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观
1.基本含义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所持的根本观点和基本看法。教育者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是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直接影响教育者教育观念的形成与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影响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并最终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乃至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条件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没有天生的优劣好差之分,只有个性素质之别。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所谓“好生”、“差生”之别,仅以学生成绩为据,认为乖乖听话的、循规蹈矩的、考试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而总是“闯祸”的、“调皮捣蛋”的、个性张扬的、考试不及格的就是“差学生”。以这种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生观是片面的、有害的,其结果是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也即巨大的发展潜质,这种潜质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进行充分开发的。学生将来成功与否取决于环境、机遇以及他自身的成功素质,而成功素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成功素质教育旨在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成功。因此,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不一定必然都能成功,进入一般院校的学生不一定就注定不成功。只要人生目标选择正确,同时找准了自身的发展潜质或素质优势,并且教育科学、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这一学生观有两个要义:
其一,要多视角、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在成功素质教育看来,分数只是知识积累与考试运用的量化表征,不能以此为据来评判学生素质的高低,分数本身既不能说明成功,更不能代表成功。而分数之外的学生的观念、品格、能力等更为重要,且学生在这些方面不完全相同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教师眼中的学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人有“才”的。要坚持多元化标准和多维度视角看待与评价充满生机活力而又富有个性的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进而培养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其二,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计较一时一地的挫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质与成功后劲。进入大学特别是进入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学习只能说为其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而进入一般大学学习的学生,在找准自己的成功志向与着力点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科学教育与培养和自身努力开发、提升成功素质,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成功素质教育坚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性,“人人有才,扬长避短,则人人成才”,主张宽容学生的缺点,理解学生的挫折,以科学的方法和切实的措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2.基本要求
成功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对教育者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尊重,即尊重学生。教育者首先要把学生当做有独立意识的人、充满个性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人,不能以短视的眼光、静止的思维去看待评价学生,尤其不能完全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渴望,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是平等,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通过精神交往、师生互助及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等成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关注,即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将每一位学生都视为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体现对学生的关切之情;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养成,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其健全人格和成功素质的发展。
(二)学习观
1.基本含义
学习观就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双方对学习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简言之,就是如何看待学习。
学习观是教、学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采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先有科学的学习观。
21世纪,学习不等于“读书”。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即21世纪的学习观。这表明了一种趋势,即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学习的范围不只涉及生命的某个阶段或某一个层面,它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时代赋予了“学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对于大学生而言,未来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专业素质,而且要“学”非专业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学习不等同于“读书”、“学知识”,更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的本质在于开发、培养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这是同传统学习观的根本区别。
成功素质教育的学习观有三大要义:
(1)大学习观
大学生的学习不应把眼光局限于仅仅学好专业知识,而是应该将相关知识的储备、能力的锻炼、品格的塑造、方法的习得、观念的形成等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开发、培养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仅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还需要提高非专业素质。学习形式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更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第一课堂是学习,第二课堂也是学习。可见,大学习观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等全面的大学习观。
(2)学习内化观
无论通过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所学到的东西刚开始往往是以理论知识的形态存在,不能够直接转变为素质。如何将这些“死”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能够实用的本领和能力,最大程度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训练内化和实际应用等途径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素质。
学习绝不能囿于知识的机械堆砌。那种把学习拘泥于“死读书”、“读死书”的认识和做法必将陷入“读书无用”的泥潭。诚然,我们说学习不等于“读书”和“学知识”,并非说读书无用、知识无用,而关键在于怎样读、怎么学。一句话,是否学以致用、是否内化为素质。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必须要最终内化为素质,这才是有用的学习。
(3)终生学习观
古谚云“活到老学到老”。的确,学习非一日之功,真正的学习是要结合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永久学习、终生学习。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人的成功素质抑或是某一方面的成功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并应用于实践,发挥它的功能才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素质的养成和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终生学习观要求在读书学习尤其是大学学习期间,关键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知识是浩瀚广博的,而在大学3~4年的有限时间里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相当有限;知识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与发展的,仅仅凭借在大学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注定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学学习最主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以后才能适应终生学习的要求。
