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素质教育的定义
笔者给成功素质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五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使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二)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成功
(1)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其价值诉求
促进大学生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成功素质教育与传统大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大学生的成功根据高校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过程,可分为递进提高的四种成功,即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我们称为大学生人生“四部曲”。其中学业成功不仅仅是获取毕业证书,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成功素质;就业成功是指在学业成功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及时找到工作,开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直接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是指学生跨入社会后,借助于在大学期间奠定的素质基础——成功素质,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长远追求或根本目标。四种成功中,就业成功和创业成功有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步前行,即有的学生毕业后可能在追求就业成功的路途上实现事业成功,甚至可能通过创业成功的路径获取事业成功。
根据成功的社会价值规律,成功素质教育的价值诉求在于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包括为追求成功的主体在内的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成功的社会价值规律认为,追求和实现成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追求和实现成功,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且,追求和实现成功的人越多,成功值越大,社会发展就越快。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更多的人争取更大的成功,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显然,成功素质教育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价值诉求,是基于成功的社会价值规律之上的逻辑推演。
(2)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
有些学校把成人成才成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即所谓的“三成教育”。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一下三者的关系。“成人”,根据《辞海》的解释为“发育成熟,长成大人或成年人”,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其理解为“能够独立生活”,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其解释为“学会做人”。总体来讲,“成人”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身心的成熟;二是指人的“社会角色”的成熟,即指人的言行符合于社会规范,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第二种“成人”的核心要义是道德品格的成熟,所谓“德厚而成人”即指此。教育学意义上的“成人”主要指第二种。“成才”,《辞海》解释为“成为人才”,一般人们也理解为“成为有才能的人”,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学会做事”,并往往将其与“能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有所成就”或“能够成功”联系在一起。对大学生而言,成才主要指具备了优秀的专业素质,所谓“学优而成才”即指此。从成功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成人意味着非专业素质的提高,核心是道德品格达到了一定要求;成才则意味着专业素质的提高,二者的共同提高并达到一定水平即意味着成功素质的具备。由此可见,“成人”、“成才”就是成为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成人成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成人成才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成人成才不一定成功,成功一定是成人成才的充分体现。成功是最高境界。
(3)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高等教育规律的新把握
在诸多教育规律中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即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奠定素质基础,这是关于教育内部关系的基本规律。基于这两条基本规律,在大学教育目的上,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现代大学教育目的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即“社会需求论”,认为大学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应更多地突出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即“人本主体论”。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直接表现为相应阶段的成功,追求成功是人的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每个人主观上追求成功,客观上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而,社会发展需要人人追求成功。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为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成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成功人才。一所大学如果不能为社会培养出成功人才,这所大学就必然缺乏生命力,甚至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和大学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成功素质教育把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作为根本目的,把社会发展进步作为其理论的价值诉求。
(4)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科技加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在相应的领域取得成功,为相应领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作出贡献。因而我国经济社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高校培养出大量的成功人才。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要求不断增长,高校的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学生家长为了子女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进行大量的投入,迫切要求子女成人、成才,在学业成功后通过就业成功和创业成功予以回报;广大青年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也迫切需要在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以及事业成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而,成功素质教育以帮助和促使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5)培养成功人才是当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人才培养质量在全世界的大学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都把培养成功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牛津大学前校长卢卡斯明确指出:“大学应该是一个这样的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也指出:“在通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能否培养出一流的成功人才,是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标准。哈佛、剑桥、牛津等大学之所以被称为一流大学,关键在于它们培养了大批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等成功人才。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表明: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成功,培养成功人才。大学只有以培养成功人才为目的,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大学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
2.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素质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素质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根本目的的必由之路
