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课外读书状况的调查研究
——兼论课外阅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王子华 胡雪飞
摘 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可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素质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素质的现状,从而结合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的目标,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综合素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国民阅读情况归根结底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状况。
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素质的现状,所以,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可以更好地探索引导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结合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最终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综合素质。
为此,我校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结果与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航空港校区12个学院的1000名大学生,共收回980份问卷,其中968份为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表1 阅读态度
由表1可见,从阅读态度上来说,96%左右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一件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事,大多数同学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并普遍认为大学生应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表2 阅读的最主要目的
从表2可见,学业需要、提高修养、兴趣、休闲放松等都是我校大学生课外读书的重要目的,其中,36%左右的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选择学业需要的学生占到27%左右。同时,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是理工科学生,所以,为了调节机械枯燥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同时休闲放松也成了大学生阅读的重要目的,有36%左右的大学生将兴趣和休闲放松作为自己阅读的目的。可见,我校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考分或通过考试,而是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为了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
表3 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
表4 每学期大概读几本课外书
从表3、表4可见,我校学生的阅读量偏低。调查结果显示,48%左右的大学生每天基本不阅读或每天用于课外读书(非本专业的书和外语书)的时间低于1小时。同学真正用于读课外书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课内。约有50%的大学生每学期阅读的课外书籍都少于5~7本。在业余时间较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不管怎样也不算是合理。
表5 最喜欢读哪类书(可多选)
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见表5)。历史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通俗小说是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法律、军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在涉及大学生认为自身目前最需要补充阅读哪类书时,文学名著、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这五类书籍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分别占29%、29%、26%、23%、23%(多选)。
表6 读书的最主要的载体
由表6可见,我校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然而,在涉及对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的评价时,3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小说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而网络小说的特征如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等成为大学生选择网络小说的重要原因。
表7 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表7可见,我校55.8%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从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65%的大学生认为我校图书馆现有书籍能满足或基本满足个人的需要。大学生对于我校图书馆的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有些常用书的储量太少,以致经常借不到;新书更新不够及时;不齐全,经常找不到某些类别的书等。大学生建议我校图书馆还需补充自然科学、文学名著、历史传记、哲学宗教等门类的书籍(见表8)。(www.xing528.com)
表8 认为我校图书馆还应补充哪些类型的书籍(可多选)
针对学校目前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们普遍比较认可其中好书推荐、读书论坛、名著改编、电影展播、文学讲座等活动对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引导作用。
二、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素质的现状。
从上述的调查可看出我校大学生课外读书状况有以下主要倾向:阅读动机多元化;阅读量偏低;阅读文科类书籍多于理科类书籍;阅读以纸质文献和电子媒介为主;阅读经典热情不高,比较喜欢休闲娱乐类图书,阅读面不够宽泛;重视对于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等。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自由支配时间多,这使得他们有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拓宽知识面的需求、提高专业素养的需求、就业的压力、由精神压力和情感失衡导致的对于消闲娱乐的需求以及流行时尚因素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结构和现状。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构和现状基本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素质现状。
第一,从心理素质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又未达到真正成熟的时期,渴望成熟又尚未成熟,他们往往从具有浓缩“社会”的特征的课外书籍中寻求成长成熟社会化教材,从心理上来说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性与现实性、求知欲强与鉴赏力弱的冲突。
第二,从思想道德素质来说,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理性健康的趋势,但在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追求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在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阅读往往选择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社会、心理、人生、文学和社会科学类书籍,而非政治哲学类书籍,体现出大学生讲求实效的特征,实用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价值观念越来越强,实用心理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1]这与现在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也是分不开的。
第三,从人文素质来看,大学生人文精神较为缺乏,尤其在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和创新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理工科院校里更为明显。人格是人的信仰和情操、态度和兴趣、气质和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总和,它是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的培养要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他们人格上的“残疾”。
从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往往只对消闲娱乐感兴趣,不愿意广泛涉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对于经典书籍没有兴趣,呈现出重专业轻素质、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大学生缺乏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导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加上综合素质条件不足,对于个人目标的实现感到茫然、精神压抑,也缺乏高品位的大学生涯预期乃至人生规划。这样的状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贻害无穷。
三、启示与思考
对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书籍,实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其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入点和重要途径,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综合素质。
(一)引导大学生培养完善合理的阅读结构,提高其人文素养
如前所述,目前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消遣轻理论、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高。
高校可以在遵循课外阅读目标与高校育人的一致性原则、知识扩展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目标的协调性原则以及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吸取的同步性原则基础上,认真分析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切实地把握一定时期内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科学地预见大学生读者的阅读行为,积极探索引导培养大学生完善合理的阅读结构。[2]
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除了在第一课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以外,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形势下学生阅读多元化的需求,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特点,对他们的阅读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高校图书馆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文学、社会、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引导大学生不断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各领域,从书籍中汲取养分。同时围绕青年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公共关系、领导艺术、经营管理、人生思考等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做到有的放矢,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需求。
高校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办法及时指出学生阅读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阅读行为是否有悖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阅读范围,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逐步实现阅读兴趣的转移。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书海无涯,然而同样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建立的阅读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广泛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要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但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大致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目,科学地规定阅读时间、内容、顺序和方法,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3]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坚持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开具“阅读书目”,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南。
通过提高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为起点,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直至形成终身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如有理论特长的学生可以阅读内容精深独到的专著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等知识;而智力较高的学生可阅读多种参考书加快学习进程或接触其他学科领域谋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结合,以调节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
高校可通过成立读书活动类学生社团、开展读书节、名著阅读周、经典阅读月、经典书籍导读、专家专题报告会、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书评活动等各种读书活动等,使科学合理的阅读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题,以匡正阅读的不良特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对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读、写、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五)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5]
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
[1] 孟宪乐.对大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与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2] 吴平.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偏颇与引导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8)
[3] 王苹.试论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与引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6)
[4] 莫伟鸣.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
[5] 王海燕.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和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