2.基本要求
成功素质教育学习观的核心思想是变传统的知识学习观为素质培育观,即学习的本质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其基本要求是:
全方位的学习。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既包括专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又包括非专业素质的全面培养。
多途径的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同等重要,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同等重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等重要。
高效率的学习。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竞争对一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学习的最高要求是高效率的学习。高效率的学习能力是成功素质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科学的学习。首先,有目的地学习,即以开发、发展自身的成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学习;其次,探究地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将探究的态度与方法贯穿于全部学习活动的始终。
(三)教师观
1.基本含义
教师观主要是指对教师的认识与评价的基本看法。
教师是教书先生,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师观。而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传统的教师观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教师与学生是知识的共同探索者,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点火者”,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好思、善问、求疑、探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播种者”,应该把责任、信念、希望、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句话,教师不应是“教书匠”,而应成为引导学生的成功导师。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开发,使学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并能获得成功。因此,素质教育,特别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反映了人的素质的基本结构,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包括在五大体系的发展中。因此,大学教师的本质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单是科学研究者,而是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者,是学生的成功导师。
成功素质教育主张大教师观。认为成功素质的培养不是靠第一课堂可以完成,也不仅仅是靠第二课堂,必须调动学校的全部教育资源进行培养。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讲台上的授课人,还包括实验员、科研人员、素质导师、培训师、测评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第一课堂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素质导师、培训师和测评师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和训练;实验人员和科研人员以本职工作为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服务育人,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全校教职员工都是教师,都要为人师表。
2.基本要求(www.xing528.com)
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成功素质。成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的,理所当然,作为教育学生成功的全体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成功素质。教师的成功素质表现在用自己先进的观念、优良的品格、科学的方法,卓越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并将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出色地履行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职责。
负责第一课堂的教师要有育人意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当成自己的职责。教师还要不断增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方法适合于成功素质教育。实验员、科研人员、素质导师、培训师、测评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都要有教师意识,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全部活动都当作教育教学工作。
(四)教学观
1.基本含义
教学观是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教学观的核心是教学目的。即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知识本位”教学观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素质本位”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认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读书是学生的本分。因此教学中便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对策是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本位”的教学观。
成功素质教育的“素质本位”教学观主要体现在“内化教学观”、“大教学观”和“大课程观”三个方面。
第一,内化教学观。素质理论认为,内化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化教育观的含义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素质。
素质内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主体性。即素质内化过程发生在学生主体内部,是学生主体内在的升华,不是也不能由外在因素所代替,也不能由别人直接传递。教师教学只能为主体素质内化创造条件,引导或促使其内化,而不能代替其内化,不能把素质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运用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如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共同作用,通过听、看、触、做、想,包括感觉、体验、体会等,把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融入自己的心灵,变成“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就成了被内化了的素质了。因而教师教学活动不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重要的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触摸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欲望,引导他们的思维,开启他们的智慧,激活他们的内在活力,开发他们的优势潜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自主“内化”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通过教学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能力得到拓展,方法得到开启,情操得到陶冶,观念得到深化。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再是灌输式、被动式、接收式的,而是一种创造各种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作用的主动式、互动式、内化式教学。
第二,大教学观。大教学观就是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根本任务,从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大领域展开,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共同作用于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学校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活动都属于教学活动。成功素质教育认为,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或狭义上的课堂教学、理论教学,还包括更为广阔的课外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教学,如课外体验活动、素质拓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第三,大课程观。必须根据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理念,拓宽对课程的视野。成功素质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必修课、主修课、理论课、专业课,还包括选修课、辅修课、实践课、拓展课;不仅包括在教室、实验室进行的“室内课程”,还包括户外实训拓展、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室外课程”;不仅包括书本、黑板、屏幕等“平面课程”,还包括按照素质内化“五大途径”共同作用的“立体课程”。总而言之,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成功素质教育的课程。
