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
丁恒康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心,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 学生工作 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给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随着近年来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对直接从事这一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学生的辅导员,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加强高校学生工作。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
当前高校学生成长处在一个日益灵活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双重身份,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主题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时代的大学生永远是这个社会主题反应最灵敏、最积极的群体。现在社会主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是“民生”问题,那么同样地大学生也逐渐增强了对自身生活,对自身发展的关注。这一关注仍然体现了大学生这一部分社会中最活跃的人对社会主题的关注。
2.大学生是与社会互动最频繁、尖锐的群体
大学生的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尖锐,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动荡的影响直接而尖锐。现今社会,基本上所有的社会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都有相应的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包括他们受社会的影响程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所以我们面对的学生工作就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内的学生工作,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
3.现代大学生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但是单一,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脆弱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愿望,具有较强的社会正义感和使命感。但是他们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人生价值观念受市场经济交换原则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很多大学生把“个人事业成功,为国家贡献,家庭幸福”作为人生追求并行不悖的三驾马车。不少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的—种手段;把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活动,作为锻炼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种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增强,但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和不适应。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立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有所增强,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残酷性,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却有一定差距,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情绪低落,不知所措,孤独、苦闷、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程度不同地在某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和健康。
4.大学生道德能力水平持续提高,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日益呈现
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状况主流是好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赞赏和拥护的。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充满友谊的文明社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极少因为政治要求或者响应号召而有高尚的道德行为,相反,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自觉性已经呈现,只要是他们认定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号召或者强制,就会执行。不可否认,这也引起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这个群体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存在差距,如:认为抗震救灾、见义勇为是道德高尚,但是考试作弊、出口脏话、乱写乱画等现象却和道德无关,给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因此要求我们把道德教育从单纯的灌输观点、强制制约行为转化成为对人的生存发展能力的辅导。要让更多的学生明白,道德不是外在的制约,道德是在今天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本领,需要自觉掌握的本领。这样把外部的强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改革形势下,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目标,从传统的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当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以社会为本,后者是以个体为本。前者就是为社会培养模式化的标准人才,而后者就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但是,当今学生工作并没有赶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集中体现在:
(1)学生工作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方法,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习惯。学校无法从大学生自身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对象,并关心和维护大学生的利益,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把学生工作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结合起来。
(2)教育过程形式脱离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无法体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过分夸大教育主体的主观作用,忽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以一种“训导”、“管教”的方式教育学生,往往“唯有我”的意识严重。在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从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开始,并学会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利益与价值。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3)学生工作教育结果脱离社会需要和实际。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无法突出应该有的目的。学校思想教育本应以塑造人、发展人为目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观念,但现在学校的教育过重的专业化教育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离,对于学生只是培养自身的硬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精神方面的建设,忽视了社会需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设。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学生工作思路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好大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的本质是推动学生的科学发展,学生工作的根本内容是为学生的科学发展搭建平台。在学生工作中,要把以人为本当成一种管理的哲学和观念,实现学生工作理念科学化,不完全是从政治视角来看待学生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把某些政治理念传递给学生,而是推动学生积极适应社会,最终推动理想社会的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必须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唯有我”到“为了他”的转变。学生工作者应树立三种新的观念:
一是主客体地位平等的观念。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这种地位的平等应包括在人格上的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平等和教育者平等地对待全体受教育者。地位平等的观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挑战,也是适应构建和谐的重大转变。
二是服务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每位教职工既是管理者、教育者,更是服务者,要变管理为服务,及时为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各种服务。
三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就是要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以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内在要求为目标,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大学生。
2.从学生福利需求的角度,科学处置学生事务
学生工作不光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也包括处理和处置学生事务。学生工作者应从社会视角对待学生工作,从社会福利视角推动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社会福利需求,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科学处理学生事务。(www.xing528.com)
3.学生工作要服务于大学生科学发展
学生工作要辅导大学生确立基本价值: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等等;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价值观的确立,才能成为主流的人,适应的人,与周围和谐相处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取得成功。
学生工作要帮助大学生构建人生支撑:包括物质支撑——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保证学生有饭吃,是人生支撑的基础;自我精神支撑——坚定信仰、完善人格;社会支撑——制度价值与规则、沟通与合作。这些人生支撑构筑了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其健康科学地发展。
4.明确学生工作的工具价值,从改变态度开始正确看待学生
首先,真正把学生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讲究工作的艺术性,在语言、行为上应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尽量减少权力强制的痕迹。帮助学生要热心真诚,鼓励学生要饱含热情,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不激化矛盾,处理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
其次,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辅导员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学生管理措施时,要尽量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进行具体而有差别的管理。
再次,接纳的态度,即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学生。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拒绝武断地判断,不给他们解释的空间,要积极理解学生的心理,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做好思想工作,把工作理念从“居高临下说教式”转变为“关爱学生”的新理念。
最后,尊重的观念,即在工作过程中尊重青少年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体现平等的态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绝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平等待人,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学生工作方法
1.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动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做项目,即学生能够参与的,是主体的活动,多提问题,倡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做或者少做“运动”,尤其是带政治标签的“运动”。改变教育方式,变说教式为讨论式,变号召式为激励式,变命令式为引导式,这样才能使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形成主客体互动,吸引更多受教育者参与其中。互动本身体现了平等关系,更是方式、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它可以尽量使受教育者避免戒备、对抗和敬而远之的心理,实现双方相互情感交流。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有权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发表见解,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大学生本身的需要,正是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意义的体现。从“单动”到“互动”的转变,就是不要靠单方活动把学生“管住”,要靠双方互动把学生“激活”。
2.尽可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任何人都是需要被接纳和被承认的,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更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承认有着强烈的渴望。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过去单一的“以成绩论英雄”的模式改变成为“百花齐放”的评价模式,设立更多的各级各类荣誉以及奖励,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优点,进入到主流的评价体系,使他们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建立信心和目标。
3.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键阶段,社会现实对当今大学生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观念很容易受外界现象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是最有学习欲望的人群。学生工作内容必须面对社会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社会实际的剖析,既讲“真、善、美”,也讲“假、恶、丑”,解决大学生教育与社会实际分离现象。而学生工作必须在提高“灌输”艺术魅力的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积极寻求外部“灌输”与自我体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共鸣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现实和校园现象的价值观辨析。参与学生将会在社会价值判断上有很大提高,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和价值的判断也会更深刻,更坚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地网上搜寻,铺设情景,开展有意义的价值讨论和价值辨析。
4.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大成熟,当他们跨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引发心理障碍。学生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群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
心理成长小组是国际流行的成长模式,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尤其是大一开始,固定成员,固定时间,在团体内部分享成长的痛苦和快乐,由最开始的辅导员带领到放开进行,团体成员在其中学会倾听和倾诉,使自己一段时间积累的东西有个出口。这样的形式可以融洽团体关系,提高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学生会敞开自我,合理宣泄,学会助人与自助,避免心理疾病。
5.发挥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成长群体的功能
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载体,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社会参与性需求,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思想阵地,推动学生学习权利与义务、主体与责任、个人与集体等社会观念,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会民主社会的运行模式,促使其自我管理,使学生今后更好融入社会,发挥自主能动性。
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和监督,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选派优秀学生干部做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成立文明监督岗及学生的各种管理委员会等。
[1] 孙杰.新形势下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4)
[2] 路阳.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3] 常晓京.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社会科学家,2005(S2)
[4] 莫靖林.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
[5]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新时期学生工作管理百科全书.香港: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10
[6]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