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龄青年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介绍

同龄青年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介绍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同龄青年共同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具有儿童向成人转化的本质特征。1.青年的人格结构所谓人格,并非单指道德品质。青年的人格特征中,生物性和社会性表现为尖锐冲突的矛盾格局。青年想象力的这一发展特点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

同龄青年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介绍

(一)同龄青年共同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规定了所有人的本质的共同根源,但从人的本质内容来说,又绝不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空洞不变的概念,而是根据社会环境和生物个体的规定性,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因为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随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因而人生的各个阶段如少年、青年、成老年在造就人的本质、表现本质的形式和体现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必然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所以,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具体多样性。由于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具有儿童向成人转化的本质特征。而大学生又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4~6年或者8年的大学校园生活),表现出一定的特有个性。人们之所以关注青年成长,因为世界归根到底是青年的。

1.青年的人格结构

所谓人格,并非单指道德品质。“人格”一词是外来词Personality的译名,原本的含义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种)的有机结合,包含遗传的和后天所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青年的人格特征中,生物性和社会性表现为尖锐冲突的矛盾格局。

人作为一个系统,是生物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统一体。生物要素即自然存在是人的整体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它表现为人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及由生命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人的生存本能和认知本能。社会要素即社会存在,是人的整体存在的直接决定力量,它表现为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将社会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体系,从而使自发的生物体能需要,以自觉的社会方式去满足。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生命过程中增加了任何生物所不具备的这一社会因素。人的发展本质就是生物人(或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递升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于人生始终的漫长过程,是一个生物成熟过程和社会成熟过程的双重节奏。每个人都以独特的生物特质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塑造自我,影响社会,然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人的生物成熟与社会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如图1-1所示)。

img1

图1-1

童年人格结构中,生物性大于社会性,由此儿童的生物本能、生理需要和身体上的成长构成了儿童发展的主旋律,并成为儿童行为的主控因素。而在成老年期的人格结构中,人的社会性明显占据优势地位,由于价值观念、社会理念和信念都已形成,因而成老年的人格模式是最稳定的、超越生物自我的,并与社会整合。在人格结构中,无论生物性或社会性只要有一方占据绝对优势,就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主宰系统,就能获得一种整体的统一的实在感,而唯有儿童向成老年转化的青年过渡时期,人格结构中生物性与社会性成分表现为一种均势,一种对峙、尖锐冲突的矛盾格局。从生物存在的角度看,青年随身体的发展,生理成熟已到达顶峰状态,吃、喝、性等生理欲望以及猎奇、探究、质疑等精神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是人的自然生物要素充分发挥并达到全面成熟的时期,但与此同时,从社会存在角度看,青年内心和外部行为中暴露出日趋成熟的理性成分。随着青年社会实践活动的扩大和深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其社会成熟的进程明显加快,行为成熟的进程明显加快,行为的自律性、思维的理智性、对社会价值规范的认同和科学信念的确立,使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带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和社会自觉成分,这种社会要素的成长对自我的生物本能达到了一定的制约、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社会要素的增长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后天所获得的,这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和阐述。

2.青年心理的发展特征

在青年心理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智力、情感和性心理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色彩。

智力是人们的理性素质,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智力因素中,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最为重要,正是这些重要的智力因素在青年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力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能力。儿童期由于理解能力和生活范围的局限,记忆的容量和质量都比较差。进入青年期以后,记忆力发展达到黄金时代。其显著特点是记忆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①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②从机械材料记忆向逻辑意义记忆发展;③从听觉记忆向视觉记忆发展。青年期的有意识记忆(儿童期记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无意识记忆)、逻辑记忆(儿童期主要靠机械记忆)、视觉记忆(儿童期主要是听觉记忆)占优势,因此不仅识记迅速,回忆准确,而且记忆范围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青年期堪称人生记忆的最佳期。据研究,从总体上看,35岁以后记忆力呈下降趋势。

(2)思维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思维能力是人脑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思维的发展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核心。儿童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而青年期,随着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增强,形成了形式逻辑思维,并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又迅速地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而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形成了思维的敏锐性、独特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许多可贵的思维品质。正是这些优秀的思维素质,使年青一代表现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喜欢怀疑争论、敢于标新立异并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与不息的创新勇气。