促进大学生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成功素质教育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以及成功素质教育关于成功要素相关理论,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素质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并把它定位为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即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来达到促进大学生成功的根本目的。
根据成功三要素定律和成功素质决定律,主体要实现成功,必须具备成功素质,不具备成功素质就不可能成功。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成功素质?根据成功素质教育关于素质内化理论,主要是通过环境同化、系统学习内化、系统训练内化、自我修炼内化、实践经验内化五种途径获得。因此,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是促进大学生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根本目的的唯一选择和必由之路。
(2)成功素质对大学生四种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如前所述,成功素质教育根据大学教育特点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把成功分成递进提高的成功“四部曲”,即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
成功素质对于学业成功:传统大学教育往往把学生的学业成功理解为拿到毕业证和学位,因而重专业教育、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目的也主要放在各科考试成绩过关,能拿毕业证上。成功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学业成功定位为必须具备成功素质。根据成功素质五大体系要求,学生要取得学业成功,必须树立一种“大学习观”,即学习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或提高能力,而主要是培养成功素质;不仅仅是从课堂学习,而是通过素质内化的五种途径进行立体式、内化式学习;必须具备乐学、会学、勤学、崇实求真、知行合一的学习品质;必须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和具备自主式学习能力等。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和学生自觉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培养和发展成功素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这样的学习结果,不仅仅是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而且使他们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成功素质对于就业成功: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忠实、文明、诚信、拼搏,实践动手能力强、遵纪守法等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成功素质五大体系所包含的素质要素。成功素质要求在专业教育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教育,同时要渗透专业观念、专业品格的培养,即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教育,而是按五大体系要求进行的专业素质教育。同时,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也贯彻五大体系内容。这样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具备成功素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抢手人才。这样的学生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而且能胜任工作,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因此,是否具备成功素质是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是否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成功素质对于创业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者来源于创业成功,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就成为成功素质教育根本目的的重要体现。然而创业充满风险,相对于就业成功更具有挑战性,更需要大学生具备成功素质先进性和卓越性的特征要求,如勇敢的开拓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超人的胆识、卓越的驾驭环境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协调和应变、能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成功素质教育要求在全面培养和发展成功素质的过程中,通过开设《成功学》、《创新学》、《创业指导》等课程,以及有针对性地组织素质拓展和训练,针对不同潜质的学生着力开发他们的对成功具有决定作用的关键素质,使学生既得到了全面发展又得到个性发展。这样,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因而成功素质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成功素质的人就不可能取得创业成功。
成功素质对于事业成功:事业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最终体现。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通过考察大量的成功人士,认为凡成功者都具有超乎常人的对目标的执著、敢于舍弃其他和对事业的耐心。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凡成功者都具备一定的成功素质,没有成功素质就不可能驾驭和改造环境,也不可能发现和把握机遇,不可能成功。成功素质在学生的成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成功素质的目的性特征要求每个学生通过生涯设计选择、不断明确和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培养、发展和强化与之相适应的成功素质,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自我素质训练中带有强烈的目标指向性,提高内化效率;成功素质的先进性特征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潜质优势和人生目标,注重培养和发展成功所需要的关键素质;成功素质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全面培养成功素质过程中,着力开发优势潜质和个性发展优势,彰显优势素质,争取更大成功;成功素质的系统性特征要求学生注意“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高,不能因重视某一体系或某一要素而忽视其他,形成后天素质缺陷;成功素质的自控性特征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失败因子对于事业成功的破坏性作用,在培养成功素质的同时自觉反省和主动消除自身的失败因子。成功素质的这些特征要求为学生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正是源于成功素质教育根本目的的必然要求,以及成功素质对学生四种成功的决定性作用,成功素质教育将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成功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3.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
(1)专业素质教育
①专业素质教育的涵义。专业素质教育是指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按照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的要求所进行的以培养学生具备“先进的专业观念、优良的专业品格、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专业能力以及科学的专业方法”为内容的专业教育教学活动。
②专业素质教育的特点。专业素质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绝不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专业素质教育是对现行高校专业教育的扬弃。素质化和系统化是专业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素质化是专业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这是由专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专业素质教育和传统专业教育的价值指向不同。传统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知识的传承,重在对知识的传授。而专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素质,重在对素质的培养和开发。根据素质的要义可知,知识只是素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只有那些经过主体内化为其身心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并能持久地发挥作用的知识、观念、品质等才是素质。因此,专业素质就是主体以内化的方式将所接触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等带有专业特性的事物加以“摄入”、“消化”并与自身知识结构“化合”而形成的足以调控自己言行的稳固结构。专业素质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可以随时得到发挥和运用。一个人了解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不能说他有专业素质,因为这些专业知识是否经过内化并被储存在他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还是未知的;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否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也是未知的。