2.基本要求
成功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学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教学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上
从整体把握培养目标入手,将专业素质培养与非专业素质培养两个领域紧密结合;注重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即将知识教学与方法教学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锻炼并举,将思想教化、拓展训练与个体修养相融合,系统规划与优化教学安排与活动;追求教学成效的整合性,意即将各种教学计划、措施与活动纳入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合力的作用下确保素质教育的成效。
(2)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由、自主、合作、诚信等学术伦理和研究规范,引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坚毅品格,促进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和锤炼。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教学研究,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不断解决教学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教师教学的成功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3)改变注入式教学,推行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目的。
(4)有针对性地采取互动式、情景式、实战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将学生的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和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内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以及对其思维方法和想象力的培养。
(5)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实现知识转化和内化的根本途径。离开实践的知识是空泛的知识,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成功素质教育强调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要求从实验、实训、实习三个方面着力,切实贯彻与落实实践环节的教学,为学生的知识转化、内化为能力,升华为素质搭建桥梁。
(6)重视室外教学活动
要像室内教学活动一样,从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室外课的教学效果。
(五)质量观
1.基本含义
质量观是指对教育质量的根本看法。质量观是大学教育的指挥棒。
大学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有两种:一种认为大学的教育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质量为标准,也就是“学生本位”的质量观;另一种认为大学教育的质量主要以大师、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多少为依据进行评价,也就是“学术本位”的质量观。我们认为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以学生的培养为载体的,如果没有学生,那么大学也就不成其为大学;如果离开学生的培养谈学术,那么大学就不是大学,就是科研院所。大学有三项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再高的学术水平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服务的。因此,以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教育的质量是合乎逻辑的。成功素质教育主张学生本位的教育质量观。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是否具有成功素质,是检验人才的根本标准。换言之,只有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方能称为人才。传统的“知识人才观”必须转变为“素质人才观”,根本的是要转变为“成功素质人才观”。
传统的高等教育服从于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的专业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但仅仅进行专业教育是不够的。传统的专业教育必须转变为专业素质教育,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先进的专业观念、优良的专业品格、科学的专业方法,卓越的专业能力。同时,大学教育还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意志及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时具备的人才方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取得成功。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转变为素质教育观,根本的是要转变为成功素质教育观。
因此,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大学教育的质量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培养了多少学生、添置了多少设备的“量”上,而在于培养了多少成功人才的“质”上。检验大学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首先是看学生的学业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具有成功素质,而不是看考试分数;检验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看大学培养了多少成功人才,看学生能不能就业成功,进而取得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这就是成功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成功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包含两个层次的标准,即初级标准和高级标准。初级标准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学业成功不是学生课程考试合格,主要是实现成功素质五大体系全面发展,具备成功素质。就业成功是学生毕业就能就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成功是对学业成功的检验,也是对教育质量的初次检验。如果毕业生受社会欢迎,就说明学校教育质量是好的,反之则不是够好的或是不好的。成为“抢手人才”是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的基本标志,是学生成功素质状况的初步体现和教育质量的初步检验,也是学生获得更大成功的基础和平台。
学生取得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成为“成功人士”,是衡量大学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一所大学培养出来的成功人才越多,成功的层次越高,其教育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哈佛大学高居当今世界大学之巅,教育质量举世公认,为什么?因为它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几十家跨国公司总裁;英国的剑桥大学成就了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牛津大学培养了诺贝尔奖得主40多人,费尔兹数学奖3人,毕业生中有5位国王和25位英国首相。
成功人才的多少是大学教育质量最直接、最直观的检验标准,是对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检验。
2.基本要求
实践成功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求做到:
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根本转变。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成功人才,只有明确这样的目的,大学的教育资源才会集中在人才培养上,大学人才培养的速度才会加快,质量才能提高。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要真正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从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大学生培养也要从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也就是培养既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又具有优秀的非专业素质的成功人才。
要改革大学教育质量的认证标准,要把培养成功人才的数量和层次作为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培养成功人才上。学校要改变教师评价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核心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具有成功素质。教师为培养成功素质而教,学生为内化成功素质而学,才能培养出成功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