分强调“吃透书本”,强调要把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学得“滚瓜烂熟”。大学教学当然也要求学生把基本知识弄懂弄通,但更重要的是把已学知识作为武器,去获取新的知识,更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自己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外延,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内涵。

有人说,中学生最好的梦就是大学。相对来说,上好大学要比上学难得多。不少同学未上大学前,想象大学生活极富有诗意,又非常轻松,一点也没有紧张的精神准备。因此,就把看小说,看电影,多学点非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预先安排在大学生活的日程里,把自己的生活充满幻想,以改变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生活的单调和枯燥。但是进入大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想象大相径庭。一方面是这里的天地比中学宽广得多,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又处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是大学的课程安排得很紧,要想学习好,仍然是一个很艰苦的奋斗过程。新的学习生活,必须探索新的学习路子,研究新的学习方法。

2.大学学习的特点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也不同于一般的自学,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是独立的、自觉的和创造性的,是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育活动方式和手段的认可,使学生对教育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多方面利用和追求。大学学习的自主性是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大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高等学校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拥有相关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能担负起某一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学生能够以比较成熟的独立的社会成员身份去承担社会角色,从事社会中的各项活动。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反映在大学的学习中,就需要大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几十门课,而教学课时有限,这就决定了大学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像中学那样,教师对一个问题反复讲解。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学习。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业余时间也是灵活机动的。大学生除了集中上课外,其余时间都是自己支配,这就需要自主而合理地安排好业余时间。要自主地利用一些时间消化所学的内容并预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真正搞清楚所学的每部分内容。

自学,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大学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自学不仅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大量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如果上了大学,依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只从教师的传授获取现成的知识,就会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对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是不利的。因此,大学生要掌握大学学习自主性的特点,掌握自学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自主而有效地去学习。

(2)学习的广泛性。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它在学习的内容和渠道上有着广泛性的特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广泛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学习社会知识;既要培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又要培养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

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广博的。教师授课不是就书本讲书本,而是根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面,随时加入有关的新知识、新信息和一些相关的知识。不仅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要介绍本学科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介绍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和各种学术动态。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广泛地从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社会实践知识、社交知识等。大学生未来的工作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需要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结合需要在校期间就逐步地培养实践能力,并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要更多的与各方面人员接触,这就需要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知识。而社交知识的取得,一方面就需要通过书本取得,及各种介绍社交知识的书籍,另一方面就需要通过社会活动取得。大学生要走向社会,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社会实践是培养专门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还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几年的大学生活,所学的知识还是很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求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此外,大学生还要培养组织能力、观察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着力培养。(www.xing528.com)

大学学习的渠道是广泛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途径。大学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学,通过自学、讨论、实习、参观、社会调查等途径来开拓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知识。大学生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兴趣爱好有差别,这就决定了其智能培养、品德塑造也必然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环节的复杂过程。除了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实验、实习外,课外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大学学习的广泛性。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大学生入学后一般没有重新选择专业的灵活性。大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方可毕业。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而有选择性和侧重性。对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各种社会因素进行选择,对必修课程也可以有一般掌握和深入学习之分。教育体制改革更促进了大学生学习上的选择意向。一些学有余力对某专业感兴趣并想将来从事该项工作的学生可以兼选该专业的课程,直至获得第二学位。但是,这种第二学位的获得也是以修完本专业所设置的全部课程为前提的。因此,大学学习是有专业性的。

(3)学习的探索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创造性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培养和造就,这就决定了大学学习具有探索性的特点。

大学学习的探索性首先体现在学习内容上。高等教育不但要传授已有的知识,还应介绍本学科正在探索的问题,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使大学生逐步跨入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阵地,为以后的创造性工作打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探索性论断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更要注意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

3.大学学习的要义

学习方法不是唯一的。怎样学习效果才好,这要因人而异。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名家学者,谈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者不计其数,他们的经验之谈,均有可取之处。但是,以为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套灵验的学习方法,就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这是天真的空想。这里仅将以往大学生们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体会、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原则,概括为学习要义,供大学生们参考。