只有经过主体内化的专业知识才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在学习中,只有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内化为主体的专业素质后,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实行的专业素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引导学生内化为稳定的专业素质。它把学生具备的专业素质作为专业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而不是要求学生仅仅掌握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传统的专业教育,通常只是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灌输,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把学生当成了专业知识的“容器”,并没有强调其内化过程和专业素质的形成。专业素质教育还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积累、训练习得、实践提升、自我修炼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方法等转化为专业素质,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稳定的素质,随时可以指导学生的言行。因此,大学实施以素质为价值取向的专业素质教育,其意义远远大于以知识为价值取向的专业教育。所以素质化是专业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教育的根本特点。
系统化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专业素质教育是按照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要求,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培育。其系统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的架构上,专业素质教育要求涵盖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培养。如前所述,成功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专业素质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要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卓越的专业能力,更要教会学生科学的专业方法,培育学生先进的专业观念和优良的专业品格。另外,专业素质的五大体系依不同的专业而有所不同的侧重。二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主张专业素质的理论教学和专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并重,在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方法、专业观念与专业品格的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学生掌握了该专业特有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有利于学生开展本专业的自主学习与研究。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形成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以亲身经验现身说法,熏陶学生,促成学生良好专业品格的养成。所以,专业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面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传统专业教育也强调系统化,但它强调的系统化是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内部的系统化,即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的系统化,是五大体系的全面系统化。
(2)非专业素质教育及其特点
①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涵义。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不具有专业特性的,以成功素质五大体系为培养内容的教育活动。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素质教育一样同等重要,并一起构成成功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
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为内容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理论教育。其基本内容存在于成功素质的知识体系中,主要是基本观念知识、基本方法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基本人文知识、基本社会知识等。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形成人的先进观念、优良品格、卓越能力、科学方法的基础,也就是形成成功素质的基础。二是实践训练。主要是根据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设计并开展素质拓展和实训。三是消除失败因子和修补素质缺陷。主要是在对学生素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人生奋斗目标查找失败因子和素质缺陷,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消除和修补。四是素质测评。主要是对学生的素质基础、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并指导。
③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非专业性。非专业性是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区别的特性,即非专业素质的五大体系表现在成功素质教育活动中不具有专业特性,不针对某一个专业,是针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中,观念体系主要指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这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观念和精神;品格体系主要指远大的志向、过人的胆识、进取的心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崇实的品质、博大的心怀、优良的性格等八大品格,这也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具备的成功素质。其他如方法体系、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也与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不同。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既表现在专业素质中,又表现在非专业素质中,但表现的具体内容是不相同的。体现在专业素质中就是专业观念、专业品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而非专业素质则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具备的,是形成专业素质的基础。从本质上讲,非专业性就是一种普适性。
第二,实践性。非专业素质的形成,实践内化是最根本的途径。正确观念的形成,不可能靠理论灌输,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人的正确思想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头脑中生出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的品格不能靠认知形成,只能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而成;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操作方法只能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步内化并掌握;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没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卓越的能力;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最终内化为素质。因此,从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看,每一体系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非专业素质形成的根本途径。非专业素质教育虽然也有理论教学,但这些教学都是紧密结合实践来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对成功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进行。实践性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三,定向性。成功素质是与人生奋斗目标相关联的优秀素质,与人生目标无关的素质再优秀也不是成功素质。这表明成功素质本身具有定向性。与成功素质的定向性相联系,非专业素质教育也具有定向性,即它不是什么素质都培养,而是培养人们成功所必需的素质,也就是成功素质五大体系所规定的素质。在观念体系中,主要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在品格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八大品格;在方法体系中,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能力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十大能力;在知识体系中,主要培养基本自然观念知识、基本方法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文学知识、基本社会知识等。成功素质的每一体系对素质的指向都是具体而明确的。
