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面对这些新的形势,高校必须自觉地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们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1]

崔智林

从2002年6月份开始,我校全校上下开展了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关心此事的老师和同学问我校为什么又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新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在这里,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对上述问题作一些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校上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是1999年完成的。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悄然来临,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已由资源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教育竞争,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和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凸现。与此相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主体性教育、人格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等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重视;二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众化教育在我国已初步实现,如何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面对这些新的形势,高校必须自觉地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们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其次,经过几年的运作,我校整体办学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专业数量、招生规模、条件建设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这些变化来看,我校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已不能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按照江泽民同志为我校百年校庆的题词“培育创新人才,攀登科学高峰,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贡献”,认真做好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国家输送大批合格人才。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力求反映时代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在具体制定中,强调“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校“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注重融合、激励创新,提高素质、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新方案以培养具有创新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与原教学计划比较,新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本次修订没有沿用过去长期使用的“本科教学计划”的名称,以“人才培养方案”取代。方案具体包括院系和学科介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包括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进度等内容。旧的教学计划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安排,对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为评价标准。新方案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突出“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推行研究性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求真理的教学过程,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变。新方案全校整体规划、统一安排,按院系分别装订成册,形成我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并具鲜明特色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新方案较原计划在课程结构上有较大调整。新方案由通修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学科方向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六部分构成,课内总学分数限定在160学分左右。其中通修课程和通识课程是学校平台课程,为全校学生所必修,所占比例31%;学科核心课程是按照学科大类而设置,所占比重约18%;专业方向课程约占10%;选修课程学分要求占总学分的30%,全校打通,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均可供全校学生任意选择。从课程结构来看,新方案拓宽了专业口径,淡化了专业界限,旨在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体现了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www.xing528.com)

3.新方案特别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对选修课程和通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选修课程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课,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识课程按文学艺术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按大类必须至少选修12个学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如果学生对专业不满足,允许在校期间调换专业,或兼修辅修专业或第二学位专业。

4.新方案首次将实践教学环节完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或设计、学年论文、各类实习、社会实践国防教育、劳动等。除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或设计)外,新方案规定实行学年论文制。另外,新方案要求理工科专业重组实验课程体系,减少验证型实验的比例,提高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文科要加强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

5.新方案注重素质教育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将课外附加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实行课外附加学分制是我校在教学改革中推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新方案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新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10个课程以外的学分,如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获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文体比赛等奖项,发表论文,积极参加体育和公益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是一所大学的最终“产品”,人才培养方案是这种“产品”的“生产设计”,没有一流的设计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一个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不仅凝聚了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而且也体现了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项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工作。为此,我们将做出不懈努力。

【注释】

[1]该文原载《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