要义之一是尽快从高考的影响中走出来。毋庸置疑,每一个新同学都为高考进行了长时间的拼搏。梦想成为现实,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也可以理解。可是有的同学入学两三个月了,还整日陶醉于高考的胜利中,心思不但没有用在学习上,有的甚至连“怎样上好大学?”都没有认真想过一次,这就势必要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等到期中、期末考试,来个一两门没“通过”,顿时茫然,该从何抓起都不知道了。也有的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能迈进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专业,就对周围的人不亲近,对身边的事没兴趣,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索然无味,得过且过,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大学新生应该迅速进入大学生角色,投身到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否则,“起跑”时落后,“冲刺”就难以领先了。

要义之二是了解专业,培养志趣。不少同学是在老师、父母指导甚至“包办”下填报高考志愿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多,也就难以谈得上热爱和兴趣。对专业不能简单地凭名称好坏而决定取舍,要深入了解专业内容和作用,在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兴趣,热爱专业。

要义之三是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人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十八九岁的青年,常常认为自己时间多得很,因而也就不知“惜时”的重要性。在大学里,一、二年级的同学总是觉得刚上大学,时间还多着呢;一进入三年级,才突然明白:大学已经过了一半,到了四年级,就产生紧迫感了,有些“悔不该当初”的懊悔。其实,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是力量,是知识,是财富,是成功。然而,对于不珍惜它的人,也可能是惋惜,是悲哀,是痛苦,是悔恨。对于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来说,在对待时间问题上,首要的还在于合理地安排时间。

要义之四是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像打仗,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必胜无疑;一旦失去学习的主动权,处处被动而无还手之力,则必败无疑。怎样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我国著名的力学专家钱伟长教授曾经讲过:“我常见到不少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刚考进大学的新同学,在课堂上一个劲的记笔记,教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教师写什么他也写什么,一堂课下来笔记记得很多,人也很累。他们中间虽然不少人很用功,但学习效果往往很差。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光忙着记笔记了,没有注意听讲,没有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大学生上课不爱记笔记,名曰集中精力听讲,实际上听进去多少、记住多少,也很难说。凭自己一点记忆,下课凑合做完作业了事。上述两种学习态度和方法,都不科学,也不可取。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抓好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才是抓住了学习的关键。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要手、脑、耳、眼并用,听、看、想、记全动。紧紧跟着教师讲课思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想通弄懂的要记下来,没弄懂的也要记下来以到课后去解决。课堂学习的高效率,是学习好的诀窍和基础。

学而时习之。这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第二条。从上学开始,老师就教给学生“学而时习之”。问题的关键是靠别人帮助,还是主要靠自己。不少学生不愿独立钻研、独立克服困难,稍遇问题马上找同学、找老师。大学生将来总是要独立工作的,这种独立工作的能力,来源于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学生时代起,就应学会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只有勤复习、勤思考,才能积极地推进自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粗做题与精做题。这也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方法之一。正如战场上讲究打歼灭战,而忌讳打击溃战一样。有的学生注重多做题,理由是只有多做题,才能长见识,即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在学习新知识的初期,首要的是通过做题弄懂基本概念,掌握新知识。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应从精做题入手,精做一道题胜过粗做十道题。在通过精做题弄懂新知识、基本概念之后,再适当地选做各种类型的习题,以拓宽知识面。

要义之五是勤奋。自古成才在勤奋。所以,高等院校均把勤奋作为校风、校训的基本要求。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科学家,均把勤奋作为个人成才、事业成功的决定性条件。鲁迅先生讲“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讲“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茅以升讲,“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少保守,接受新鲜事物快,这是鲜明的优点和特点。但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从小学到大学,又大多受到家庭的宠爱和重点保护,因而往往表现出吃不得大苦、受不得大累,不少人爱玩不爱学,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有的甚至追求“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毕业就中。”像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该老老实实地分析、认识自己,自觉地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奠定一生成就事业的基础。自古道: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之一。

要义之六是独辟蹊径。任何有效的学习方法,都是在总结、继承前人和他人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创造出来的。个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帮助他自己取得学业上的成功,是适合于他自己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于别人。所以,在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时,要善于学习那些有普遍意义的、属于共性的东西。一个人在大学时期,如果在学习上勇于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那么,当踏上事业的征途,他就仍然能够不拘泥于别人,不沉醉于现成的结论,勇于在科学的天地里,独辟蹊径,扬起希望的风帆,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