与定向培养成功素质相对应,非专业素质教育对失败因子的消除和对素质缺陷的修补也具有定向性,即它并不是企望解决人们的所有问题,而是根据人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消除那些阻碍人们成功的因素,主要是消除与成功素质相对立的失败因子。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定向性,增加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定向性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3)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成功素质教育中,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关系,强调二者同等重要、同步推进,不是对专业教育的削弱,而是对专业教育的优化和深化。
①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
近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这是由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职能所决定的。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大为扩展,社会生产中的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近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大学通过各类专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大学都是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和强大优势中逐步成长为一流大学的,专业教育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从人才素质构成来看,专业素质是成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成功素质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如果某人选择的目标同专业素质一致,则专业素质就构成他的素质优势。缺少专业素质就不可能构成成功素质,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人生道路上难以成功。
由此可见,忽视专业素质教育的大学就会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缺乏专业素质的大学生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功素质,甚至不可能称其为人才。专业素质教育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否认了专业素质教育,就否认了大学的存在。
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
其一,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以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文明过程。与此相适应,大学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从综合教育到专业教育,再到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历程。成功素质教育提出“非专业素质”概念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大学教育只重视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非专业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即成功素质。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进一步凸显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高度明晰又高度融合,人类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各种社会活动相互交错、相互交融,特别需要现代人才具有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忠实、诚信、勤奋、坚毅、亲和、大度,综合能力强、善于协调应变、敢于负责等非专业素质。相反,一个人如果缺乏非专业素质,如缺乏诚信、没有敬业精神、适应能力差、害怕困难、不能与人合作等,尽管他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也不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硕士生、博士生不敢接受社会挑选而找不到工作,有的因适应能力差不能胜任工作。这些现象表明,非专业素质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情况下,非专业素质甚至比专业素质更重要。
其二,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在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结构上,要求人才既具备专业素质,同时又具备非专业素质。一个人缺乏非专业素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发展的人,当然也就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科学发展观反映在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就是既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也要注重非专业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三,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功的需要。促进大学生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和必由之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素质。成功素质既包含专业素质,也包含非专业素质,缺乏非专业素质也就不能构成成功素质,没有成功素质也就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比如缺乏先进的观念、优秀的品格、卓越的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就不可能驾驭社会环境,发现和把握机遇,因而就不可能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取得成功。在“学业人”、“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中,往往是非专业素质起决定作用。
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是成功素质教育关于两者关系的基本把握,也是在实践中建构和推行成功素质教育模式的根本主张。
②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既然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成功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同步推进。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同步推进。传统的专业教育只有一个系统,即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系统;而成功素质教育是两个系统,即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列相连的“双星座”系统。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及学分的安排上,都要体现同步推进。
其次,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同步推进”。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总体目标下,不仅要确定相应专业的专业素质培养规格,也要确立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规格。比如,确立“学好一个专业”素质规格的同时,要把相应先进观念、优秀品质的要求反映在培养规格中,同时要把提高表达能力以及在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素质要求也反映在培养规格中。
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体现同等推进。既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又要重视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素质导师、实训拓展师、素质测评师等队伍建设。(www.xing528.com)
四是在教育效果评价上体现同等推进。既要设置专业素质学分,同时也应设置非专业素质学分,实施素质学分制。
“同步推进”既反映了二者不可或缺、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是对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根本保证。
③成功素质教育是对传统专业教育的优化和深化。如前所述,专业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本质特性。那么,我们把非专业素质教育放在同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地位,是不是对专业教育的一种弱化和轻视呢?答案是否定的。前面已经提到,成功素质教育下的专业素质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专业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同步推进是对大学专业教育的优化和深化。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及提高相关技能为目标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因而是一种灌输式、被动式、接受式的教育,是一种技能传承式教育,即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工匠式”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同等重要、同步推进是对传统大学专业教育的一种扬弃。它不是忽视与淡化专业教育,而是把它摆在与学生成功、社会需要相适应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它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生素质结构特点,将“专业教育”优化、升华为“专业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不仅仅是课堂和实验的“室内教育”与“平面化教育”,而是通过环境同化、系统学习内化、系统训练内化、自我修炼内化、实践经验内化,全面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一种立体式教育;不再是一种灌输式、被动式、接受式的教育,而是一种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特别是学生积极性的主动式、互动式教育。总之,是一种将所有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内化教育。
