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威成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深刻剖析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大学生要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点,为大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社会现状 问题 要素
2010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使得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冬天感到了些许寒意。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以避过“就业寒冬”,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的就业逐渐趋于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明显不足,对于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加入WTO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高校扩招导致供求不平衡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人数比2007年多出64万人,增幅达到13%。但是,办学质量相对学生人数的增幅明显不相匹配。通过对在校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56%的毕业生认为就业难问题是由于扩招引起的,38%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适应性不强,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造成综合能力缺乏引起就业困难。
2.过高期望与现实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不再是“稀有人才”、“天之骄子”了,大学生就业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工资标准也比以前低了许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由于机会成本(大学期间放弃就业机会而失去的收入加上在校学习期间付出的所有花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对月薪有自己的心理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匹配率低的原因之一。
3.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期望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这些也同样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时期中,我们依据休普的划分,又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
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萨帕对职业发展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2)过渡期(18~21岁);(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依据这一结论,大学时代应该跨越了过渡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初步试验承诺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依据萨帕的研究,人在早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0~14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个体的表现都不相同。(1)幻想期(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2)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3)能力期(13~14岁):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模拟实践、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而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只是在学有所成,即将毕业时才开始考虑职业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心理问题,使就业走入误区。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尽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措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方的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本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就业不应只在大学生毕业前夕才大呼“狼来了”的一项工作,而应当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市场。据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需要尽快改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2)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3)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2.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
(1)自我评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正确的评估。自我评估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最佳抉择。如果忽略了自我评估,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中途夭折。
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简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评估中还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2)职业环境分析(www.xing528.com)
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顺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泛。
(3)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般我们可以首先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中期、短期目标。
(4)实施策略与措施
所谓职业生涯策略与措施,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在我们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实施策略措施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其应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教育培训安排和时间计划等方面的措施。
(5)反馈调整
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我们与原来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所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反省并对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作出修正或调整,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反馈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3.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要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伸出关心和帮助的援手,而作为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路子。
(1)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教育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且不应该是等到学生临毕业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尽早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和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
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应该说,职业测评对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有些专业测评研发机构开发出来的测评产品信度、效度都比较高,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常模,受到广大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的认可。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快让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班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3)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对一般大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还需要凭借咨询教师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使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实操培训,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4)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以社会为导向
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6)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学生思想处于不成熟阶段,又多集中在城市,长期不能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就业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失败。这是市场经济和市场就业的正常现象。随着扩招大学生开始陆续毕业,高校毕业生突发性的超常规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应对政策。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锟等.打造明天的金领生涯 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设计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 罗秋菊,赵笃玲.大学生就业指导[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8
[4] 王树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的探索[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光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6]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编.大学生核心就业力培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7] 张慧丽,汪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素质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