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就是创造
综合是一种方法,既可以是思维的方法,也可以是工作的方法。综合是将已经在现实中存在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新组合。在人们的习惯看法上通常不把综合看成是一种创造,有时甚至把综合视为一种懒惰行为,可以毫不费力气地将别人的成果,经过改头换面以后就改造成了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综合不但不是创造,反而成了剽窃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于综合方法的一种贬称,未免过于偏激了。
最先提出“综合就是创造”这个口号是日本,并且是日本50年代进行体制改革时期的主要口号,甚至是指导思想。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使日本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技术成果,加以改进后,涂上了日本色彩,付诸于生产工程变成日本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扩展了日本的财路,这个口号几乎成了日本生财之道,可谓捷径。
按照人们的习惯看法,所谓创造,就应该是凡事从头作起,去设计一种空前的全新的思维程序。这种一切从头做起的办法,对于迫切需要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日本来说,显然是太慢了。日本在50年代所需要的创造首先是创造财富,不是要在科学技术上去代替已有的现成的东西。它的“综合就是创造”乃是综合世界各国同类新产品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树立起日本的名牌产品,不是科技上的代替,仅仅是产品上的代替,是代替它们在市场上的畅销地位,是使用价值上的代替,来求得价值上的增殖。日本在当时科技发明史上能留名的极少,日本整个技术大体上是三分欧洲七分美国的新技术的综合。
1952年,索尼会社创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国考察,看到当时美国发明的半导体及其收音机成品率太低,成本价格太高,很难进入市场取代电子管,便于次年引进了这项技术,并组织上千人的研究所,全力以赴攻关提高成品率技术,终于成功,降低了成本,大批低价半导体收音机投入市场。尔后又制成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洗衣机等多种产品。日本应用半导体技术制成电子表,挤进瑞士手表市场,又制成傻瓜照相机,挤进德国市场,又制成机器人,挤进发明机器人的美国市场。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商社买了美国机器人技术,经过改进于三年后在国内生产,1978年返销美国作为机器发源地的美国所用的机器人有60%来自日本。又如,荷兰人发明的激光唱盘,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美国人发明的传真机、录像机和磁带录音机等多项技术,经过日本引进之后,加以改进并以日本产品名义占领世界市场。可见,研究开发的成功,不等于生产产品的成功和投放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成功。
战后日本执行全面引进技术,并实行引进与改进相结合的政策,取得了成功,在20年中完成了欧美近半个世纪才完成的现代工业体系的技术建设。日本只用了几十亿美元引进技术,买回来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效果。一次引进达到设备更新,人才培养,提高生产率,减少进口,节约外汇等多重目的。(www.xing528.com)
日本引进技术也走过弯路。如电视机技术就有35个公司引进,球墨铸铁技术有17个公司引进,内燃机、水轮机(发电机)等技术引进之多可开办个外国技术展览会了。后来日本实行了体制改革,改变过去研究机构官僚化、不问市场、形成封闭小社会的倾向。综合旧有的技术来创造新产品是一条发展工业的出路,从而转换了技术开发的指导思想,在近30年中,使日本经济得到繁荣。
1952年,靠摩托车起家的本田公司,组织出国考察小组,走遍欧美经济发达国家,花费几百万美元,买回几十种新型发动机样机,回国后进行剖析研究,博采各家之长设计出本田发动机,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成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只用3年就占领了国际市场。195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还引进了本田发动机技术。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自觉利用科技综合化趋势,执行完全彻底的综合化政策,引进各国的300多项新技术。松下电视机不仅每个零件是引进的,连线路图也是买来的,他开发(综合)出的电视却是世界空前一流的。尽管他每卖出一台电视机,要交付专利费用1000多日元(当时为4美元),但他的电视机带来的收益却是专利费用的100倍。
日本的石油化工是白手起家,用了引进的300多项外国技术,由日本人自己装配起来,主体技术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聚苯乙烯技术、英国帝国化工公司的高压聚乙烯技术、联邦德国的齐格勒公司的低压聚乙烯技术和意大利的聚丙烯纤维技术等。日本的合成纤维产量却占世界第一位,日本靠外来技术,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日本产品系列,在国际市场上压倒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综合就是创造,这个思想完全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趋势,近几十年的科技历史已使人们意识到,要完成“代替性技术”的发明可能是越来越困难了,而采取综合性的创造发明,反而是一个生财之道的捷径,50年代日本采取这一发展战略无疑是种创造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