“同等重要、同步推进”是将传统专业教育优化为专业素质教育。那么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专业素质教育?一般认为,专业素质教育就是在传统专业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专业素质教育将专业素质深化为“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也就是说专业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方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和专业品格;在专业知识教育上不仅要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要求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强调知行合一;在专业能力教育上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要求的一般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能力拓展,发展内化为实现自己成功目标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在专业方法教育上,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相关专业操作方法,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无疑是对传统专业教育的深化。
总之,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同步推进是对传统专业教育适应于现代社会要求的一种扬弃、一种优化和深化。其结果必然促使学生成功素质的提高,取得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并为将来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以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关系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成功素质教育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述为“两条腿走路”的教育。
4.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使学生“五大体系”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充分开发
全面发展是指培养每个学生在各项素质(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上都得到发展,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大体系”全面发展是由国家的教育方针决定的,是国家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落实的具体化。
“五大体系”全面发展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成功素质由五大体系构成,缺一不可。培养成功素质也就是培养“五大体系”素质,任何一个体系或要素都不可忽视。如果不是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就不是成功素质教育。
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每个人本身就是个性的存在。个性特征充分开发,是指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先天基础、发展潜质、素质优势等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个性特征充分开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素质教育只能在每一个个体已有的素质基础之上进行,是对每一个人素质的挖掘和开发。素质教育理应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是促进个性开发的教育。然而,实践中往往认为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整齐划一的发展,严重忽视了人的个性开发,这一点已成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症结。成功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回归素质教育的本质,突出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因为个性充分发展既是成功的本义,也是成功素质的本质特征,从而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事实表明,凡成功者无不是个性充分发展的结果。刘邦将将、韩信将兵、孔明的智慧、张飞的武艺都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例证。可以说,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无不是充分发展的个性。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成功,成功就是个性发展之成功。凡成功者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成功素质教育是培养成功素质的教育,当然也是充分开发个性特征的教育。
“五大体系”全面发展与个性特征充分开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成功的本义,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在尊重个性特征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人。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个体就没法谈全面发展;而个体又是个性的存在,是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教育只能在尊重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而是突出重点的发展,教育培养出的全面发展的人最终表现为充满个性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实质也是在追求个性开发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个性充分开发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着力点,更是教育的落脚点。同时,个性开发是对个体素质结构诸要素的全面开发。诚如马克思的个性发展是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基础上又经自由充分发展之后获得的个性,即全面发展水平上的个性。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发学生的潜质优势、个性特长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个性开发也离不开全面发展。
成功素质教育是“五大体系”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个性特征充分开发的教育的统一,它要求在教育的全方位、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对学生“五大体系”素质的培养,贯穿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一方面,在专业素质教育中全面贯穿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专业品格,实现对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系统培育,实现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中还应贯穿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如挖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素质潜质,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中也要全面贯穿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观念、非专业品格,发展学生的非专业能力,而且也要传授学生非专业知识(如基础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训练学生的非专业方法(尤其是一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真正落实非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教育,促进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非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中也要贯穿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通过挖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潜质,引导学生的特长发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独特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当然,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教育与非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教育不是截然分开、相互脱离的“两张皮”,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二者共同致力于对学生“五大体系”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开发的成功人才。因此,在专业素质教育中要渗透非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相关内容,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中也要结合专业适当地融入一些专业素质“五大体系”的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相互耦合、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成功素质。总之,成功素质教育是以“五大体系”为核心内容,从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大系统全面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对学生“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的教育。
