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梅 冯 薇
摘 要: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法律界限之外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却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经济等方方面面。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等方面的因素。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需要从健全诚信制度、建立诚信系统、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入手,构建科学的诚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诚信在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诚信不再只作为道德义务而存在,它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是维护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建构。而大学教育,是大学生们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会逐渐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在,大学阶段开展诚信伦理教育尤为重要,高等学校理应积极承担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责任。
近年来在一些大学生群体里出现的如恶意欠贷、考试作弊、请枪代考等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诚然,这个问题的产生从客观上看有历史文化的根源,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某些方面的失误与偏差,以及部分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失当等;从主观上看也与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忽视和对诚信理解的偏差有关。
所以,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以及研究如何建立诚信伦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体制原因导致社会环境诚信的缺失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人们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整个社会出现了不同层面的信用危机。人才市场中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等行为的频频出现正是信用危机的表现;而这几年商业银行放缓对大学生的贷款,是银行方面对大学生们最终的还贷行为失去了信心。
相比国外完善的信用数据搜集、公示系统及严格的信用法则,中国的信用体系尚处在萌芽状态,缺乏相关信用管理保障,社会信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加深,市场经济使人的物质和精神欲望从计划经济的压抑中得到极大的张扬和释放。利益机制的驱动,一些人就突破诚信这个道德底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信用危机上涨。
就业形势的严峻,结构性失业和传统就业主渠道的变革,使家长和考生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十分谨慎。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至少在21世纪前20年,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人才市场形成了买方市场。一方面,在买方市场下,有的求职者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甚至不惜造假;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在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无视求职者的利益,甚至用欺骗的手段使毕业生陷入困境。招聘、应聘双方诚信的缺失,使整个人才市场处于一种彼此不信任非正常状态。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政府诚信缺失就丧失了对社会的表率和监管功能。当社会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且在某些领域愈演愈烈时,那么失信蔓延校园,就是无可避免之事。探究部分大学生为何失信,就应当看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问题,而是我们周围的道德环境实在欠佳,社会要为之负主要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地在高校校园里加强诚信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教育自身不诚信的影响
1.教师个人的素养、职业道德影响到诚信教育
学术腐败动摇教师自身的诚信根基。教学科研本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在某些教师身上,教学科研却已演变为学术腐败的滋生场。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失信于学生。社会就是人所看到的世界,学校就是学生所看到的社会。如果校园中失去了诚信,我们的诚信教育将无从生根和发芽,构建诚信社会,根本上有赖于诚信教育,若教育失去诚信,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将难以建立。
2.高校内部利益驱使的影响
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实际上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对诚信教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涉及很少。一些高校甚至在无意识中“纵容”了学生作假。中学为了学生能顺利上大学,可以用褒贬不定的词来掩盖学生的缺点,而一些高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在毕业生推荐材料上毫无原则地使用“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溢美之词,一些高校还在校内开展一些名目繁多、适应就业需要的活动,让参与的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各样的头衔、美称,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毕业生的推荐表也由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只负责盖章。质量和信誉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真正竞争力,高校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毕业生重视诚信问题,把诚信当成头等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五)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的影响
中国的一些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后果
(一)助学贷款诚信缺失导致银行对放贷失去信心
在大学生的助学贷款问题上银行存在着一定风险,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既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扶持,也是银行的义举。银行作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的,如果部分贷款大学生到期都不予归还所贷款项,势必形成庞大的不良贷款,增大银行的风险,同时也极大地挫伤银行继续放贷的积极性。
(二)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反了公平竞争规则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身就是竞争。竞争是有规则的,要参与竞争就要遵守规则,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有正确的竞争心理,处理好付出与得到的关系。要想获得好成绩,就要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作弊来获得高分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竞争规则,践踏了公平竞争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种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它使考试失去了真正意义,也无法发挥考试的衡量功能和作用。
(三)不诚信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www.xing528.com)
做人德为先,诚实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是具普遍意义的道德义务,又是初始社会化必须完成的文化教化内容,世界各民族无一不把诚实作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少年儿童诚实品质的培养是道德社会化的最早项目和最重要的内容。具不具备诚实品质,已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诚实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能不能做到守信,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诚实不说谎就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是亘古以来回响在一切文化形式中的庄严的道德呐喊,是照射在人类良知上的一束红色道德之光。
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汇成学校的校风。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作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
(五)不诚信行为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
社会一贯把大学生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象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在舆论普遍谴责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学校诚信教育容易出现默认倾向,导致对特定教育对象的诚信状况缺乏客观分析,出现诚信教育面面俱到而缺少针对性的情况。高校应该把握道德接受规律,坚持正面教育与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避免学校诚信教育的教条化和空洞化。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前,应在学校层面开展全面的诚信调查活动,找准存在的问题,形成全面的、正确的意见和结论,为学校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诚信伦理体系的建立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一)建立诚信教育体系
1.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
3.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因此,诚信无小事,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4.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诚信教育,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通过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媒体,用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
5.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教育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有很大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高校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再次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二)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1)建立诚信度评价机制。各院系可以成立诚信评价中心,负责搜集、整理、确定诚信评价标准和各类评价数据;评价数据可以来自学校财务处、学生处、招就处、保卫处、公寓管理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可以来自院系、辅导员平时掌握的情况,最终由院部诚信评价中心评测;根据检查记录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评测。
(2)建立诚信档案公示监督机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班委会团支部、院部每学年末填写一次学生诚信档案有关栏目并填写鉴定意见,对学生进行诚信鉴定并记入诚信档案;建立网上公示制度;建立校内有关部门参与的监督网络,如网络中心、院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招生办等;建立任课教师参与的诚信监督机制。
(3)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将学生诚信度评价结果分为几个等级,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党组织发展、择业等挂钩;当学年诚信得分等级达到标准的学生,方可参加校级及其以上级别的评优评先活动,方可报名参加班、院系、校级学生干部竞聘,方可具备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获得参加党校学习的资格;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于本人的诚信档案。
[1] 李逸凡.构建大学诚信道德体系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2008(4)
[2] 林平.论高校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增刊1
[3] 常建勇.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中国青年研究,2008(3)
[4] 钟志凌,张国镛.试析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建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5] 索冬梅.由大学生诚信缺失谈构建诚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科技信息,第19期
[6] 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