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后思索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遵循着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进化;同一事物的现实形态往往会比它在此以前的历史形态更完善,或者说是进化得更充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经验体会,过去没有看清楚的问题,随着事物的发展,后来才看明白了。这些情况都反映了从后思索,即从现实出发去考察过去,才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过去。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人与猴相比,人体无疑是高级形态,猴体是低级形态。如果人类没有人体解剖的知识,就很难识别猴体是一切动物中进化程度比较高级的形态。有了人体解剖的知识作为生物形态进化的模本或标准,才可以鉴定出猴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位置。因此,从人体解剖出发来考察猴体,这就是一种从后思索。
中国有句古语,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等等,都是指人在观察事物过程中,要居高临下。这里的居高,虽然是个空间概念,可以理解成占有大量资料和材料,但也可以转化成时间概念来理解,即从最后达到的形态、进化程度和发展程度最高的形态出发,唯此才能更好的逼进“绝对真理”。比如,当我们只学习过初等数学时,很难发现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当我们再学习微积分等高等数学以后,就会立刻发现,原来初等数学只能解决一些很特殊的个别问题,对于那些不规范的面积和体积都无能为力,只有高等数学才可计算一般问题。(www.xing528.com)
从后思索反映了事物的高级形态总是包含着低级形态的内容,从而才能识别清楚。从后思索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很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出发,马克思研究了资本的秘密,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研究得淋漓尽致,由于当时社会进程的最高形态的规律揭示清楚了,那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有可能揭示出来。所以,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总是说他一生有两大发现,首先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然后才说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从后思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尚未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对它的具体规律揭示得很清楚。邓小平同志设计和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总结了国内外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从后思索,是从现实出发来考察过去。他从中国搞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后,在劳动生产率上总没有提高到理想的程度,而在中国农村搞了四年的商品经济以后竟空前地解决粮食自给自足问题,他从这个事实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所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不过是两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单一的公有制,二是单一的按劳分配,三是在经济形式上是产品经济,也就是不要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将公有制同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因为在历史上公有制都是同计划经济相结合,私有制都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由此可见,从后思索的思维方式其创造性就在于它是以现实为标准来恒量历史,等于哲学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于说不能让前人捆住自己的手脚;否则,就难于摆脱传统的常规思维方式所形成既定格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