5.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志是素质学分制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一定的教育模式总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测评模式,一定的测评模式总是反映一定的教育模式,测评模式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传统的学生测评模式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反映,包括学分制在内,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知识测评,测评的内容是文化知识,测评的手段是考试,测评的目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素质测评体系,测评素质绝不仅仅是测评知识,这样,老师才会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教,学生才会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学,“教”、“学”双方才会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运行。现行的大学素质教育之所以不能真正实行,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测评体系,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素质学分制正是适应素质教育而提出的。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每一言行(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素质在环境中的特定表征。素质是隐蔽在个体身上的客观存在,具有内在的属性,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每一个体不尽相同。素质可以综合表现在不同环境下,通过不同条件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这种反应行为可以通过对被测评者输入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反映出来,进而依据测评标准做出判断。因此,成功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是可测评的。
(1)素质学分制的内涵
素质学分制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根据成功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成功素质为目标,以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为内容,以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从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两个方面进行测评,用综合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成功素质状况的学生评价和学籍管理制度。
素质学分制继承了学分制的基本制度框架。素质学分制对学生有学分要求,规定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实行选课制,给予学生选课的自由,对课程管理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
(2)素质学分制的构成
成功素质有五大体系,每一体系又包括了若干素质,这些素质既体现在专业素质中,又体现在非专业素质中。因此,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是素质学分制测评的基本内容,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是测评的两大项目系统。
素质可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就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言行显现出来的素质。但有些素质在一般环境下不那么容易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把具有隐蔽性特征的素质称为隐性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测评必须包括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两个方面,特别是隐性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观念素质和品格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是重要的测评对象。
素质学分包括显性素质学分和隐性素质学分。显性素质学分又包括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环境,课程学习、课外实践、课余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学生的显性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状况和相应行为表现进行测评。显性素质学分包括理论课程学分、实践课程学分、行为表现学分三部分。显性素质学分的三类学分既表现在专业素质教育中,又表现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中。显性素质学分=专业素质学分+非专业素质学分。专业素质学分中的理论课程学分和实践课程学分与传统的专业教育学分相同,行为表现学分则主要指学生科研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学分,它体现的是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素质。专业素质学分包括主修学分、辅修学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非专业素质学分,主要指专业素质教育以外,成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非专业素质教育项目所必须修满的学分,也包括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非专业素质学分中的理论课程学分是指非专业素质教育所特设的理论课程学分,实践课程学分主要指非专业素质训练项目方面的学分,行为表现学分指对学生获得各项奖项的奖励学分,它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隐性素质具有隐蔽性,但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及创设特殊的环境条件也是可以促其表现出来并进行测评的。在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中,观念体系、品格体系、能力体系最具隐蔽性,而观念最终要通过品格表现出来。因此,素质学分制对隐性素质的测评主要是对品格体系中的“八大品格素质”和能力体系中的“十大能力素质”的测评。对这些素质的测评方法,一是通过测评软件测评,二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分析测评,三是创设特殊情景测评。从一定意义上讲,对隐性素质的测评,是最具实际意义的素质测评,对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素质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学分制规定学生的素质报告单包括显性素质学分和隐性素质学分两大部分。学校还应建立学生毕业档案,对学生的素质特点和素质特长进行分析,建立起学生在校学习状况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基本吻合的测评体系。素质学分制的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素质学分结构
(3)素质学分制与学分制的区别
素质学分制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素质学分制与学分制有着根本的区别。
素质学分制具有全面性。素质学分制突破了学分制以单纯课业成绩为目标的测评模式,它根据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来评价学生,测评的内容既包括显性素质即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又包括隐性素质学分,其评价的内容要比传统学分制全面、系统得多。
以素质为测评对象,这是素质学分制与学分制的根本区别。在学生评价上,素质学分制突破了学分制以课业成绩高低来衡量、评价学生的模式,而形成了以素质高低,主要是以素质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模式。评价学生的素质标准体现在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中,五大体系既表现在专业素质教育中,也表现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中,其基本模块包括课程学分、实践学分、表现学分。素质学分制还同时进行隐性素质测评。
在评价方法上,素质学分制突破了传统学分制单一的考试测评方法,而采取了考试和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观测评和技术测评相结合,使测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评价的目的上,素质学分制不是为了甄别、排名,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发掘素质特长,消除失败因子,弥补素质缺陷,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根据学生的素质特点选择用人。因此,素质学分制是一种集形成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性于一体的评价模式。
素质学分制是对学分制的突破和发展,也是对现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4)素质学分制的意义
