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素质教育的提出
20世纪末以来,笔者先后考察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研阅了大量的多学科论著,反思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弊端,也思考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发展的一些问题。成功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基于下述思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从教育理念创新入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50多年来,我国没有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它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确存在着深层次问题,人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对中国高等教育作了一个十分尖锐而深刻的评价。钱老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老的话有三层意思:钱老批评的不是哪一所大学,而是指的中国所有的大学,“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老批评的不是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大学的整个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钱老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体会钱老入木三分的批评,审视中国的高等教育,笔者认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中国高等教育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软件”的落后,特别是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落后。要使高等教育在创新与发展中走出困境,教育理念创新是当务之急,这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
(二)素质教育的历史潮流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大学素质教育的模式
我国大学教育的弊端,促使人们呼吁大学素质教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但那时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9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传导到大学,其基本的定位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国家在多所大学建立了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国内各个高校进一步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在人才培养具体方案中制订相关措施来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做法是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以及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等。这也表明了各高校已经逐步认识到要培养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采取新思路、新举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www.xing528.com)
我国大学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十多年,但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差等问题仍然严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现行大学素质教育存在着理论上认识不清的问题,如对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类别、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和途径、素质教育的效果测评等,人们对此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或迷茫,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实践体系。现行大学素质教育在实践上也存在着褊狭的问题。现行大学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史哲艺,这只是大学生必备素质的部分内容,更何况这类教育仅仅采用讲课和讲座的方式,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实践,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理论上认识不清,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状况、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及素质形成规律等深入研究。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惯性,我国现行大学素质教育侧重于专业教育,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远大理想、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价值观、荣辱观淡漠及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讲是忽视非专业素质教育。即使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有明显缺陷,主要表现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造能力不强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要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体现出全面性。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素质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先进的观念、优良的品格、广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科学的方法等多方面的素质。即使是专业素质教育,也要体现全面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专业品格等。即大学素质教育要体现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我们所揭示素质的内涵表明,作为以开发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注重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并尊重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基础与素质差异,善于发现人的潜质,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三)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加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成为最显著的社会特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渴望成功。学生及其家长的这种基本诉求,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对21世纪人才的素质构成提出了“三张证书”的要求。第一张证书是学术证书,第二张证书是职业证书,第三张证书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证书(有人称为素质证书)。这第三张证书包含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跟踪和评估的能力等。在这三张证书中,第一张证书和第二张证书可以作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证明,第三张证书则是综合素质证书,也是一种非专业素质证书。会议认为,这第三张证书与第一、第二张证书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第三张证书所体现的素质,那么第一、二张证书所体现的潜质就不可能发挥,甚至会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表明,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关注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外的素质,也就是关注“非专业素质”。这三张证书实际上启迪当代高等教育仅进行专业素质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专业素质以外的素质教育,也就是非专业素质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素质教育。
社会发展表明,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第一,高等教育正在从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转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正从一种“泛”素质教育转向关键素质或定向素质教育,即这些素质是人们获取成功所必需的;第二,高等教育开始注重专业素质教育以外的教育,也就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由此,笔者认为,大学教育不应仅仅是专业教育,而应该是以培养成功素质为中心的教育,既包括专业素质教育,也包括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社会提出的新要求,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提出了成功素质教育这一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