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你们永远的使命[1]
今天是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你们经过几年勤奋学习,今天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我们为你们而高兴,为你们而自豪。作为校长,最幸福的时刻,我想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回首四年前,我们在庄重美丽的“五四”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我发表了很动感情的演讲,欢迎同学们进校。今天,我要在你们毕业典礼上,表达临别时的祝愿,感慨万千,非常激动。
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咨询就业(2005年12月)。
今年我校毕业生397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798人。在这一届毕业生中,有区级优秀毕业生56人,校级优秀毕业生115人。在你们学习的四年中,先后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的同学有13人次,陆续加入党组织的有700多人,考取研究生的有200多人。此时此刻,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是丰收的季节,是奉献的季节;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讲,是你们走向人生新起点的开始,是再创辉煌的开始;对于一个大学校长来讲,也是感到非常充实、非常自豪、非常有成就感的时刻。前两天,我校举行了第35届运动会,我看到许多同学在操场上矫健的步伐,感受到你们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气息,真的非常羡慕你们,青春真好啊!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希望、拥有了力量、拥有了生命。我羡慕青春,但我并不嫉妒青春,因为我被同学们的朝气所感染,时时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有一种前景在召唤,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
你们在宁夏大学的四年,是挥洒青春的四年。这四年,同学们作为学校的主人,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亲历了宁夏大学的显著变化和众多成就。你们入学的那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合校任务,第一次接受了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得到了“良好”等次。第二年,实现了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予点零的突破。在之后的两年中,我校共获准了3个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也由你们入学那年的28个,增加到现在的48个,而且有了一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也就是从你们入学的第二年开始,连续三年来,我们建立了三个省部共建的重点实验室,目前,生物技术利用与保护实验室即将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就是在你们学习期间,我校确定了4个“211工程”重点学科。2004年,我校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把宁夏大学建成西部地区具有学科特色的较高水平综合大学,在2007年教育部第二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等次,在国家启动下一轮“211工程”立项的时候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5年,我校成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13所高校之一;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我们宁夏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是宁夏大学“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学校在“外延与内涵共同发展,以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思路下迈出了新的步伐。你们在宁夏大学学习的几年,也是我们全面开始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几年,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几年,你们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学习,勤于实践,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历练了品德,走向了成熟,你们长大了。绝大多数同学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今天,当你们要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们都会觉得自己比四年前充实多了,成熟多了,脚步坚定多了,是该勇敢地走向社会了。这些年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毕业典礼,都要由我代表学校向大家作一个临别赠言。以往每次与毕业离校的同学们告别时,我总要讲三句话:一是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二是希望你们诚信为本、终身学习,三是希望你们珍惜青春,奋发有为。这虽然是几句老话,但代表着我们的心愿。除此之外,我今天还要讲三句话:
一、正确看待就业形势
宁夏大学200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2006年6月21日)。
毕业生离校之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净增75万人,增幅达22.2%。如果按照2005年9月全国平均大学生就业率72.6%来推算,到今年9月就业人数将达到300万,比2005年同期新增55万。国家人事部的资料显示,今年能够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不到300万个,就业任务十分艰巨。截至5月底,我校2006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大约是50%,其中有几个专业由于市场行情及自身因素,就业形势较好,如资源环境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目前的就业率都在80%以上;也有一些专业反映出比较好的势头,如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体育系、美术系、化学化工学院等。但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的形势还很严峻。
今年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和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锻炼成才。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我们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到基层去。
一些同学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什么就业反而走向低谷?应当看到,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目前的就业并不能成正比。有统计资料: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20多年前可以创造240万个工作岗位,10年前可以创造120万个,而现在下降到了70万~80万个。这些年来,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应减少。另外,在GDP结构中,投资类产业所占比例比消费类行业所占比例大得多,而投资类并不需要许多尖端人才,加上大学生本身的数量在大量增加,这就造成了现在经济生活转型期的就业状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产业正在升级,结构正在调整,创新型的产业、高科技的产业快速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这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加。
有一些同学反映就业后的工资比前几年下降了,这和就业人数增多而岗位减少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河南省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水平是800元~1000元,而当地的熟练建筑工的月薪是1200元~1500元。一名大学生的培养成本远远高于一位建筑工的培养成本,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工资待遇现状我想是一个暂时现象,大学生不必以起薪点作为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虽然起薪点有些降低,但根据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我想工资会逐渐上涨,这是必然的。
我们一直在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而创业”。同学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观念,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归纳两句话:一是清醒的认识,良好的心态;二是不怕挫折,不懈努力。结论也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二、创新是你们永远的使命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没有一支庞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从发展来讲,这就是机遇,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能不能把握这个机遇,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去挑起历史的重任,就要从现在做起。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就看你们是否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为人文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2006年6月)。(www.xing528.com)
