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低知识结构
低知识结构是指对于专业工作有关的各种学科知识在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上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低知识结构大体上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知识面过于狭窄,专业知识浅薄。这种知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不合理,对专业工作基本上是个外行。(www.xing528.com)
第二种是知识面在广度上不算差,但是缺乏应有的深度。这种知识结构不一定都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合理,在社会上有的人虽然不是本专业工作的行家里手,但却很聪明,对于专业工作的许多问题都能略知一二,就是深入不下去,平时很容易蒙混过关,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暴露出他的一知半解了。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工作的学习钻研不够,即便科班出身,由于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很差,信息通道堵塞,已有的存储知识不能有效的输出;二是对专业工作对象以外的无关学科具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自己习惯成自然的思维方法去解决,这种不合理的知识移植,往往造成张冠李戴,错用了补偿思维的方法。
低知识结构不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形,即知识面很窄,而专业知识又很深;因为这已属于高知识结构范畴了,它是T型知识结构。许多自学成才者,大多是T型知识结构。起初他们知识结构偏低,由于热爱一种同专业工作相距较远的学科,往往采取了单科独进的方法直攀高峰,在前进道路中碰到困难阻障就又去钻研相关学科,形成高层次的横向扩展呈雨伞状。比如,高尔基只读过两年书,青少年时代一直做工,由于酷爱文学,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最后终于成为大文豪,不只有文艺作品,还有文艺理论,显然是T型的高知识结构。
由此可见,高知识结构和低知识结构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仅低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和结构调整发展成高知识结构,高知识结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终身制,如果不能克服知识的老化现象,高知识结果也可能退化为低知识结构。比如,一些研究社会经济的学者、专家、教授,当然是高知识结构,但目前社会经济的改革已成了世界性的潮流,它要求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体制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概括。如果不改变头脑里的传统观念,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是绝对的计划经济,而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绝对(从宏观到微观)的市场经济(无政府状态);那么,这种经济思想实际上已经老化到社会的低知识结构范畴中去了。通常人们评价某些专家、学者时,说他地位很高,名声很大,就是知识结构很低,大都属于这一类现象。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罗·朗格首次提出继续教育问题,以抵制越来越快的知识老化速度,得到了世界共鸣;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允许企业公司把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经费列入成本,免于征税,推动了知识更新。其目的就是有意识有计划的促成知识结构的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