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者,对护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不能视而不见,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实搞好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分析问题、了解问题、掌握问题的阶段,更重要的是着手解决护生中存在的具体的心理问题。
3.1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学校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课堂,对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立足学科教育,寓教于学,进行有机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教育的内容,不仅使授课内容更深化,而且可以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的培养也离不开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专业课能提高护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护理心理学不仅可以使护生学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能学会心理保健、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同时心理教师为护士提供现场心理咨询,使护生健康地成长。
3.2 结合课外环境进行心理素质教育(www.xing528.com)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创建一种有利于护生成长的良好课外环境对培养护生心理素质显得格外重要。一是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鲜花辉映,就会使护生心情舒畅,有助于陶冶护生的情操,净化护生心灵。二是家庭和谐。使护生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明辨是非、宽容豁达、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三是社会环境良好。社会风气的淳朴,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能使护士们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心理干扰和不健康社会行为的腐蚀。同时组织护生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医院、农村、社区,引导她们开展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有助于激励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3.3 结合课外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课外活动是一种结合课堂学习开展的护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开展有益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护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统一协调的发展,对护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文艺活动可培养护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观;体育活动则对护生的体能、意志、毅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班团会活动有助于护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社会实践活动可开阔护生视野,通过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培养护生的就业、择业能力,使护生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毕业就业的工作压力,这些都是培养护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