(3)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是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形象的能力。青年想象力表现出充满理想和幻想,乐于憧憬未来,刻意追求新的思想和活动,创造性想象已占优势。青年常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青年想象力的特点。青年想象力的这一发展特点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

情绪和情感为人们的非理性素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种反映。比如,因成功而体验到欣慰和愉快、因失去爱而感到悲哀等。由于青年期是人需求的高峰阶段,无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或者生理的、心理的需要,或者自我的、社会的需要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而强烈,这是青年人的情绪内容极为丰富和复杂,情绪体验具有深刻性和强烈性。青年的感情生活又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激情的新世界,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感的持久性和巩固性。与儿童相比,青年的感情在时间上有更长的延续性。这是由于青年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提高,以及青年随认识能力的发展,感情的深刻性增强,致使情感比较持久不易转换。

青年感情的稳定性,使青年的情绪在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心境化特点。所谓“心境”是指一种比较“拉长了”的情绪,如在心境好时,会产生明显的“移情”作用,对什么都发生兴趣,仿佛一切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一旦心境不好时,就会感到百般无聊,甚至还会出现迁怒于人的现象。这是由于青年人社会适应力比较差,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自控力弱,所以在情绪反应上明显地存在着易怒性和波动性,忽而兴高采烈、满怀激情,忽而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种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的特点表现为环境变化比较频繁、情绪波动呈两极化,反映了青年感情生活的复杂状态。

第二,强烈性与细腻性并存。

富有激情是青年人共有的一个情绪特点,激情是指某种短暂而强烈的情绪体验。青年往往会在激情的驱使下,做出惊人的壮举。激情,这是青年感情生活中的一个优点。但倘若缺乏正确思想的指导,有时也会因冲动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这也反映了青年期的不成熟性。

青年情绪的强烈性是一个侧面,在其情绪体验上还存有细腻的一面。青年的内心中充满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切情怀,他们忧国忧民而且忧己忧人,常常独自反省,深刻细腻地体验着自我。有的学者认为,学生不仅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受到良心谴责,还会因为对同学们品德有过错误认知和错误评估而感到内心愧疚。尤其在爱情生活中往往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使其彻夜难眠。这种微妙细腻的情感体验与急风暴雨式的情绪行为,现实而有趣的对立统一于青年一身。

第三,直露性与内隐性并存。

直率和热情是公认的青年特点,青年内心情感很容易直接表现为外部行为,然而现实中,青年外部行为与其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完全相反。由于青年心理上的闭锁性,而易掩饰自己的情感,或者有意抑制自己的情感,因为他们有时自认为直露情感是幼稚举动,从而努力把一切感受隐蔽起来,这种情感的内隐性,又使青年的情绪表现具有简洁曲折的特点。

3.青年性心理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青年的性心理的发展与性生理的发展紧密相连。一般来说,到了青年期性爱的发展逐渐成熟,生理学家认为到了20岁以后,随着身心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增多,个人对人生已有了独立的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她)们已经具有爱的能力,性爱的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所谓性爱结果是指生物因素(性欲、性能力、生殖能力等生物成熟程度)和社会因素(社会性价值、社会性道德、社会性责任等社会成熟程度)的辩证统一。青年人最初萌发的对异性的情感,逐步导向爱情的轨迹,这是性意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如果在这时发生了真正的爱情,无疑是十分自然的。然而,青年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反映出生物成熟与社会成熟的不平衡,即青年性心理的社会成熟要落后于其生理成熟,而常常使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这主要是因为青年的性机能虽已发育成熟,并有了强烈的性生理感受,但由于他们对性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意义尚一知半解,因性无知而产生焦虑心情和盲目行动。有的青年在体内性激素的刺激下,产生了性欲冲动,却又不懂如何用道德标准、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不知道两性之间的道德、法制观念,任凭本能冲动自由泛滥,以致步入歧途,走向深渊。据1983年统计,青少年性犯罪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总数的58%,1985年又上升到62.1%,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1200名青少年罪犯,有57%是性犯罪。可见,在性的成熟过程中,使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达到有机统一,这是青年成长中十分严峻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