素质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测评模式,对大学生实现成功“四部曲”,对高等教育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改革,对有助于社会正确选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质学分制有利于对学生的成长起正确的导向作用。素质学分制本质上是对学生成功起导向作用。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是一种以成绩排序为目的,以文化知识占有量为标准的评价制度,它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就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片面追求,从而造成学生的观念、品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形成学生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素质学分制强调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步发展,并重视学生隐性素质的开发,有利于纠正这种片面、畸形的发展状况,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作出正确导向,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并最终走向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
素质学分制有利于用人单位正确选择人才。传统的学生测评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知识测评,没有也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用人单位在这样的基础上去选人、用人,其结果往往造成选人不准、用人不当,大学生不安心工作,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必然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素质学分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进行全面、准确、客观的测评,并对学生的素质潜质和职业方向进行科学预测,这就有利于用人单位正确选择人才,并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素质学分制有利于大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测评模式是一定教育模式的反映,也对教育模式有促进和保证作用。测评是一根指挥棒,测评的目标既影响着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测评的内容既影响着教育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内容;测评的方式方法甚至也影响到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测评模式,实施素质学分制则是必然的选择。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对高等教育而言,也就是学生外显素质即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素质潜质的充分开发和发展。素质学分制根据成功素质五大体系对学生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测评,这就有利于促进现行的高等教育从课程体系到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传统的高等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又是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发展就是素质潜质的发挥和素质特长的发展。素质学分制重视对学生个性素质特长的测评,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个性发展和个性化教育真正得到落实,并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素质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标志性特征。
6.成功素质教育与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
成功素质教育与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实际上就是成功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区别。通过比较成功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成功素质教育主张大学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两大系统教育,形象地说是两条腿走路,而且在两大系统教育中始终深入贯彻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内容。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仅仅只限于专业教育,相对于成功素质教育来说,它就是一条腿走路。
这个根本区别既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特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相比,显示出成功素质教育育人的先进性和教育的独特性。
(1)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专业素质教育既是传统专业教育的一种变革,也是一种深化
专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是按照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都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但专业素质教育和传统的专业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上有显著不同。成功素质教育所言的专业素质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专业教育。它是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专业品格与专业方法,同时也注重这些专业素质的先进性、系统性与创新性,即注重培养学生先进的专业观念、优良的专业品格、卓越的专业能力、科学的专业方法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所以,专业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延伸,也是一种深化。
(2)成功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是“新的片面发展”教育
传统的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导致教育的过分专业化。而过分专业化的教育必然产生负面效应,它使得学生的素质不可避免地被束缚在某一狭窄的知识或技术领域内。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专业化、能力专业化、思维的专业化、甚至生活情趣的专业化(即个性、情感、爱好单一),而对于专业领域以外的东西所知甚少,个性特征无法显现。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这样过分“专业化了的人”,被称为“单向度的人”,也即人的发展的片面性。而且这种“片面性”又不同于马克思所说的由于体脑分工而造成的体力或脑力片面发展,而是一种“新的片面发展”,它是由于人的素质要素中的某种更微细的部分被过分强化,而更多的其他部分素质被忽视而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所以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是一种片面发展教育。而成功素质教育是以素质理论为基础,强调充分开发人的成功素质,它不仅包括人的专业素质,还包括人的非专业素质。并对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划分,即由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构成的成功素质五大体系。这五大体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体系内部又由相关素质因子组成子系统,这些系统及系统内的素质因子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完整的结构体系,体现了鲜明的“全面教育”的特点。
(3)成功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教育,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是一种共性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发掘人的潜质,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强求一律,抹杀个性,排斥个性人格的培养,把学生都塞进一个模子里,制造出“标准化”的所谓“人才”来。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强调共性和一致性的过多,突出差别和独特性的过少,难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它是一种整齐划一的共性教育。
(4)成功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的教育,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却是分割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以五大体系为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两大系统整体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德、智、体、美各个系统单向度分割实施,无法形成整体合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成功素质教育既保护和引导人的个性发展,也实现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即坚持了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用全面发展排斥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功素质教育框架示意图如图4-2所示。
图4-2 成功素质教育框架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