前不久,我在和香港公开大学联合举办的教育硕士课程班开学典礼上讲,希望同学们要做“大知识分子”。我想,“大知识分子”和“小知识分子”的区别就在于“小知识分子”只能传承知识,而“大知识分子”不仅要传承知识,还要创造知识。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意思是希望你们把创新当成自己毕业后的使命,是新征程的开始,要锲而不舍地继续奋斗,做一名能挑起大梁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不足是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重视不够,多是“被动实践”。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补补“主动实践”课,让自己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非常重要的方法。具体讲,同学们要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几种能力:
一是质疑力。耶鲁大学校长莱文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讨论中美学生的差异时谈到,总体而言,中国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如美国学生。质疑本身就是“主动”的表现,同时,质疑力也是想象力的基础。敢于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就是理解的一半。只会记、背、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就难以有创新。
二是观察力。因为主动实践与被动实践的最大差别是能否自己去发现问题,尽可能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这就需要仔细观察某个相关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如某个工程领域中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优化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社会领域中现在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某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类似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观察。如果将这样的主动实践坚持下去,观察力乃至洞察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三是表达力和归纳力。表达是思想的反映,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并不是简单的口才问题。当你看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但是你表达不清楚,不能清晰准确地归纳和表达问题的内涵,不能把你的所作所为上升到理性和经验,这就难以做到创新。许多同学不敢于表达,不善于表达,不会归纳条理,这需要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有意识加强锻炼提高。
四是协同力。在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稍微大一点的项目不可能一个人去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很多个人协同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其协同力就是指他主动与别人协同的能力,能否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合力,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
五是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很多项目需要人领导。在一个团队协同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有人领导。谁敢于领导,谁善于组织,谁就能有创新,有发现,就能够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多留心、多注意。创新是你们永远的使命,这也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
三、要善于把握成功的机遇
青年人充满理想,都想取得成功,但成功者并不是很多。如何才能成功呢?北京大学已故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冯友兰先生所讲的“命”,并非指唯心的宿命论,而是指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机遇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人们看见了机遇的重要,但又不理解为何一些人运气好,一些人运气又不好。一位院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每年总有一些鱼从海洋回游到江河上游产卵,一条大鱼产的卵可以孵化成上百万条小鱼,它们顺流而下,回归大海。刚到海口,大部分小鱼就会被守候在那里的大鱼吃掉,剩下的继续不断地为生存奋斗。一年后还存活并再回到江河上游去产卵的可能只有一两条。什么原因使这一两条鱼能逃过那么多劫难而存活下来?一是它们总侥幸“在正确的时候,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从未成为大鱼扑食的对象;二是每当遇到大鱼扑食时,它们总能用强壮的身体、机灵的动作逃脱。人的命运与鱼相似而又不同:相似的是它们都既取决于机遇,也取决于自身因素;不同的是人类自身因素起的作用大大增加。
人类文化探索的原动力就是力求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那就是继承和学习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学会处于最佳位置去迎接机遇,学会创造和抓住机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结合我们青年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诚实守信,德才兼备。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优秀是很出名的,他们曾经一度是美国很多大学欢迎的留学生,但最近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到美国读书,最容易申请数学和物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很多中国学生找到了窍门,以读研究生为名得到奖学金,去了美国之后,翅膀硬了,英语好了,就去读电子、管理、法律,这些做法使美国很多大学都觉得这些中国学生靠不住,不守诚信,就不太爱接收这样的学生。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做法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在社会上保持诚实守信对他一生的重要。同样,你在大学里的助学贷款毕业后有了条件却不去偿还,你的考试成绩是作弊换来的,等等,你一旦做了这种事情,就会留下痕迹,以后你在社会上就会失去信用,从而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第二,要沟通交流,与人为善。首先要学会互相学习。只有善于与人交流、学习的人,才能集众家之所长,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才可能比别人做得好。其次要尊重老师和同学。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上往前走,学会尊重老师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你不仅要向老师学习一些知识,最重要的是要站在老师的肩上向前走。再次就是要乐于助人。乐于助人使你在社会上受到欢迎,使你在生活、工作中,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要博学多才,善于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文章,口头表达能力就是作报告,与人聊天、谈话。表达能力要靠平时的积累,一种方法就是经常与别人讨论问题、谈话。现代人因为追求的东西太多,往往忽略了人类几千年的很多历史知识,这也是知识面窄的一个原因。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如果没有历史知识,大家对文化的了解只是一个平面和投影,不够完善,而这些文化正是人类为了改变命运、抓住机遇而取得的经验的积累。
第四,要独立生活,自主成才。现在很多青年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迈向社会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如果你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的话,将来很难想象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总之,在临别之际,想对同学们说的话很多,借这个机会,我将平常积累的点点滴滴,向同学们作一个表白,作一个谈心。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坎坷。我希望大家能够一直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保持对生命的激情,以良好的心态、宽容的胸襟去坦然面对现实,不要逃避,少些抱怨,多些勇气,以我们的忠诚、执著,以我们的朴实无华,以我们的智慧和激情,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做民族的中坚,做社会的脊梁,这才应该是我们宁大人的共同目标。
同学们,在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里,让我们记住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自信地走出校园,勇敢地接受挑战,以聪慧、才智贡献社会,以高尚的人格、品德和精神影响他人,用同样的激情和力量面对未来每一天,面对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同学们,今天宁大以你们为骄傲,明天你们为宁大创造新的业绩,让我们一起无愧于宁夏大学,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注释】
[1]*2006年6月13日在宁夏大学200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