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学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宁夏大学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大学则要略高于这个平均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28%,特别困难学生则超过1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十六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指出,要“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提出了要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

宁夏大学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磨难也是财富[1]

在我们今天的大学校园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虽然承受着生活困难带来的沉重压力,但却以坚强的毅力不畏艰辛,默默地努力完成着自己的学业,度过他们特殊的大学时光。这就是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一批学生。作为大学校长,面对这些青年朋友,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困难,在我的内心深处增加了一分沉重;而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勇气战胜困难和压力的许多事迹,又给了我一种精神力量和非常有冲击力的感动。

img102

社会各界积极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图为众一集团董事长袁福同志向学校捐资(2005年)。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扩招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受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向了使相当多的青年人能够享受的大众教育。在这个历史性转变中,受益的相当一部分是地处边疆的、民族地区家庭的孩子,他们终于有机会跨进大学的殿堂。但由于这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收入水平比较低,经济困难的家庭比较多。而我国目前的国情还不能完全承担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不可能把高等教育变为义务教育。1997年国家全面推行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在国家承担了大部分教育成本后,还需要学生及家庭来承担教育成本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样的调整,才使更多的青年能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调整,在今天的校园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显然,这是高等教育在我国大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img103

新学年开始了,为经济困难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咨询(2005年)。

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仅现在有,今后也还会有。如何创造条件,帮助这一特殊的群体顺利完成学业,保证国家高等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阶段后能够继续健康发展并不断扩大,成了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成为我们在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这样认识,即今天的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这一客观存在,我们只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千方百计努力工作,积极动员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力量直至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新形势下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职责。

宁夏大学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基础比较薄弱,现阶段建设与发展的任务比较重,困难也比较多。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25%,特别困难的学生约占9%。宁夏大学则要略高于这个平均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28%,特别困难学生则超过1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十六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指出,要“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提出了要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如何把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落实到每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去,落实到学校具体的规定、办法和工作措施中去,这是我校近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学校成立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门工作机构,采取各种办法,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手段的资助体系。几年来,宁夏大学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得到的奖学金助学金有24项,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金300多万元,受助学生达到4200人次;学校政策性减免师范、农林类专业学生及获国家奖学金学生的学费达63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6000人次;筹措贷学金、助学贷款100多万元。2005年又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会有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贷款完成学业。这些工作,基本保证了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保证了他们能够专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img104

2005年春节前夕,走访并慰问经济困难学生家庭。

在和这些经济困难学生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自信、自强,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学业和思想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进步。但也有一些学生因经济困难而消沉,不敢面对困难,甚至对自己的现实困难遮遮掩掩,精神负担重,情绪波动大。有的学生长时间吃饭过于节省,营养不良,性格变得很孤僻,不敢和其他同学在一起,总觉得和同学相比自己什么都不行,家里的困难更不敢对别人讲,没有勇气争取别人的帮助。这种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还造成一些同学的自卑心理和沉重的心理压力。(www.xing528.com)

由此看来,做好这一群体的工作,绝不仅仅是帮助解决他们生活补贴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能够坚强起来;如何使他们克服自卑,正确面对贫困。显然,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在两条战线上进行:一条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另一条就是给予情感的关怀,要把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送到他们心中,把观念教育、心理工作做到位。

在校领导与大学生座谈会上,我们与经济困难大学生代表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辅导员住进公寓,更近地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今年春节前,我和学校的几个同志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品到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家中看望他们及其家人,当地的一些党政领导也一道去了,我请求他们在关心农村的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和帮助那些经济困难但又克服困难、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要让他们也感受到真情和温暖。逢年过节一些学生回不了家的时候,自治区的领导、学校领导都会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度过愉快而终生难忘的除夕之夜。

在一次和经济困难学生一起辞旧迎新的晚会上,几位学生向我汇报了他们在校期间一边努力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助学金,一边参加勤工俭学、做家教、参加社会公益工作等等经历。学生们不仅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学业相当优秀,而且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这令我十分感动。我感到从他们身上我也在汲取力量。我不禁站起来感慨地讲:

我和我们的大学生有三重关系。第一是校长和学生的关系。作为校长,要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都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都要对他们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第二是朋友关系。虽然我们的年龄和经历有很大差别,但是今天的大学生有思想,有朝气,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敢于挑战,敢于拼搏,具有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时常想,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比我年轻上大学的时候要成熟得多,素质高,能力强,思想开阔,是值得我们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我们之间应该像朋友,是平等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特别是我,更要向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们学习,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第三是两代人的关系。这里说的不是所谓“代沟”,而是亲情般的感情。我们要像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成才。同学们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真心地向我们倾诉,有难处敞开心扉来告诉我们,共同去面对,共同去克服。我们应该用这种感情,给学生带来温暖,带来温馨,把这些学生的困难真正当作是自己的困难,尽最大努力想办法予以解决。

img105

为大学生签赠《磨难也是财富》(2005年6月)。

我时常想,在这几千名经济困难学生中,有那么多优秀学生,那么多感人的事迹,能不能把他们的艰苦求学经历挖掘出来整理成文?他们这种克服了困难、经受了磨难,并最终获得自信,实现自强,成为优秀大学生的历程,可能就是这一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财富。这份珍贵的资源,这种榜样的力量,能不能让所有大学生来共享,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得到促进?于是就产生了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经历、感受真实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编成一本书的想法。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大学生们谈了之后,他们非常高兴,表示全力支持,并踊跃投稿。这本书也由此而来。

我曾经出版过一些著作,发表过不少文章,但是主编这样一本特殊的书,书中每一篇都是一个青年学生在走向成才的道路上,克服身心磨难的一段经历,积累精神财富的一段过程,这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不仅因为是第一次而珍贵,而且因为每一篇都表达了一个大学生切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一篇篇饱蘸浓情的文章既是当代大学生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群体精神面貌的缩影。有走出大山闯荡世界的理想,有劳筋砺骨、自我磨炼的苦斗,有血浓于水、相依相扶的亲情,也有战胜贫困笑对未来的展望。他们人生新的奋斗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成才也从这里起步。人生带给他们的有许多许多,有知识,有财富,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自信,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是大学所有的专业课里没有的。由此想来,这是由青年大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沉甸甸的、有分量的一本人生教科书。我愿意把它们集结起来,献给所有立志求学成才但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也献给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们——磨难也是财富。

【注释】

[1]*这是作者2005年6月主编的《磨难也是财富——宁夏大学贫困学生的足迹》一书的序言。在学校许多会议和与学生座谈等场合,作者都曾发表过鼓励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完成学业的讲话。这些讲话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这篇序言中,故也作为一篇演讲收录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