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的问题
1.1 重点不突出
一是重点力量不突出,认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只是学生处、校团委及班主任(辅导员)的事,领导的主要精力用在招生、评估、升格、建设等事关学校前途的硬件工作上,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上,其他行政管理、工勤人员的主要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二是重点对象不突出,没有把重点对象放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而是放在“优才生”的评先上;没有把重点倾向放在幼稚性、片面性、逆反性、个体性、脆弱性、盲目性上,而是放在整体的说教上。三是重点内容不突出,没有根据青少年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德育重点,而是不分轻重彼此,一视同仁。四是重点时段不突出,不仅没有抓住双休日、节日、季节特点、寒暑假等课余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甚至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盲点。
1.2 内容不全面
一是忽视了心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如职院的名声目前远不如普通高校响亮,社会还没有普遍的认同感,加之部分家长、邻居、同学的责备、轻蔑,使学生感到害怕、自卑、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他们从小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娇”、“骄”二气较重,什么事情都要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大发牢骚,缺乏精神支柱和生存目标。二是忽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德育教育的冲击作用。如个别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多元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钱交友和花钱雇人等现象都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三是忽视了信息网络对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据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3470万人,其中43.7%的网民是在校学生,这样一方面因学生过分依恋网络而造成“网络成瘾综合征”(简称IAD),另一方面因学生过分依恋网络不会去伪存真而容易迷失方向。
1.3 特征不明显(www.xing528.com)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鲜明的职业性、很强的实践性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基层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又要在职业理想、职业规范、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德育教育上突出高职院校特征。二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学生比较具有综合素质较差、学历层次低、工作在一线的主要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应在生理心理素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上下工夫。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在这些特征方面都着力不够。
1.4 方法不灵活
一是手段陈旧,多为传统的灌输式,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套教案、一块黑板、年复一年、一说到底,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二是形式呆板,多为理论说教或表决心,很少利用典型示范、舆论导向、案例分析、辩论讨论、参观考察、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寓教于乐的灵活形式。三是方法简单,不启不发,启不得法,或只贬不褒,只褒不贬。
1.5 评价不科学
一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如没有建立基本的公民道德评价,一般职业道德评价,群体(班级)道德评价,个别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的整合探索不够等等。二是学校评价不够科学,把鉴定、分等、选拔、政治课考试成绩作为德育考核的主要目的,重视终结性评价,以考试分数作为德育考核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不重视平时的操作评定,不在乎旁观者的看法。三是社会评价不够科学,大多数用人单位重视学历和课程分数,忽视操行评定和品行表现。四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重视所谓的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或只重视班主任(辅导员)的主观评价,忽视客观评价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